人物档案
许光达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春,进入黄埔军校第5期学习。1931年3月,他任红三军第8师22团团长。5月,参加保康县马良坪战斗,在与主力失去联系、国民党军重兵围攻情况下,率部攀悬崖突出重围,辗转进入房县九道梁。随后,在深山密林中与国民党军开展游击斗争达两个多月,并建立了平渡河苏维埃乡政府,辖区除九道梁外,还包括竹山县柳林和官渡等地。与红军主力会合后,他担任红8师师长、25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光达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卓著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9年逝世,终年61岁。
17岁入党,随后加入南昌起义南下部队
许光达,原名许德华,1908年11月19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萝卜冲的一个普通农家。13岁那年秋天,他考上了长沙师范。此时的长沙是革命思潮风行和革命活动相当活跃的城市,毛泽东等已在长沙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高潮迭起的革命活动。许光达把目光投向社会,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开始置身于风起云涌的时代激流中。
一片丹心映日月,满腔热血沃中华。1925年5月,17岁的许光达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春,许光达考进黄埔军校新生第二团,经3个月入伍训练后,编入该校第五期炮科十一大队,攻读炮兵专业。
许光达从黄埔军校毕业时,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这时候,中国革命正处于紧要关头,每个共产党员都面临着严峻考验,在军校对跨党学员进行重新登记时,许光达毫不犹豫地写下“中国共产党”五个大字。
许光达随后加入南昌起义南下部队,在三河坝战斗中,已担任起义军连长的他身负重伤,被迫离开了部队。伤好后,他历尽艰辛,苦苦寻觅失散了的党组织和部队。1929年9月,他几经辗转,来到了贺龙领导的鄂西革命根据地,成为贺龙、周逸群手下的一员战将。
在贺龙部队里,许光达很快展示出军事才能。1930年,红二军团成立,贺龙为总指挥,辖红三军、红六军,许光达担任了红六军17师师长,参与开辟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此时,许光达屡建功勋,深受贺龙的喜爱。
1930年7月初,贺龙率红四军东下鄂西,与红六军会合,组成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委,孙德清任参谋长,下辖红四军改成的红二军和红六军。许光达担任红六军17师师长。
1930年10月,红二军团受命配合一军团、三军团攻打长沙。12月17日,国民党军3个旅朝许光达的17师扑来,猛烈的枪炮声震颤着大地。17师与敌人浴血奋战了两天两夜,全师伤亡过半,换来了军团部的安全撤离。事后,军团首长表扬许光达说:“这次,是许光达救了我们。”
与红三军主力失去联系,辗转进入九道梁
1931年3月,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成立,红二军团在鄂西长阳县枝柘坪改编为红三军。军长贺龙、政委邓中夏、政治部主任柳直荀率红三军主力向鄂西北转移,进入巴(东)兴(山)(秭)归根据地,与在房县泮水、阴峪河一带开展斗争的红49师会合,并将其整编为红三军教导第2师。随即,教导第2师继续留在房县,并转移至房县九道梁、冷水河一带。
4月中旬,红三军主力离开巴兴归根据地,迅速东进,攻克远安,占领荆门。但攻打当阳时,迫于守敌加强,未能攻克。此时,敌人急派援军反扑,远安、荆门相继失守。红三军主力主动撤至远安以北地区,以马良坪为中心开展地方工作,期望创建荆、当、远新苏区。不久,敌人集中51师范石生部、69师赵冠英部、教导3旅郭勋部十余个团的兵力,向马良坪合围。5月11日,红三军主力经过一天激战,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后,向鄂西北地区转移。
