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是这样振翅高飞的-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白鹤是这样振翅高飞的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6日

肤色微黑的段全冰已经当了 27 年的白鹤镇伏溪村党支部书记 。 他和村宣传委员叶章定在村部接待我们。

那天是星期六,多雾,太阳隐隐约约,大山笼罩在白雾里,云蒸霞蔚。

伏溪村有 1189 户、3022 人,其中 118 户住上了由政府出资建设的易 地搬迁房 。  2016 年至 2019 年,有 164 户村民进行了危房改造,由政府扶 持绝大部分费用。

段全冰说,2008 年 3 月,省发改委扶贫工作队进驻伏溪村,四十出头 的省发改委交管处副处长雷州担任驻房县扶贫队长 。  工作队来的时候, 村委会办公室刚盖了一半,扶贫工作队给予了资金支持。

那时候,白鹤镇到县城的 8.5 公里都是土路,晴天灰尘扬天,雨天泥水 积存,扶贫工作队很快立项,要修好这条路 。  一切准备充分之后,第二年动工,历时一年多,让这条重要的土路变成了一条宽阔的柏油路 。  路修 好,两旁栽上了从咸宁买来的六七千棵银杏树。

“现在已经这么粗了。”他们两手伸开,围成一个圆形,比划着树的粗壮。

段全冰说,白鹤镇政府及镇直单位都在伏溪村 。那时,正是全国掀起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之际,扶贫工作队帮村里建设下水道,将连接每家每户 的户院路硬化,硬是将路修到了 270 多户村民的门前,总计 18 公里。

让街道绿化,给 300 多户农家“穿衣戴帽”,土墙刷石灰,砖墙粉成白 色,在街道上安装了 110 盏节能灯。

工作队还花了一百多万元,在鲍家河、冷水沟(鲍家河支流)、龙王潭 修建了 3 个滚水坝,解决了白鹤镇观村、赤岩村、伏溪村 1200 多亩田地的 灌溉问题 。在这之前,这些地方只能靠天吃饭,若是风调雨顺,收成好些, 若是遇到旱涝灾害,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粮食损失了。

段全冰一件一件回忆着工作队做的事 。虽然过去了多年,他还是记 得很清楚。

段全冰说,扶贫工作队对郭湾小二型水库引洪渠道进行了改造 。  原 来的引洪渠道是土渠,加上年久失修,里面淤泥多 。  渠道穿过白鹤镇街 道,若是遇到涨大水,洪水就会形成灾害,镇上的居民区、镇政府、镇直单 位,往往就积满了一两尺深的淤泥。

扶贫工作队出资施工,清淤后,将一千多米长的整个渠道全部硬化, 从根本上解决了水患的问题。

他们还将水库除险加固,变成景观型水库,使之成为旅游景点,对外 开放,供游人休闲、垂钓。

2009 年,扶贫工作队投资 300 万元,在伏溪中学旁边建成了新的伏溪 小学,370 多名学生离开了老校舍的危房,搬进了崭新的校园 。  这些教学 楼、宿舍、操场,让这所中小学形成了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0 年,扶贫工作队联系飞利浦公司送光明下乡,给每户发两支节能灯管,共计 3000 多支。

2011 年 3 月,湖北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挖万塘”活动。 扶贫工作队为“六两路”立项、建设。

段全冰记得,当年 8 月,省发改委一位副主任和扶贫工作队队长郭胜 华一行八九个人,去伏溪村九组看望贫困户张秀山一家 。  当时,天空下起 了大雨,汽车开不上去,他们步行了四公里,才赶到张秀山家。

张秀山家五口人,有四个残疾(张秀山和媳妇、两个哥),儿子张天权 正在读书 。他们带着慰问金登门慰问,将孩子列入了扶持对象,帮助其完 成学业 。后来,张秀山一家易地搬迁,从山上搬到了村里的安置房,房子 有一百多平方米,三室两厅 。  张天权和大伯、二伯、父母一起住进了新房。 一家人都吃了低保 。  张天权中学毕业后,在附近打工 。他很努力,再加上 政府扶持,日子越过越好 。一家人早已脱贫致富,张天权还买了一辆白色轿车。

