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成为小康路上的庆功酒-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黄酒,成为小康路上的庆功酒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6日

黄酒,成为小康路上的庆功酒

中国是酒的国度,酒文化源远流长 。  房陵的酒文化基本上和中华民 族的酒文化同步。

黄酒、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 。其中黄酒源于中国 。据史书 记载,房县黄酒起于西周时期,盛于唐代,封为“御酒”,故又称“皇酒”。房 县皇酒的名称一直沿用于今。

公元 684 年,武则天废中宗李显,贬为庐陵王,流放于房陵 。  李显在 房陵居住了 14 年,嗜酒,人称“品酒郎君”。  他曾做诗:“此酒只应天上有, 瑶池天宫量也无,他日龙驾回长安,每年送朕三万斛。”跟随李显到房陵的 700 人中,就有宫廷酿酒工匠 。  酿酒工匠对房县民间的酿方进行了改进, 酿成了房陵黄酒 。李显把黄酒作为贡品献给武则天。

武则天把儿子李显贬到房陵后,时时派人打探情况,听到儿子勤于政 事,布德四方,很感欣慰 。  见到儿子送来的酒,当殿启封,尝了一口,顿觉 神清目朗,满口异香,连称好酒 。上大夫徐彦伯当庭口占一绝:“房州神泉 水,皇家桌上珍,托得天子福,喜得百官醉。”房陵黄酒就此出名,四川、陕 西、湖广的客人,皆慕名来房州,一饮为快 。房陵王李显也饮此酒成瘾,生出“日饮黄酒三小杯,不辞长作房陵人”的情怀。

李显登基后,封房县黄酒为“黄帝御酒”,故又称“皇酒”。后来,酿酒 工艺流传到民间,至今千年有余。

房县具有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微生物菌群,为房县黄酒的生产提供了 优越的条件 。  只有用房县的野生蓼子秘制小曲,以及高山糯米、溪水或地 层深处的矿泉水,结合特殊手工酿造技艺,配制出的黄酒才具有独特风 味 。这也恰恰是房县黄酒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重要原因。

房县设有黄酒局,这在全国所有县(区)中,是独一无二的 。  由此可见 房县黄酒的独具与独特。

在房县的支柱产业发展中,确定了三个百亿产业,即:黄酒、生物制药 和旅游 。如今,黄酒成为房县人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房县,几乎家家户户会做黄酒。

房县黄酒发酵采用典型的边糖化边发酵的方法,使用自产米粬,发酵 过程中不加麦曲,不加纯酵母,采用糖化醪回淋工艺 。按其属性分属北方 半甜性黄酒,色玉白或微黄,酸甜度为啤酒 5 倍,葡萄酒的 1.5 倍,含有 20 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通经脉、通肠胃、养脾护肝、增强 食欲、消除疲劳。

据说,曾有国外经济间谍混入房县,根据家家户户公开的酿酒方法, 回去也酿成了黄酒,只是,永远酿不出房县黄酒的品质。

万物皆有灵,一方水土有一方水土的灵性,有些东西,是移不走的。

房县的黄酒镇,家家都会酿黄酒 。  一户人家的大门上贴着这样的对 联:陈酿美酒迎风醉,一滴沾唇满口香 。  横批是:同饮幸福酒 。走在黄酒 镇,酒香让人陶醉。

房县黄酒的制作工艺分九步。

第一步,泡米:选择上等的糯米,经过淘洗,用凉水浸泡三四个小时, 沥水后备用。

第二步,上甑 。将沥干的糯米倒入甑子蒸 。  甑子,蒸米饭等的用具, 略像木桶,有屉子而无底 。  锅里添上水,以淹住蒸笼的下边三寸为最适。 加热,至沸,把锅盖盖上,逼气 。  等到笼内雾气满满的,浓浓的了,就可上 糯米了 。上糯米可是有讲究的,不能一盆子整个儿地倒进去,要一勺一勺 地抖擞,均匀地一层层铺开 。  这样,蒸出的“媒”(熟的糯米)才会受热均 匀,不会夹生团 。这一步叫“蹿气”,要做出好酒,这一环节是很重要的。

