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采访省发改委驻房县扶贫工作队,我们专程去了一趟武汉 。 因 为年代久远,人员流动,记忆模糊,许多曾经参加过驻房县工作队的同志 已不太好联系。
对中村村,宋秀柏记忆深刻 。 2015 年 10 月,51 岁的宋秀柏担任省发 改委工作队队长,就驻在中村村 。 除了中村村,还要帮扶另外两个村,也
就是俗话说的:“一拖二”。
宋队长在村里走访后,制定了 5 年规划、年度实施计划。
在省发改委派驻房县工作队 27 年中,宋秀柏干的时间算是比较长 的,共 3 年两个月,2018 年 12 月27 日离开。
1994 年,湖北省发改委首次向房县派驻扶贫工作队,其后多年,一直 派驻工作队,只是工作队的名称不一样:小康工作队、新农村工作队、“三 万”工作队、扶贫工作队等 。宋秀柏正好赶上了精准扶贫,理所当然是“精
准扶贫工作队”。
初到中村村,他感到中村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缺少战斗力,于是,撤 换了一部分村两委成员,让超龄村干退休,同时禁止公款吃喝。
以前,村民发生过煤气中毒事件,精准扶贫工作队便设法从市里协调30 万元,给每家每户发了一个比较好的炉子,可以烧煤,也可以烧柴 。村 里有个文化人还专门在发给自己的炉子上印上了两句话:“煤暖万家心, 不忘发改情。”
那时,中村村的路都是三米宽,遇到会车还是堵塞 。 工作队去了后, 将路面硬化,拓宽至 4 米 5,全部是水泥、沥青路 。 全村 18 个村民组,通到 每家每户,打通了最后一米,村民出门没有踩泥的,这样的路共修了 26 公 里,还没有算上产业路。精准扶贫工作队为中村村建了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 还进行了厕所革命 。村民有个习惯,厕所、猪圈喜欢建在院门中间 。村里 有的孩子不小心掉进厕所淹死的就有好几个 。若进行美丽乡村建设,首 先得改厕所,号召村民将厕所建在屋后,能冲水 。 以往,各家各户的污水 排进了盘峪河,而盘峪河是流向县城市民饮水主要水源,这样岂不是污染
了吗? 于是将村里的污水集中进行处理。
对中村村,宋队长的记忆非常清楚 。 为村民建了 11 个文化活动广 场;以前的村委会在一所废弃的小学办公,房子快要垮了,工作队建了党 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了可以住 130 多户的易地安置小区;建设了 183 千 瓦的光伏电站,每年给村里带来 20 万元左右的收入 。 这是十堰地区第一 家扶贫光伏电站,2015 年底开建,2016 年 6 月发电。
对民居进行改造,屋顶瓦换新的,门口的小院硬化 20 平方米,墙统一 刷白,对土坯房进行加固,整旧如旧。
为村里修建了 2 座桥,白鹤湾大桥、宋家湾大桥 。 这两座桥可以行人 通车,大理石护栏 。 现在,山上的人许多搬迁下来了,都住在河两岸,两座 桥方便了两岸三千多人的生活。
以前,一到夜晚,村里就是黑灯瞎火,现在,120 多盏光伏路灯,在天 黑之时,冬晚六点,夏晚七点,会准时亮起来 。这方便了村民,也避免了交 通事故。
甚至,他们给移民村统一制做了晾衣杆,杆子看上去像竹管似的,非 常好看。
还给贫困户发了热水壶,壶上印字:省发改委赠 。 这些水壶,是省发改委机关干部捐钱买来的。
对盘峪河进行治理 。 扶贫工作队从省水利厅争取来资金,打造与军 店镇老街、显圣殿连成一体的旅游观光带,从胜利桥至军店大桥 5 公里。 沿河修了一条 7.5 米宽的沿河大道,步行兼通车 。 这些项目,国家发改委 拨了 734 万元,省发改委协调了 120 万元。
中村村原先有一个乡村医生,在家里行医 。 工作队将房县的乡村医 生送到省卫计委培训了一个星期 。 现在,中村村建立了村级卫生室,有一 名医生,离镇近,卫生室还有一些医疗服务工作。
2018 年“七一”节,中村村搞了一次大型文艺汇演,这是中村村 40 年 来第一次文艺汇演 。村民自编自演节目,表现了身边人的身边事。