当时,敌人教导第3旅以3个团的兵力在迫击炮和重机枪掩护下,从3个方向朝马良坪的官帽山逼近。被围在这里的,是许光达为团长的红8师22团。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后,他就改任这个团的团长了。此时,他率22团执行阻击任务,掩护全军突围。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当敌人突破一营阵地时,许光达下令增援,并亲自带着一个连的兵力奔赴一营阵地,端起机枪,打得扑上来的敌人纷纷倒下。随着机枪哒哒声和手榴弹爆炸声的响起,敌人退了回去。这时,敌人已占领了南面和北面的高地,并封锁了东面的出口,红军完全在敌人火力控制之下,形势十分危急。
许光达看到天色变黑,估计敌人很快会有一次更大规模的反扑,便立即通知各营做好战斗准备。果然,敌人反扑了,先是无数迫击炮弹落在22团的阵地上,顿时硝烟弥漫,树木燃烧,随之敌步兵冲了过来。
见状,许光达带领全团反击,一阵冲杀打退了敌人。渐渐地,天色完全黑下来。许光达望着军部的方向,没有再听到枪声,他估计军、师机关已经突围出去,思考怎样带领22团突围官帽山。天明之后将是十分危险的,危急时刻,听通信员说悬崖边有棵大树,上面缠满藤萝。许光达走过去用力晃了晃,认为很结实,就把一营营长史继藻叫过来,让他先下去。10多分钟后,史营长下到崖底,按预先约定的信号,送来几声杜鹃的叫声。
在许光达的指挥下,300多名红军官兵手抓藤萝,顺着峭壁滑下陡崖,悄无声息地摸到敌人前沿,以迅猛的动作冲出重围,转到房县、兴山交界的九道梁地区。
九道梁位于房县西南边陲九道乡,距房县县城157公里,地处鄂、渝、陕三省交界,与神农架大九湖毗邻。
与红三军主力失去联系的许光达率领红8师22团,辗转进入九道梁后,在这里与黄大鹏领导的教导第2师取得了联系。由此,建立了平渡河乡苏维埃政府,乡政府辖区除房县九道梁外,还包括竹山县柳林和官渡等地。两支队伍互相配合,在茫茫林海中开展游击斗争达两个多月。
与贺龙率领的红三军会合,身负重伤被送往苏联治疗
红三军主力进入房县城不久,许光达得知消息,立即率领所辖部队从九道梁进入房县城。1931年7月,他与贺龙率领的红三军会合后,升任红8师师长。
1931年底,红三军改编为5个大团,许光达任第8师25团团长。历经艰辛,他与贺龙再次重逢。
其实,早在南昌起义期间,许光达就见过贺龙。在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中,许光达又见到贺龙,那是在两军会师的聚餐会上,贺龙笑呵呵地问:“三河坝战斗之后,你到哪里去了?”许光达便将自己在三河坝负伤后怎样留在农家养伤,怎样从潮汕找到上海,从上海找到北京,从北京找到安徽,最后终于和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并经安徽省委介绍,到上海参加中央军事训练班的经过,简略地讲了一遍。在座的人都为他百折不回、历尽艰险找党的行动唏嘘不已。
1932年3月,许光达在率部参加湖北京山县瓦庙集战斗中身负重伤,被送往上海治疗,但因子弹在心脏附近,开刀未能取出;同年5月,被送往苏联学习并治伤,伤愈后在列宁学院中国班学习。
就是在苏联的这段日子里,许光达不仅身体得到恢复,而且进入列宁学院,第一次接触到了坦克等新武器新战法,这也为全国解放后毛泽东的一个重要决策奠定了基础,同时成就了他成为中国“装甲兵之父”的伟业。
1955年全军实行军衔制,许光达拟授大将衔。获知消息,他一夜未眠,翻来覆去,次日向军委提交“降衔申请报告”,要求“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
铁血衷心,高风亮节袒胸襟。毛泽东深受感动,亲笔题词号召全党全军向许光达学习。而中央军委按功授衔,仍然授他大将衔。
开国大将许光达、中国“装甲兵之父”,一个“铁”字,概括了他的精髓。毛泽东感慨:“这是一面明镜,是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