村民金万启一家四口,有一儿一女 。女儿大学毕业只工作了半年,不 幸患上了精神疾病 。  妻子要照顾女儿,没有收入,还得投钱治病,一家人 过得非常困难 。  扶贫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冒雨步行三四公里山路,凑了 1500 多元前去慰问。

后来,金万启外出打工,不幸的是,他一天活没干,在端碗吃饭时,突 然倒地身亡 。这个家庭的生活更困难了,被列入了低保。

金家的女儿在病情稍稍稳定之后,嫁了人,有人照顾了 。金万启的妻 子招了一个上门丈夫,两人养蜂四五十箱,种了三亩矮化银杏,一亩地可 产三千多斤银杏叶,银杏叶是中药材,一元一斤,再加上养猪、养鸡,也早已脱贫。

段全冰说,脱贫要有产业,没有产业很难脱贫 。  现在,全村人均收入 8000 多元 。  村里的支柱产业,养殖大鲵(娃娃鱼)六七万尾 。  最高峰的 2010 年,娃娃鱼卖到不足 5 厘米长的小鱼苗也可卖上千元,两千多元 一斤。

解会力是村里养娃娃鱼较早的人 。 他从 2004 年开始养娃娃鱼,现在 家里还养有三千尾。

去县城的公路修好后,带动了白鹤镇伏溪村的经济发展 。  解会力就 是受益人之一。

2009 年,解会力住在白土村,是租的房子,在县城西南角,离县城近。 那里有地下室,他在那里养娃娃鱼 。  2010 年,白鹤镇至县城的路修好,他 抓住机遇,于 2012 年盖了现在的三层楼,花了五十万,一层有 130 多平方 米,地下室正好用来养娃娃鱼。

在地下室,他砌了池子,搞立体养殖,养殖水面有四五百平方米,一年 收入十几万元 。他说,村里像他家规模的养殖户有 20 多户。

娃娃鱼小的时候,长得慢,两年才长一斤,但是长到一斤后,就生长得 快了,一年能长三四斤 。解会力现在每年买鱼饲料都需要二三万元 。娃 娃鱼小时候吃红线虫,稍大点吃虾,再大些吃小鱼,再大些吃大鱼 。解会 力现在每周买一次鱼,300 多斤,一天喂完 。  现在娃娃鱼的价格远不如从 前,他买饲料也就少了。

现在的大鲵(娃娃鱼)卖不上价钱,一斤也就几十元 。所以,到房县的 人可以品尝大鲵,既品尝了美味,也支持了扶贫,倒是一举两得的事。

2020 年 8 月 13 日,我们再一次来到解会力家。

院子里的木瓜,已经结果,很多都有拳头般大了 。解会力说到农历九 十月木瓜就成熟了 。  院子里还有枣树、桃树、樱桃、花生、枇杷、丝瓜、黄 瓜、茄子、蕃茄 。  家里还养着 9 只孔雀,最多的时候孔雀有 16 只 。他说,孔 雀苗和小鸡差不多大,吃的东西和鸡一样 。  孔雀叫的声音很大,公的开 屏,母的下蛋 。孔雀蛋 50 元一个 。  大的孔雀能长七八斤。

解会力养娃娃鱼已经 16 年了。

解会力的家里,现在只有一千多条娃娃鱼,大的有三十多斤 。2020 年 因为疫情,行情更糟,因为饲料鱼虾太贵 。  到目前,他一共才喂了娃娃鱼 三次 。娃娃鱼的生命有好几十年。

以前,门前的路是沙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路窄,路况差,坑 洼多,路修好后,现在去城里不到十分钟 。  他说,目前村里还有二三十户 养娃娃鱼,以前鱼贵养的人要多 。 村民张华贵养得最多,他搞娃娃鱼繁 殖,去年繁殖了七八万条,主要卖鱼苗 。全县在 2006 至 2007 年,有几千户 养娃娃鱼,最贵时,鱼苗都卖七八百一条,而现在,1 条鱼苗只要几元钱。

受益于这条修好的去县城的路,还是田万青、宋梅花两口子 。他俩看 到了商机,便迅速在路边开了超市 。  他们原来不在这条路边住,1999 年, 他们在三叉路口做生意,搭了个 6 平方米的石棉瓦棚子卖菜 。  2006 年因 为拓宽修路,卖菜只能暂时停下 。  白鹤镇至县城的路修好后,他俩花了 14 万买了路边这幢小楼,200 平方米,后来自己扩建,增加了 100 平方米 。他 们住楼上,楼下近 160 平方米做超市。

