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照进了坚实的大地-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梦想照进了坚实的大地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6日

房县人民历经奋斗,尽锐出战,精准施策,累计脱贫 48181 户,141281 人,69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2020 年 4 月21 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发文,批准房县退出贫困县,正式 脱贫摘帽。

这是历史性的一刻,这是 50 万房县人民逐梦前行的努力结果。

回想征程,房县先后接受中央扶贫专项巡视及“回头看”、国家扶贫成 效考核第三方评估、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估、新华社扶贫暗访、 国务院扶贫督查、省扶贫成效考核评估和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实现了高 质量脱贫摘帽。

为了这一天,谁能说得清房县人民为此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

为了这一天,全县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县乡村三级作战指挥部,组建 产业、搬迁、教育等 21 个专项小组,构建“一总二十一分”攻坚体系,保证 工作一体推进、高效运转。

为了这一天,房县领导“双挂点”、县直部门“双包联”,选派 281 支驻 村工作队,动员 1.6 万余名党员干部、社会人士参与结对帮扶,构建了政 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为了这一天,因人因户精准施策 。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三率一度”, 精准实施“五个一批”,持续抓好“户户走到、扶贫作坊、安幼养老、强基固 本”四项重点 。  坚持不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围绕 “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劳动有收入”目标,大力发展食用 菌、中药材、林果、畜牧等特色产业,复制推广食用菌“园区+”、中药材“三 金链接”、黄酒“统分经营”等产业扶贫模式,全县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 135 万亩,特色养殖规模达 187 万头(只),产业扶贫覆盖率 96%。

为了这一天,房县采取“进城进镇、进中心村、进中心福利院”等方式, 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建成集中安置小区 682 个、搬迁 23049 户 66897 人,改造农村危房 30466 户;强化搬迁后续扶持,建成扶贫车间(作坊)607 个,带动 5300 余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 。  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新建林果产 业基地 5.2 万亩,从贫困人口中选聘护林员 8625 人,年人均增收 4000 元。 强化志智双扶,压实控辍保学“双线”责任,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政策资助全 覆盖;开展贫困人口技能培训 9701 人次 。织密织牢兜底保障网,低保、五 保应保尽保,贫困人口县域内和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 90%。

为了这一天,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 。  房县累计投入资金 80 亿元, 推动农村水电路讯网“十个提升”和“十个到村到户”,实现村村通动力电、 通网络、通水泥路、通客车,户户吃上安全水、住上安全房,非贫困户与贫 困户共建共享、普遍受益。

为了这一天,全县扎实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帮扶、大产业、大宣 讲”五大活动,各级干部遍访农户,宣传政策,化解矛盾,抓好各类问题整 改,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 。全面开展“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好”创建,大力倡导“忠孝礼义信简俭平顺和”文明 乡风,人情新风经验入选中宣部十大典型案例选编。

为了这一天,全县从严从实锤炼作风 。  深入开展“进村住户、户户走 到”,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以身作则,带头走遍 281 个村,全县党员 干部比着学、照着做,一级一级抓落实 。按照“一人一档、分类建档”原则, 建立干部脱贫攻坚实绩档案,激励担当作为 。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提 升基层组织战斗力,着力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确保 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为了这一天,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 攻坚,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巩固脱贫成果的十条意见》,整合资金 1.8 亿 元,支 持 稳 岗 就 业 、发 展 产 业 、消 费 扶 贫 。  大 力 实 施 产 业 到 户 “11211”工程和“六个一批”就业行动,促进产业增效、群众增收,防止因疫 致贫返贫 。脱贫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涉及“两不愁三保障”的核心指标全 部达标。

……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回首征程,房县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有着自己的模式。

房县干部说,在精准扶贫中,房县费力最大的,花的功夫最多的,主要 是三个方面 。  一是异地搬迁 。  房县精准扶贫的主战场,是 69 个贫困村, 14 万多贫困人口,精准扶贫,群体之大,不落一人 。  湖北将县分为平原 地、丘陵地、大山地三类,房县在第三类县中面积最大,修一条路都要付出 很大的代价,山高路陡,太艰难。

因为山大人稀,许多地方不具备生存、生活条件,在县里盖新房子,让 群众搬迁出来,并不容易 。有的贫困户不一定愿意出来,有的非贫困户反 而想搬迁出来 。  现实中矛盾多,问题多,为这事告状的也多 。贫困户搬下 山后,旧房换新房,从不好的地方到了好的地方,生活环境改变了,原先的 生活习惯也改变了,但是,搬下来以后要能稳住,能生活 。  这也是不容忽 视 、需要关注的问题,县里为此也做了大量工作,花了大气力,下了大 功夫。