宋秀柏说,汇演前他讲了话,意思是省发改委与中村村携手,精准扶 贫,共筑小康 。 文艺演出丰富了村民生活,鼓舞了士气,提高了群众的文 化素养 。 同时,他给村民提要求,要人心聚齐,增强内生动力,自力更生, 朝小康迈进 。 他还没点名地批评了孝敬父母做得不好的几户,说若是再 有做不好的,以后就要点名批评 。 为此村里实行了挂星制度,三星、四星、 五星,家庭越好挂星越多……
2016、2017 年,房县发生了近 60 年来少见的暴雨灾害,损失惨重,稻 田冲毁严重,河里的淤泥都冲到老百姓家里去了 。 大水退后,扶贫工作队 为村里修了 1 千多米的 U 形水渠,全部用水泥硬化。
为村里建 2 座无线信号接收基站,山前山后,都可以使用手机。
计划开发万亩药材基地,现在已经有 6 千亩,站在山头,放眼望去,蔚 为壮观 。工作队投入资金,作为村集体的资金入股,每年村里可以分红十万元 。 三年后,分红利润再商量提高。
发展千亩虎杖基地 。 虎杖,是当地的一种植物,杆是食材,根是药材, 有护肝药性。
建 200 亩水产养殖 。养小龙虾、淡水鲈鱼 。农民如果土地流转,有租 金 。 如果入股,有股金 。 如果打工,在家门口打工,有薪金 。 2017 年,神 农本草公司为中村村村民结工钱 70 多万元 。 如此,租金、股金、薪金“三 金”连结。
发展 200 多个蜂箱,每户一个,打上户主名字,送上山顶,统一养 。一 个箱产 50 斤蜂蜜,蜂蜜最便宜时每斤也值 50 元。
他们大力号召发展散户产业,家里不能空,因地制宜,可以养鸡鸭鹅, 也可以养猪牛羊,一只羊就能卖千把元 。不养的会受到批评 。房前屋后, 可以栽树,给每家发了二三棵梭椤树苗 。 梭椤树的叶和果实都是名贵的 中药材 。树苗 80 元一棵,给村民栽好,让村民管理,如果因为懒惰没浇水 死了,要收树苗的成本钱,以此增强村民的责任心 。 现在,家家户户的梭 椤树已经有二三米高了。
还鼓励村民种植北柴胡 。北柴胡是很好的中药材,有清热解毒、护肝 作用 。 北柴胡一亩能卖七八千元 。 家有坡地的、有条件的都可以种 。 为 了鼓励村民,工作队免费发放种子。
扶贫工作队的扶贫思路,是“四子”和三个“结合”:苗子、崽子、种子、 票子;山上山下相结合、大户带动散户种养相结合、引进企业和合作社相 结合。精准扶贫工作队连续三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宋秀柏荣获“优秀
第一书记”称号 。省发改委连续三年被评为省“先进支持单位”。
2017 年,中村村被国家住建部表障为“保障基本示范村”。这个荣誉 全省只有 10 个 。 同年底,中村村接受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作为亮点村, 进行总结推广 。 2018 年,中村村被评为湖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荣誉称 号 。 2018 年下半年,湖北省一位副省长在中村村主持召开了现场座 谈会。
宋秀柏说起房县,仍然一口一个“我们村”。
他说,村民得知他要离开中村村时,都跑了出来,围上来,拽着他,把 花生、板栗硬揣在他兜里,他只好现场吃了两个 。 有人痛哭流涕,拉住他 不让走 。 他离开后,有村民让其他工作队员带了两壶黄酒给他,他要给 钱,可是村民连姓名也没留下。
“群雁高飞头雁领。”在一个村,什么是“头雁”? 现在,除了有驻村扶 贫工作队,当然还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村党支部书记。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 。好支部的关键在于党支部书记 。 大家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共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征程 中,始终冲锋在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实践已经证明,带头发展脱贫产业,冲在前面的是党员;易地扶贫搬 迁遇到困难,冲在前面的还是党员;劈石开山修公路,冲在前面的仍是党 员……正是党员冲在前面,才有了群众争先恐后奔致富路的壮举 。 群众 欢迎好支部,还因为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群众脱贫的主动性、创造 性被激发了出来。