第三步,蒸米 。上了糯米,把蒸笼的上沿围上毛巾,不让其透气,加温 加压 。等到热气遏不住,拼着命把锅盖朝上顶着往外钻时,差不多已经好 了 。  打开盖儿,用筷子搅划一下,如果不散,粘,呈柔和的亮色,说明是已 完全的熟了,就可以出笼了 。要求糯米蒸到外硬内软,无夹心,疏松不糊, 熟透均匀。

第四步,晾酶 。  把蒸熟出锅的糯米,放置器物中不断的翻动,使之冷 却称之为“晾酶”,晾酶的温度控制在 20 至 30 摄氏度左右。

第五步,撒粬 。  黄酒所用的曲子用蓼子花(一种专用植物),掺兑米粉 (将泡胀的饭米碾成粉)、甘草粉及曲母粉一起拌匀,捏成比核桃略小的圆 球,使用时将粬子捣成粉末撒入拌好的酶里,搅拌均匀即可。

第六步,淋酶 。  当晾酶至适当温度时,开始用凉水或温水淋酶 。淋酶 的作用是将糯米拌开,避免粘结成团影响发酵。

第七步,垒窝 。将搅拌均匀的糯米,盛入瓦盆或瓦缸里压实,然后,中

间挖出一个碗口粗见底的窝,称之为“酒窝”,用于透气和下洑水。

第八步,发酵 。将挖好酒窝的瓦盆或瓦缸下边垫上棉被或草席,上边捂上棉被以保持温度,让酵母菌充分发酵 。一般情况下发酵至 24 小时即 可下洑,俗称为“一对时”,待出洑水后即可揭开棉被以免温度过高使酒 变酸。

第九步,出酒 。  发酵结束,将自制的控酒器皿“酒抽子”插入酒缸,舀 出洑子包装出售 。  饮用时可勾兑温水二次发酵后饮用(一次发酵时间一 般需要 24 小时),也可以直接饮用原汁。

瞿万江师傅是镇上的做黄酒能手 。他 1980 年出生,胖胖的 。瞿万江 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以前穷得没钱找老婆,现在忙得没时间找老婆 。瞿万 江说,几年前,他曾经谈过一个十堰的女朋友,交往一段时间后,女方要求 到他家看看,看过之后,就慢慢冷淡了他 。  2019 年 5 月,我们见到瞿万江 时,他还是单身一人。

黄酒小镇上的黄酒博物馆里,建有瞿万江师傅的塑像。

现在,瞿万江师傅的“陵州小匠”酒坊,一年能生产 3 万斤黄酒,用米 4 万斤,年收入 15 万元 。他做出来的黄酒,经过滤后,可以放在地窖里存放 五年而不变质,酒呈琥珀色。

说起来或许没有人相信,在 2014 年建档立卡时,瞿万江还是一个贫 困户 。他上有体弱多病的父母、84 岁的奶奶,一个妹妹出嫁了 。  家中 4 亩 地被康养中心租去了,他原来在十堰东风汽车公司车桥厂打工,还远赴福 建等地打过隧道 。  家里的四五亩地主要种植玉米和水稻,一家人勉强能 填饱肚子。

瞿万江想着如何才能改变家里的困境 。  在县里扶贫政策的启发下, 瞿万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  他的父母会做黄酒,自己何不跟着学习做黄酒呢?  在家乡创业也是大有前途的。

瞿万江坚定了信心,辞了工作,参加了县里举办的一期 8 天的黄酒培 训班 。  培训班结束,他回家开了“陵州小匠”酒坊。

土城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黄酒合作社,着手打造黄酒民俗村 。  瞿万 江和全村原来各自为战的 187 户酿酒户全部加入,合作社无偿为社员服 务,统一配送酿酒原材料,统一销售产品,县市场监管部门统一组织检测 检验产品质量 。通过规范管理,为合作社颁发了湖北省第一张“食品生产 许可证”,同时,为符合条件的一家一户家庭式酿酒专业户,颁发了黄酒手 工作坊生产许可证。