田万青、宋梅花的生活超市在这条路上算是有规模的,流动资金 50多万元 。那几年,这个超市可真是红火。“现在差多了。”女主人说,许多人 家有了私家车,有些东西便进城买了,还有的喜欢***,但是,超市还是生 存了下来。

他们的女儿在十堰读大学,一个男孩才 9 岁 。  家里的 3 分地被幼儿园 征去,一家四口就依靠这个店生活 。  另外的生活负担就是要赡养双方四 位老人 。  田万青一个哥去世了,留下两个孩子,嫂子改嫁,宅基地给嫂子 盖了房子,嫂子答应给公婆养老出一部分资金。

伏溪村的第二个支柱产业,是栽种银杏树 。村里栽有银杏树 670 亩, 2020 年每亩产银杏叶 1500 多斤。

村里的第三个产业是种植蔬菜 。  村子有 200 多亩菜地,是县城的菜篮子130 多户人家长年以种菜、卖菜为产业,四季蔬菜四季豆、土豆、江 豆、黄瓜、茄子、辣椒、空心菜……都有 。许多村民还养猪、养鸡 。  村里养 猪 700 多头,养鸡一万多只 。  鸡是散养,猪是放养,都是城里人餐桌上的 稀罕物。

2019 年 4 月的一天,湖北省发改委体改处处长郭胜华在办公室接受 了我们的采访 。  他记得清楚,2010 年农历二月二“龙抬头”那天,当时还 是副处长的他去房县带队扶贫,2012 年 5 月离开,在房县待了 2 年 4 个月。

刚进村,他们发现村里学生近视的多,就给学生家送一批对视力好些

的灯泡 。  给困难的村民送点钱、送点米。

一个村的发展,党支部的堡垒作用是关键 。村党支部里,不少有四五 十年党龄的老党员 。  他们在思想境界上有老底子,觉悟高,往前看,有进 步的一面,对自身物质上的要求也低些 。  郭胜华认为这是一笔财富,于 是,召开党员会,把老党员组织起来讲党课,进行挖掘,教育后人。

房县是黄酒之乡,房县人热情好客,吃饭时少不了劝酒,郭胜华便在 饭桌上问大家几个问题:你父母劝不劝酒?  你妻子劝不劝酒?  回答都是: 不 。  郭胜华说,我来这里,是把你们当亲人,咱们就像一家人,所以,就不 要劝酒了。

再遇到劝酒,郭胜华就抛出这三个问题 。在房县两年多,他记得只喝 醉了两次,一次是在野人谷镇农家乐,喝黄酒 。  他那时对黄酒还不太了 解,不以为意,就喝了三杯,没想到醉了 。  这是初到房县的人喝黄酒都会 有的经历,令人难忘。

另外一次,是郭胜华要离开房县了,县里 4 大班子领导成员送他,一 桌子 12 个人,一人一两 。  两年多的并肩战斗,“一起共事的,他们对我特 别好。”他对房县有感情,难舍,那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千言万语都在 酒中。

郭胜华说,房县在发展上有规划,领导同志一任接着一任干,这么多 年,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他感叹,基层干部条件艰苦,待遇差,晋升空间 有限。

有这样一件记忆深刻的事:白鹤村有一家人,是兄弟俩,住在村里废 弃的小学里,有点智障 。  去他们家看,饭碗有可能都没有洗过,就躺在床 上,被子已经看不出是什么颜色了 。  兄弟俩懒隋,只想弄点救济 。后来, 郭胜华想把他们弄到福利院去,但是他们不愿意去,嫌那里不自由。

郭胜华说,月明村也有这么一家,也是兄弟俩,一个瞎,一个瘸,但是, 他们的菜地种得特别好 。所以,人需要有精气神。

还有一家村民,家里有一个小姑娘,患有精神病 。小姑娘的妈妈真伟 大,在外打工挣钱,老人在家照顾小姑娘,一定要把小姑娘的病治好 。  这 家人屋里干净、整洁,井井有条,连屋外的小晒场都扫得干干净净 。  小姑 娘的妈妈挣了钱,回来照顾小姑娘 。人勤快,就不会穷到哪里去 。工作队给他们送点钱、送点东西,帮他们联系了一个心理辅导。