军店镇中村村村位于军店镇南部,面积 12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456 亩,林地面积 4771 亩,全村 18 个村民小组共 845 户 3450 人,其中建档立卡 贫困户 311 户 1013 人 。 中村村村党员有 68 人,其中正式党员 67 人、预备 党员 1 人,35 岁以下的有 17 人。
中村村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中村村两委班子紧密团结,党员群众
开拓进取密不可分,尤其是有一只好“领头雁”。
2020 年 8 月 12 日,我们采访了军店镇中村村党总支书记程学明 。 程 学明介绍了村里的情况:村里建档贫困户 303 户,易地搬迁 143 户,集中安 置 127 户,进城进镇 5 户,插花安置 6 户,进福利院 6 户。
每个贫困户享受扶贫四“子”:种子、苗子、单子(订单)、崽子 。对贫困 户的帮扶,村里有措施:一是让贫困户有地方务工 。药材种植、扶贫车间, 都是务工的主业 。 给贫困户免费发放种子,培训养殖技术,定单回收 。 现 在种植中药材北柴胡 4000 多亩 。 二是号召贫困户养殖 。 村里还给贫困 户发放猪崽、鸡苗,让他们利用零碎时间开展家庭养殖 。 三是创造条件介 绍贫困户外出打工。
早在 2019 年,全村人均收入就达到 15000 多元,已全部脱贫。
程学明说,党的事业需要薪火相传,需要新鲜血液,我不怕年轻人抢位置,就怕没有年轻人接位置。
程学明 50 多岁了,着力谋划队伍建设,改善村两委班子结构,提高班 子的综合能力 。 现在,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集体聘用人员平均年龄不超 过 40 岁,35 岁以下党员占比全镇最高,同时还培养了一批入党积极分子 和后备干部。
中村村这些年大力惩治人情歪风,净化村子的发展环境,开展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十字”(忠孝礼义信简朴平顺和)县风家训教育, 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 德规范,营造了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民风淳朴的社会风气,为脱贫致富奔 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发展信念和思想基础 。 2017 年以来,中村村没有发生 1 起人情歪风和违规待客问题。
中村村强化基层基础,壮大集体经济 。 2016 年,投资 100 万元新建集 卫生室、互联网服务平台于一体的现代化党群服务中心 580 平方米,方便 了群众办事和党员的组织活动开展;新建了一座 183 千瓦的太阳能光伏 发电站,每年可发电 20 万度,年增加村集体收入 18 万元左右。
2016 年,程学明荣获了“湖北省优秀村支部书记”荣誉称号,程学明 说,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表彰和鼓励,更是对全村党建工作的肯定和 鞭策。
2015 年以后,是中村村村发展、变化最大的几年 。 程学明带领村两 委干部奋战在精准扶贫第一线,奋战在美丽乡村建设第一线,奋战在重点 项目建设第一线 。 他全年休息不超过 10 天,其他村两委干部以他为标 杆,埋头苦干,实现中村村村旧貌换新颜。