与此同时,作为全国首个黄酒文化民俗村,其规划建设在土城村火热 地实施 。  房县聘请专家作指导,按照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 生活、生态同步改善的思路,以黄酒产业为核心,统一改造民居,发展乡村 旅游。

当年秋天,在政府的奖补政策支持下,瞿万江家的新房改造完成,他 腾出几间房子专门做黄酒 。这一年,他做的一万斤黄酒销售一空。

瞿万江做的黄酒品质好,回头客多,销路好 。  现在,有人劝他扩大产 量,他不愿意,他说要保证黄酒的品质。

2020 年春节前,瞿万江与任琴喜结良缘,夫唱妇随,其乐融融。

黄酒小镇上,酒香弥漫 。挨家挨户都打着黄酒的幌子,宣传招牌一个 赛一个地漂亮 。  客商、游人热热闹闹。

“神农泉养生黄酒厂”的老板叫余登峰 。  他介绍,他每年加工原料是800 至 1000 吨糯米,生产工人有 12 人,销售 4 人,行管 3 人 。  8 月份后是做 酒旺季,准备做酒 。  当地的习俗是九月九做黄酒,在农历九月九那天,正 式开始做黄酒,一直到第二年的“五一”劳动节。

余登峰本是县供销社一家黄酒厂的工人,2000 年时下岗了 。  2006 年,他将厂房租赁下来,带动当地贫困户,专门做黄酒 。  为了保证黄酒品 质,他与当地 100 多户农民签订了 2700 亩地的合同,专门种植优质糯稻。

好米做好酒 。余登峰的企业年收入毛利在 80 至 120 万元 。  他说,来 自己的工厂的工人工资高。

余登峰为自己的黄酒打上了一句广告词:一杯深山里的匠人酒。

那天,我们从黄酒小镇回往县城,一路上参观了好几家酒坊 。酒坊主 人都热情地让我们品尝黄酒 。  一路品尝下来,竟把自己品尝醉了 。  黄酒 入口绵,有甜丝丝的味儿。

据同行的人说,一百年前,县城老西关有个黄酒街,老西关有数百家 药店、杂货店、糖果铺、盐肆、当铺、钱庄、旅栈,还有江西馆、武昌馆、山陕馆、河南馆等会馆,还有富丽堂皇的戏楼 。  士绅商贾、脚力挑夫进进出出、 来来往往 。  黄酒街可谓是日日唱和、夜夜笙歌 。  老西关除了这些大铺面 大买卖,还有另一番风景,隔十多家便有一门户摆着一只大瓦缸,上面搭 一洁净白纱布,以防灰尘和蚊蝇,再压一木板,倒扣一只窑碗 。  缸里装的

什么?  就是黄酒 。  因此老西关声名远播,黄酒街四季飘香。

士绅商贾们光顾酒馆、酒肆,挑夫渴了饿了,也掏几个铜板,买两个高 炉饼子,舀上一海碗黄酒,立而饮之 。  这时,解了饥渴,精神焕发,满脸红 光 。  深闺秀女也令人打一锡壶黄酒,炒几样花色小菜,细品几杯,很快脸 若桃花,两眸晨星,如醉如幻,房县姑娘白玉凝脂,吹弹得破,据说与常饮 清肺润皮的黄酒有关。

黄酒生意是“先尝后照顾,不好不付钱。”有一个街头小混混,用荷叶 包了一点碎石头,疑是卤肉,在裤袋里装几个铜角子,边走边哗啦响,腰带 上挂着大酒壶,俨然一个买酒的 。  东家喊他尝酒,他半碗酒尝下去,却迭 声说“酒薄酒薄”,西家喊他尝酒,他又半碗酒喝下去,又迭声说“酒淡酒 淡”。待把老西关黄酒街走完,十多碗酒便喝下去了,到了西河,甩掉荷叶 碎石,一头放倒于河滩,呼呼睡去,悠哉乐哉。

