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将至,骄阳似火
正是中医“冬病夏治”黄金期
近日,在十堰市人民医院
传统中医针灸科
张发主任带领团队忙得不可开交
诊室外,患者排起了长队
十堰人医传统中医针灸科张发团队
他们凭借针灸、艾灸等传统疗法
为慢性病、虚寒症患者
“量身定制”一人一方
将中医“治未病”智慧融入治疗
让传统疗法绽放新光彩
15岁少年“横向生长”
治疗后长高了5厘米
“张主任,孩子这两年几乎没长个儿,看着别人一天天长高,我们急得整宿睡不着!”暑假期间,15岁少年晓伟(化名)在父母陪同下找到张发。这个身高不足160厘米、体重却达75公斤的男孩,呈现出典型的“横向生长”特征,近两年身高增长不足3厘米。
张发是十堰市人民医院传统中医针灸科创始人。出身于中医世家的他,擅长运用针灸、中药、点穴调治各种疑难杂症。望闻问切后,张发诊断其为“脾肾两虚、痰湿内蕴”。他解释:“肾主骨生髓,脾为后天之本。孩子肾气不足则骨骼发育迟缓,脾虚运化失调导致痰湿堆积。”
结合晓伟的体质,张发为其制定了针灸+艾灸+中药贴的三联疗法:每周三次针灸取足三里、太冲、太溪等穴位健脾益肾,配合大椎、肾俞艾灸温阳通络,辅以健脾消积中药贴敷,达到温阳补肾、向上生长的功效。
第五次诊疗结束后,晓伟测了一下身高,“长了5厘米!”这让他和父母惊喜不已。目前,晓伟的身高已达170厘米,体重也减轻十几斤。而且,面色渐显红润,精气神也好多了,再也不是无精打采的样子。
张发强调:“青少年生长发育需把握黄金期,夏季阳气旺盛时补益脾肾,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女子瘦得离奇,多处长结节
温阳散寒治疗后,状态变好了
28岁的罗女士(化姓)走进张发诊室时,70斤的体重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营养不良”。“不是不想吃,完全是吃不了。”更让罗女士困扰的是,子宫、乳腺、甲状腺等处的多发结节,最大约鹌鹑蛋一样,还因瘦弱被外院判定为“无法手术”。
瘦得离奇、脸色蜡黄,这是她给张发的第一印象。此外,她“咿呀咿呀”般的喃喃自语也让张发印象深刻。“说话声音特别小,卡在喉咙里出不来,这是明显的中气不足,是典型的脾肾阳虚、气滞寒凝、痰瘀互结体质。”张发为她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每周三次针灸取合谷、内关、三阴交、太冲调气活血,配合神阙、关元艾灸温补元阳,辅以温经散结中药贴敷。
第三次治疗后,罗女士突然感觉“小腹有暖流涌动”,原本青紫的脸色红润了,说话声音明显洪亮。更让她欣喜的是,体重增加了,人也健康了许多。
被双膝疼痛折磨3年
中医通络止痛显威力
51岁的徐先生(化姓)被双膝疼痛折磨3年,近两个月已发展到行走15分钟即需休息。检查显示膝关节软骨磨损、关节腔积液,医生诊断为“骨性关节炎”。尝试多种药物效果不佳后,他抱着试试的心态来到传统中医针灸科。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张发发现其膝关节肿胀变形、肤色晦暗,结合脉象弦细,辨证其为: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气血运行不畅。于是,通过中药扶骨贴+针灸+艾灸的个体化疗法,达到补益肝肾、活血通络、舒筋止痛的目的。
“第一次治疗当晚,膝盖就感觉暖暖的,像有股热气在流动。”经过一个疗程的系统治疗,膝关节肿胀消退,上下楼梯疼痛减轻80%,夜间酸胀感消失。更令他惊喜的是,困扰多年的晨僵症状完全缓解,现在每天能坚持晨练太极拳。
咳了40多年久治无效
整体调理后肺功能明显改善
55岁的王先生(化姓)“从小咳到大”:从10岁起,每遇环境变化、季节交替必咳,近十年发展为昼夜咳喘、痰多难咯,伴严重咽喉异物感。40余年来,他尝试过各种偏方、激素、雾化等治疗均无效,肺CT显示“双肺弥漫性纤维化”,被多家医院判为“不可逆病变”。
张发接诊时发现,患者除呼吸系统症状外,还有严重颈椎病、甲状腺结节、慢性胃炎等问题。“这是典型的上盛下虚、痰瘀互结证。”
运用个体化治疗方案首次治疗后,王先生当晚咳嗽减轻,睡了个安稳觉;第5次治疗时,自觉“胸口像搬走了块大石头”;持续治疗两个疗程后,咳嗽频率降低,肺功能检测指标明显改善。
在十堰市人民医院传统中医针灸科,张发主任带领团队始终秉持“辨证论治”核心思想,将传统疗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研制出多种特色中药贴敷剂型。按照“一人一法、一人一方”的治疗方案,针对青少年助长、脾胃寒凉体质调理、骨关节病、呼吸道等疾病推出的“冬病夏治调理套餐”——内服调体质、外治通经络、节气养阳气,已让众多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