全村发展核桃基地 4000 余亩,2016 年以来引进神农本草公司发展中 药材种植 3000 亩,引进养鸡厂发展蛋鸡 3 万只,程学明本人牵头成立专业 合作社,带动发展魔芋 550 亩,村主任牵头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湖 羊养殖 500 头,贫困户中有 144 户发展有产业 。 通过产业基地建设、“三 金”链接模式和养蜂“直通车”模式,年均带动 210 户 450 余人增收致富,户 均增收 6500 元。
中村村村易地搬迁 141 户 443 人,集中安置小区占地 62 亩,可容纳 132 户。
2015 年以来,全村扩宽硬化了 6.2 公里通村公路,完成 3 公里通组公 路改扩建,新修产业道路 10 公里,灌溉支渠 1.2 公里;完成了 600 余户的房 屋改造及公路沿线猪栏、厕所的整治,建成了 4000 多平方米共 8 个群众文 化活动广场建设,修建了一座占地面积 5 亩的人工湿地,铺设污水管网 1.5 公里,兴建了 600 户群众安全饮水工程。
现在,村容村貌、人居环境都有大幅度改善 。 四好创建(住上好房子、 过上好日子、形成好风气、养成好习惯)见了成效 。 红白喜事都简办,以前 都是十几桌甚至几十桌,现在能不办就坚决不办,为村民减轻负担。
1996 年,因村集体电费大额亏空,程学明临危受命担任村委会主任, 这么多年来,他埋头苦干,配合完成农网改造、税费改革、土地二轮延包、 村居合并和计划生育等重点工作任务,在 2011 年和 2014 年支部换届中, 连续两届全票当选为村支部书记 。 2015 年,集体引进的白鹤湾生态农业 发展有限公司资金链断裂,450 余户每年 90 万租金无着落,危困时期,他 再次扛起包袱,牵头成立房县彭峪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个人担保赊销农资产品 20 万元,盘活 1500 亩的苗木基地,妥善化解了矛盾。
20 年来,程学明说,党员群众的选票和信任,就是他此生最大的成 就感。
军店镇党委书记操航说,程学明的家庭经过几次大的变故,先是 8 岁 的儿子夭折 。他当村党支部副书记,精力有限,没有时间照顾家庭 。2016 年,他的女儿大学毕业,思想上出现了波动,没有及时沟通,患了抑郁症, 跳楼自杀了 。 面对这些打击,程学明以村里的脱贫事业为重,仍然是对家 庭照顾比较少,一心扑在事业上 。 他的妻子为这事想不开,也得了抑郁 症 。程学明非常坚强,舍小家为大家,他的精神我都掉眼泪 。若放在一般 人,他早就不干了,在家陪媳妇 。但是,他不撂担子 。 省发改委主任亲自 来看望他,打电话给他,扶贫工作队来看他,这都感动着他 。 他是有担当 的、人人称赞的好书记。
目前,程学明妻子的病情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 中村村的发展,除了 省发改委工作队的支持,的确需要一个好的党支部,起坚强堡垒作用、领 头雁作用 。 虽是一个村,但是他的压力和负担也不比一个乡镇小 。 他要 处理好群众的矛盾,一碗水端平,如果处理不好,老百姓会骂他断子绝孙。 在村支部的环节,他没有退路 。几千人的村,能做到非常和谐,这很不容 易……
在房县脱贫攻坚战的阵地上,还有许多像程学明这样的村党支部书 记和各级扶贫干部 。 他们迎难而上,废寝忘食,流汗流血,有的甚至献出 了宝贵生命。
2015 年 11 月 29 日,尹吉甫镇沈家湾村党支部书记代大明病逝 。
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是这样度过的:
去世前七天,他让儿子骑摩托车把他带到工地,督促村民修路。 去世前三天,他一手举着吊瓶,回到村部安排扶贫工作。
去世前一天,他在病榻上给县经管局打电话,恳请他们帮沈家湾建葛 根产业合作社。
在生命弥留之际,他仍然反复叮嘱家人:“我先走了,你们有困难不要 给政府找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