还有就是孝顺问题,有的人不管老人,长期无音讯 。一次碰到一个老 人,他的三个儿子都不管他,也不寄钱给他 。  老人就在外拣破烂 。郭胜华 说,这是一个教育问题,不能一味地给钱,让该承担的一定要承担,要在村 民与村委会之间架设一个桥梁 。  乡贤治理,老人、老党员作为乡贤,能挣钱的不一定是乡贤 。  有钱无品的人甚至会把风气带坏 。  乡贤如何认定, 如何发挥乡贤的作用,这值得思索、探讨。

白鹤到县城的路修好以后,道路两边栽了银杏树,是想建一个银杏大 道,结果,有的村民把树苗挖回家去栽了。

为了说服大家,郭胜华做了一幅对联:

白鹤高飞福佑一方百姓

银杏成林荫庇万家安康

在房县扶贫的日子里,郭胜华一直在思考,乡村靠什么吸引人;改革 要有公心,要有情怀,改革是把好的东西拣拾起来;要了解基层,要站在基 层思考问题;要站在人民立场思考问题。

2012 年,郭胜华带 12 岁的儿子一起去村里慰问,给村民发慰问单,走 访群众,让儿子接受教育 。  他的儿子感觉很好,高一暑假时,跟大学生一 起去太行山支教,收获挺大,会站在教师立场思考问题了 。郭胜华的感受是,早点放去锻炼最好,儿子现在上大学了,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说起扶贫工作队的经历,郭胜华说:个人的贡献是微小的,收获却 很大。

省发改委交通处处级调研员陈小民说,当初他并不愿意去县里,那时 他四十多岁,孩子上小学,是家里的顶梁柱 。  他当过教师,有基层工作经 验,而且也不年轻了,去房县扶贫谈不上工作锻炼 。领导找他谈话,说:这 不叫下派,也不叫锻炼,这是工作。陈小民无话可说。

2006 年,陈小民到了房县白鹤村,2007 年回到武汉 。  白鹤村原名白 窝村,村人嫌名字不好听,才改成现在的名字 。  队员有胡卫成,比他小一 轮,两人都属牛。

那时,工作队叫小康工作队,主要任务是为村里搞项目,修路、修渠、 改善学校建设,协调资金 。  他去村里,先开座谈会,听民意,看村里需要 什么。

“也没什么,这都是应该做的,但是,这体现出的是党的温暖。”陈小 民说。

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高明哲曾在白鹤镇当了 8 年党委书记,对省发改委工作队在白鹤镇的情况非常熟悉 。  他说,省发改委工作队住村、蹲 乡、带县,在白鹤镇一共有 5 任队长,马毅斌、雷州、郭胜华、陈小明、刘正 斌 。  白鹤镇处于城郊,距县城 8 公里,全乡三万六千人,有二万人处于闭 塞状态,但是境内没有国道和省道,交通是个瓶颈问题,2004 年,乡里一 条水泥路没有,下乡骑自行车,或步行,交通是发展的基础,却如此落后。

村民饮水困难,乡政府都没有自来水,经济被边缘化,处于“灯下黑”。 产业有短板,二元结构突出,沿城边三四个村较富,山里面 9 个村落后 。 土地贫瘠,耕地少,山上没有资源 。  只能靠山吃山,发展食用菌。

2004 年,发改委工作队来,首先解决交通问题,硬化水泥路,1 公里国 家补助 5 万元,从 2006 年开始,每年硬化路面几十公里,现在,已经有了村 村通公路。

解决学校教育的问题,学校破败,危房多,申请建学校 。  5 年中,每年为每个村搞一件实事,架桥、建学校、修路,申请小流域治理,进行饮水渠、 灌溉渠修理。

高明哲说,发改委协调资金五百万元,县里配套两百万元,工作队吃 住在村里,在白鹤镇干了 5 年。

2019 年 4 月25 日上午,白鹤乡石堰河村。

村党支部书记陈永超回忆,省发改委扶贫工作队是 2005 年 3 月 15 日 来的,他记得很清楚,因为头天夜里下了大雪,来的时候雪仍然在下 。  他 们是 2008 年离开的。