二是农民增收 。农民如果没有挣钱来源,如果没有产业项目,住房再 好也还是贫困户 。  因此,最主要的是让他们有产业 。房县有八大产业、五 大链接:公司+农户……但是如何把贫困户绑到产业链上,让他们寻找到 适合的产业,则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三是对老百姓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工作环境和将来的发展环境, 都动了脑筋,想了许多办法,也就是七配套,让群众真正住得安、住得稳, 才能奔向致富之路。

另外,房县上下乘精准扶贫的强劲东风,以改变农民的观念,搞乡村 文化建设,这是一篇长期的大文章,一篇难做的文章,需要持续不断、浓墨 重彩地做这篇文章,意义深远。

这场全民参与向贫穷宣战的攻坚战,自上而下,声势浩大,是历史上 从没有过的 。举全党之力、全国之力、全社会之力,攻坚贫穷,消灭贫穷, 这壮举,落实到哪个细节,都令人欣喜感动,让人心中充满了阳光和希望。

从房县看来,精准扶贫至少带来了六大变化:

山青了,水美了,村亮了。

路通了,水保障了,老百姓希望的路通了。

产业基地大了,产业基础牢了,产业效益有了。

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有了,281 个村,新建党员活动中心 186 个,改造 扩建 95 个。

工业项目多了,工业规模大了,产出强了 。  房县最大的资源是生态, 是黄酒、中药材、旅游,是以农为主题的产业。

人的观念变了,精神面貌好了,以前喝酒必须将人喝醉,讲面子,现 在,陋习都改了。

纵观今日房县,农村乡土大地慢慢变得饱满、多彩 。从扶贫开发,到 精准扶贫,又回归于扶贫开发,境界、内涵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  这是 以精准扶贫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体系,已不仅仅是精准扶贫这么简 单了。

乡村建设更上了一层楼。

在房县,参与扶贫工作的人都有这样的深刻感受:脱贫攻坚战难打, 因为贫穷是几千年遗留下来的问题;基层的问题难办,因为牵涉到许多个 人的具体利益,牵涉到人心,过去的陈账旧账太多,解决精准扶贫,也是要 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持久性地巩固扶贫成果,需要下更大的力气, 因为有的贫困户得到了扶贫的政策实惠,不愿意脱贫,还想继续延续政 策;精准扶贫过程中,有许多信访问题,是过去的问题,遗留的问题,甚至 还有解放前的问题,现在搭精准扶贫的车,要通过精准扶贫来解决……

房县县委书记蔡贤忠是农业方面的专家,他说:“村民富不富,关键看 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房县县长纪道清是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干部,他说:“房县精准 扶贫工作的政策好,执行的好,落实的好,才有现在这样的好。”

纪道清说,扶贫资金不能搞撒胡椒面的平均主义,更要瞪大眼睛防止 被别有用心、投机钻营的不轨之流钻空子骗补贴,弄些豆腐渣烂尾工程让 政府买单,有限资金要花给真心扶贫干事的能人志士身上,所以建立扶持 谁、谁来扶、怎么扶的全过程体制机制,打通了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突 出了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探索生态保护脱贫,开展电商扶贫、旅游扶 贫、开发高端品牌农产品扶贫,延伸农业产业链扶贫,配套产业创造原地 就业扶贫 。  树立“求强不贪大、凸显品牌高附加值效应”的精准扶贫新战 略思维。

《中国扶贫》杂志社在暗访调研报告上写道:房县出台的“十条意见”, 每一条都包含着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众的关心、关爱、关注,每一条都明确 聚焦脱贫成果,没有官话、套话,全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直面困难、心系民生的为民情怀。

房县精准扶贫指挥部副指挥长周天明说,县里要求扶贫干部要在贫 困户家住几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 。  住村工作队每月要有 22 天住在村 里 。  帮扶干部一个星期住一天 。对领导干部要求访遍、走遍,要住下,与 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

周天明说,他住在三棵树村,第一次进农家,是有选择性地住的,要选 住得进去的家,有的人家脏、穷、乱、差,根本插不进去脚 。  他包了四家农

户,就选了一家稍微亮堂一点的住了进去。

周天明说,在贫困户家住过、吃过,才会有最真实的感受:

1、贫困户家是真穷,这该咋办?