在黄酒之乡房县,走到哪里都有酒香 。酒香的后面,是许多村民以黄 酒脱贫致富的经历。

城关镇三海村村民谭学云就是以黄酒致富的 。  2019 年,谭学云酿制 了 10000 斤黄酒,依旧供不应求,仅此一项,她的年收入就达十余万元 。 2020 年 5 月24 日,谭学云作为脱贫致富的典型,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 联播》。  她看到屏幕里的自己,不好意思地抬起右手蒙住了嘴巴。

刚开始做黄酒时,谭学云家里穷,为了减少做酒的成本,又能做出好 酒,她就去租人家的田地自己种植糯稻。

虽然辛苦,但是她不放弃 。  每天凌晨四点钟,67 岁的谭学云就会扛 着铁锹,去自己承包的稻田里转上几个来回 。她的这份认真,就是为了保 证糯稻的品质,在源头上把控黄酒的品质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谭学云

的认真和执著,让她的黄酒驰名乡里 。从前的谭学云是个什么样子呢?

她说,想都不敢想 。  以前给孩子买一根铅笔才三分钱,买一个本子一 毛钱,她都买不起,只能在小卖部赊账,后来没办法,她就出去打工。

那个时候,许多人都面临着这样的窘境,家家户户酿黄酒,但是家家 户户却喝不起黄酒,更不用说做黄酒脱贫致富了。

谭学云说,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后,她在电视上看到贫困户做黄酒有 补贴,小孩读书还有资助,这么好的政策,她就决定不在外面打工,就赶紧 回来了。

回到家乡,她将自己的实际情况告诉了村干部 。  根据“精准扶贫”的 相应政策,谭学云一家享受包括低保、养老金、合作医疗、教育等共计 13 项扶持政策,还获得了 10000 元无息贷款,这对于谭学云而言无疑是雪中 送炭。

谭学云说:没有这一万元贷款,可就是难上又加难了 。  先前,她做的 酒都是用塑料桶装酒,塑料桶倒是便宜,但是,顾客一看不愿意,嫌包装太 低端 。如今有了这一万元,她可以换大缸装,小缸卖,生意渐渐好了起来。

2016 年,黄酒民俗文化小镇初具规模,谭学云被政府推荐到黄酒民 俗文化小镇,向酿酒大户鲜艳请教酿酒技艺。

这几年,鲜艳的“三碗不过岗”酒坊越做越大,已经吸纳了 30 多名贫 困户在她的酒坊务工、学习 。  作为全县第一个将自酿自饮的黄酒变成商 品出售的酒坊,鲜艳有着自己的使命感。

鲜艳说,我给他们指导,看看他们的酒做得成不成功,假如做了以后 卖不完,我还会帮他们去卖,大家生活都好起来了才算好。

鲜艳的质朴乐观的性格,酿成了黄酒中最迷人的一抹底蕴 。如今,土 城镇共拥有黄酒专业合作社 6 家,从事黄酒经营的农户 1039 家,带动贫困 户 313 户。

鲜艳说,那时候家里条件差,想着酒做得好可以卖,我们就慢慢尝试, 最开始只能靠周围的人来买,后来我们就去大马路边上卖。

鲜艳的父亲是当时第一个将黄酒进行售卖的农户 。看到鲜艳家依靠 黄酒逐渐致富,许多农户便开始学着酿酒出售,依靠着比邻进出房县必经 之路的优势,土城镇的黄酒渐渐被大家所熟知。

2014 年,为了贯彻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房县县委、县政府决定以 黄酒产业为基础,在土城镇着力打造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黄酒 民俗文化小镇,并以每股 500 元的股金吸纳农户入股,合作社每年会将纯 收益的 60% 给予社员进行分红,鲜艳和许多农户作为第一批社员加入其 中,建酒坊,开民宿,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就是此时,远在武汉打工的谭学云听闻了家乡的变化,才回乡创业 的。

不仅是在黄酒小镇,在房县许多地方,只要是有农舍的乡野路边,都 能闻到醉人的酒香,都能看到迎风招展的酒旗。

这是在宣示一场鼓舞人心的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吗?  这是庆功的酒 的吗?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