那时候,村小学只有几幢平房,而且多是危房,只好借读在初中部。

工作队一到就问: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陈永超答道:小学的房子。

于是,在 2006、2007、2008 三年,工作队都在为盖房子忙活,给小学校 盖了一幢坐南朝北的两层楼,11 间,盖了一幢坐东朝西的三层楼,9 间 。 至 2008 年下半年,学生全部入驻,解决了 500 多名学生的上课问题 。全体 小学生还可以住宿吃饭,被子统一配置,钢架床,不收费 。  他们甚至考虑到,因为孩子小,卫生间都建在了宿舍里面。

令陈永超骄傲的是,石堰河村的初中部,有一千多名学生,教学成绩 在县里多年都是靠前,是全县乡镇唯一一个建在村里没被撤销的初中学校 。 吸引了许多城里的学生也来就读。

我们去采访的时候,见村部下方的山脚正在建楼,一问,是初中部正 在扩建 。但是,一个显然的问题是,老校区和在建的新校区中间隔了一条 大马路 。  怎么这样建学校呢?“实在是没有地方扩建了。”陈永超说,“找来 找去,只有这个地方了 。  怎么办?  我们准备修一座封闭的人行天桥,连接 两个校区。”

有一个近五百人的小村子,于 2003 年并入了石堰河村 。村民行的都 是羊肠小道,盼着能修条像样的路 。工作队经过考察,修了龙潭河硬化路 4 公里,3 米 5 宽,水泥厚 18 公分,涵管配套 。  这让走了一辈子土路的村民 们乐坏了。

工作队还修了长龙堰渠 。这条渠,负责着石堰河村、孙家湾村的灌溉, 近 2 千米,因年久失修,漏水严重。工作队将其硬化,解决了灌溉问题。

陈永超说,集体经济有光伏发电,场地出租,村里有公益林 1 千多亩, 每亩政府补助 12.5 元 。  还有茶叶、茶油,村里每年收入十几万元 。  2020 年,村民人均纯收入 5100 元。

2015 年,村里核定贫困户 238 户,现在剩 100 多户,即将全部脱贫 。 现在,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事干,平均每户养鸡 100 只、猪 2 头 。  全村贫困 户养鸡 11470 只。

工作队为村里发展了一个较大产业:银杏基地 168.  7 亩 。村民每年可以卖银杏叶子 。  地膜、苗子、肥料,都由县产业办发,不要村民掏钱,村 里负责技术 。但是一些年龄大的村民,还是想着种稻子、玉米。

村里有 46 户从山上搬下来,住在移民点,每家都盖了柴火房、猪栏, 还有一分菜地 。村里不收一分钱。

村里有 15 个五保户,每年 6600 元打入各人的银行卡 。工作队还为五 保户每人买了一台平板电视。

陈永超介绍,村里人均水田 0.45 亩,旱地人均 2 分,每户 2 分菜地,家 有 5 人以上 3 分菜地 。  现在每亩水田可收获稻谷 1500 斤左右 。  陈永超 说,以前我们农民条件差,眼气公职人员,现在呢,公职人员眼气我们 农民。

省发改委驻房县扶贫工作队,虽然驻扎在最基层的村里,却是帮镇带 县,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侧重于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

手头有一份材料,记录了发改委驻房县扶贫工作队为房县建成的民 生项目:一,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 。  二,给五个乡镇建了污水处理厂,即:门古寺镇、大木厂镇、姚淮镇、姚坪乡、中坝乡 。  三,给两个镇建了垃圾处 理厂,即:门古寺镇、大木厂镇 。  四,给县城区建设了垃圾处理厂 。  五,正 在建的污水处理厂,即:军店镇、青峰镇 。六,正在建的垃圾处理厂,即:红 塔镇、军店镇,化龙堰镇、青峰镇 。七,在军店镇,正在解决秸杆焚烧问题, 将稻草变废为宝,即,蓝焰生物质热解气化项目 。八,帮助建设三海水厂, 每天提供三万吨水,解决了城区供水不足问题 。九,将马兰河取水口上移 4 公里,国家投资 1 千万元 。  十,帮助建设县医院外科大楼,还帮助建设县

中医院、县一中新址等。

……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