2、这样的家住得下去吗?  身上直发抖 。  又一想,住下去咋办?  不能 当面换衣、洗衣 。再脏也得住,住不下去也得住。

3、有的人家,没有一个“精明”的人,有话和谁说?  因为有病、残疾,导 致了大部分人家贫困,彼此难以交流啊。

4、第二天醒来,发现一夜没有做梦,一夜酣睡到天亮,因为一天的劳 动实在是太累了。

诗人艾青说过:“钢丝床上有痛苦,稻草堆上有欢晤。”清晨醒来,鸟语 花香,安静芬芳,生态这么好,又感到欣慰 。房东做了早饭,第一顿做的是 包谷粥,炒的酸菜 。  他们有好吃的都拿出来了,对干部是倾其所有 。  可 是,看着他们家徒四壁,即使倾其所有,还不值一包好烟钱,真是令人心中 难过 。  周天明说,他去的那个贫困户,把家里东西都卖完,大概也不值 500 块钱……

现在全部脱贫了,前后对比,就不一样了,哪一家农户都能住得进去 了,干净整洁了,家里像模像样了,不似原来的房子都是灰,像走进煤窑, 到处黑乎乎的 。  周天明说,他开始包 5 户,后来包 4 户,现在包 2 户,因为 他在办公室忙得多些。

县委书记蔡贤忠说,精准扶贫,确实做到了一个精准 。第一次去王家 河这个试点村,一户一户地走到,发现了 800 多个问题,然后一个一个地 消化、解决 。第二次去,发现还有 200 多个问题,再继续消化、落实 。  到第 三次去,就剩下几十个问题了 。  这样户户走到,工作做到精细如发,才在 全县铺开。

在实地调研中,逐渐认识到了精准扶贫的深刻意义,并不仅仅是精准 扶贫,并不仅仅是为了改变一些人的经济面貌,而是给乡村发展注入动 力、活力,这是长久的发展 。蔡书记说,他去万愉河村调研,看了村里的福 利院,村干部说,这个福利院还要扩大 。  他不解,福利院只有十几个老人 了,为什么还要扩大?  村干部说,我们村还有四十多个单身汉,十年二十 年之后,他们便是五保户了。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经过现场研究,认为村村建福利院不行,要将福利院建在乡里,这样 基础设施好些,水电都跟得上,老人的医疗也跟得上 。福利院要进城进镇 进中心村。

比如村里的扶贫车间,就是要让农民顾家、就业两不误。

每个村办幼儿园,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 。  可是谁来教?  以民办公助 的形式 。  县财政补贴一部分,远的可以在园里吃饭,近的可以回家吃饭,把贫困户的精力解放出来 。  这些措施弥补了教育体制不足的链条,因为 幼儿教育不在义务教育范围。

2020 年 11 月 10 日,学习强国平台报道,房县 8 大特色产业带动 12.7 万人稳定增收。

报道说,没有产业脱贫,就无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房县把产业发   展作为精准扶贫的关键,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主体、企业带动” 的思路,坚定不移把烟叶、食用菌、林果、中药材、畜牧、茶叶、蔬菜、黄酒   “八大”特色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牢牢将贫困户固化在产业链上,带动   贫困户 3.85 万户 12.7 万人实现稳定增收,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   有项目、人人有事做、劳动有收入”目标 。产业扶贫,撑起了房县脱贫攻坚

的“四梁八柱”。

房县科学编制了“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按照“因地制宜、长短 结合、合理布局、连片开发”原则,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持之以恒建 设特色产业优势片区。

工程化施工、标准化建园、科学化管理 。  建设以窑淮、姚坪等乡镇为

重点的茶叶优势片区,总规模达 8.5 万亩。

发展市场化、品种道地化、基地标准化,建设以军店、门古寺等乡镇为

重点的中药材优势片区,春播中药材 1.29 万亩,总规模达 36 万亩。

持规模发展、龙头带动、政策奖补,建设以青峰、沙河等乡镇为重点的 食用菌优势片区,发展代料食用菌达到 4500 万袋。

坚持财政支持、保险兜底,建设以九道、上龛为重点的烟叶优势片区, 发展烟叶 4.52 万亩。

坚持增加露地菜、扩大设施菜,建设以化龙堰、野人谷为重点的蔬菜 优势片区,播种蔬菜 10.5 万亩,基地总面积达 8.5 万亩。

建设以城关、红塔、军店、化龙堰、青峰 5个片区为重点的“三桃”林果 长廊,基地总面积达 57.2 万亩。

稳定生猪、山羊、肉牛、肉兔养殖规模,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特色养殖示 范村,山羊、生猪、肉牛、家禽、肉兔饲养量分别达到 70 万只、47.8 万头、5 万头、1000 万羽、30 万只。

如此一来,围绕“地里种满、圈里养满、劳力用满”目标,中药材、食用 菌、茶叶、蔬菜、林果、畜牧等特色种养产业以及劳务、旅游、电商等 12 项 扶贫产业勃然兴起,2020 年上半年 3.85 万户贫困户发展产业,特色产业

带动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比例达 96%。

按照“每村有一个主导产业、每户有一个增收门路、每个市场主体带

动一批贫困户”的思路,扶持发展一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市场牵 龙头 、龙头带基地 、基地连农户,实现龙头和农户对接,利益共赢 、共同 发展。

培植规上龙头企业 34 家(市级以上 24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1475 家、 家庭农场 224 家、专业大户 1450 家,实现每个产业都有龙头引领,每个村 都有 1 至 2 家合作社带动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  在此基础上,突出品牌培 育,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与加工,加大“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力度,提高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促进贫困农户分享更多产品增值收益, 全县有效使用“三品一标”证书达 34 个。

突出“三产融合”,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初步形成生物医药、纺纱 织布、食品饮料、绿色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 达 100.3 亿元 。推进农旅融合,积极发展以餐饮民宿、休闲采摘、观光旅游为主的休闲农业,涌现出土城黄酒小镇、城关八里樱桃谷、青峰寨、红塔绿

源农庄、窑淮科技示范园、姚坪樱花岛等一批休闲农业示范点。

聚焦“四种类别”,精准带动增收 。坚持分类施策,因村、因户、因人制 宜,推广多种增收方式,实现贫困户增收致富有门路、村集体经济收入有 来源。

让有劳动力、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实现种养增收 。  探索推广食用菌   “园区+”、中药材“租金+薪金+股金”、魔芋“投种还种”、黄酒“统分经营” 等产业扶贫模式,把贫困户固化在产业链上,实现稳定增收。

让残疾人、留守老人、妇女实现就近增收 。促进贫困群众就近就业, 引导县内工业企业把扶贫车间建到安置小区,搬到农户家里,延伸到偏远乡镇、村居,有效实现残疾人、留守老人、妇女等特殊贫困群体“挣钱顾家 两不误”。全县建成扶贫车间 146 个,带动就业 4231 人,其中贫困人口 2534 人。

让有务工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 。  加强就业意愿、技能培 训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积极拓展劳务输出对接、县内企业招工、公益岗 位就业、能人返乡创业等多种渠道,贫困劳动力县内外转移就业 2.5 万人。

2020 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房县采取开通客运班线、 自驾返岗等“点对点、一站式”服务,常年外出务工人员顺利返岗 。  落实 “分区分级、分类分时”要求,全县 68 家规上工业企业、72 家限上商贸企

业、24 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全面复工复产。

让“空壳村”通过光伏产业增收 。  着力破解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难 题,以光伏产业为重点,采取村企共建方式建设光伏电站,村集体出让土 地,企业投资设备,确保每个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5 万元以上。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扶贫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 。党的十 八大以来,房县努力破解“四大难题”,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化解贫 困户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增强造血功能,激活内生动力。

着力破解资金难题,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贫政策,对贫困户发展产业 给予启动资金支持 。扶持资金发放采取“村申报、乡镇验收、县财政拨付、 乡财政兑现到户”的程序,2016 年至 2020 年累计兑现产业奖补资金 1.9 亿 元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县财政加大小额扶贫贷款担保金投入,对贫困户 发展致富产业提供“1 至 2 年期,免担保、免抵押、全贴息”的扶贫小额贷 款,已累计向 2.64 万户贫困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 6.8 亿元。

为积极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县政府及时出台巩固脱贫成果

“十条意见”,整合资金 1.8 亿元,促进产业增效、就业增收。

为了着力破解产业技术上的难题,县里组建了八大特色产业技术扶 贫专家团队,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 360 户,开展培训 91 场次 6445 人 。  建 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全县所有贫困村实现产业指导员全覆盖。

为了破解销售难题,县里利用扶贫“832”平台,新建县级电商产业园 1 个,建成房县贡礼京东房县馆、房州味道等电商销售平台,村级电商服 务站点达 169 个,每年农产品网上交易额在 5000 万元以上,为贫困户增收 脱贫开辟了新路径。

着力破解风险难题 。从 2017 年起,房县政府每年向保险公司支付保 费,免费为贫困户发展猪、牛、羊、食用菌、烟叶产业提供保险保障,累计赔 付保险金 1606 万元。

在房县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特别报道中,一位记者这样写道:“141281, 这是精准扶贫伊始,房县贫困人口总数 。这每一个数字,都代表着一位饱经风霜的父亲、一位沧桑坚忍的母亲 。这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根被 贫困压弯的脊梁、一张写满忧愁的脸孔 。  每一个数字,都是父老乡亲,都

是党和政府最牵挂的人。”

是的,历史也不能忘记那些为房县脱贫几十年坚守而做出了贡献的 人 。这其中,就有湖北省发改委驻房县扶贫工作队,他们已经接力坚持了 漫长的 27 年。

脱贫攻坚取得了胜利,全面小康的梦想已经照进房县坚实的大地上。 我们期待着,房县的明天更美好。

加油!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