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青春献扶贫-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我拿青春献扶贫


作者:向巍伟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6日

作为一名缺乏农村工作和生活经验的年轻干部,2017年7月,在单位需要选派人员新组建一个驻村扶贫工作队时,我毫不犹豫,主动申请加入到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中,荣幸地成为了九道乡九道梁村的一名驻村工作队员。三年的驻村扶贫生活,丰富了我的阅历,磨炼了我的意志,锻炼了我处理基层事务的能力,增进了我与群众的感情。

刚开始驻村时,我对扶贫工作很生疏,为了尽快熟悉工作,融入九道梁村。我便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入户走访,常常是到夕阳下,灯光渐亮时才返回住处。九道梁村山大人稀,交通条件落后,大部分贫困户居住在高山,入户多靠步行。在统计易迁意愿时,我与一名村干部带着干粮,跋山涉水整整徒步了两天,累了就在山凹休息一下,渴了就饮山泉水。就这样马不停蹄地走访了九道梁村最偏远的南溪沟、三尖垭的20户贫困户。住在三尖垭的袁孝举等几户,舍不得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不愿易迁。经过我耐心的讲解政策,细致的做思想工作,帮他们一起干农活,最终他们同意了易迁。过程虽然艰辛,但结果令人欣慰。现在这地处边缘的20户人家有的住进了村易迁小区,有的搬迁进了城,彻底改变了以前肩挑背驮的辛苦生活。

打小就在农村长大的我,深知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年少时也曾梦想干出一番事业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如今扎根基层的我,将这份期许与梦想化为工作的动力,立足当下,抱着能为当地人民多出一分力就多出一分力的信念,尽全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这些小事于我们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对普通群众而言可能就是百般无奈的大事。

在村易迁小区有一位满面红光的老人计良全,每次遇见他都会笑眯眯地给我打招呼,并且竖起大拇指称赞好同志好干部。他其实是村里有名的“酒鬼”,村里的人都不怎么爱搭理他,甚至有时有点厌烦他。因为他爱喝酒,而且一喝就不醉不休,喝醉了就来村委会扯皮。所以村干部见着他都躲着他。起初我也怕他喝酒了来闹事,就抱着赶紧把他支走的心态,有一搭没一搭的回答他。然而沟通多了以后才发现,他家中确实有困难。他离婚的儿子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这两年因为腰肌劳损,在医院做了手术,一直躺在家中休养,没有劳动能力外出务工挣钱。孙子因为户口跟随母亲在外地,也没能纳入精准扶贫。他自己虽然有心挣钱,但是已经七十多岁的年纪,也是有心无力。了解到他家的真实情况后,我就常常主动去他家走访,和他交流。并及时向村两委进行了反馈,在我的跟踪关注下,他的孙子纳入了精准扶贫系统。我帮助他准备了申请低保的相关资料,后经过相关程序评定,计良全被纳入低保。他一家人的生活逐渐得到了改善。此外,我又积极帮他儿子联系医院,带他去做了相关康复理疗,他的身体慢慢有了好转,对生活的也有了新的希望和打算。

李志银是一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本来这个年龄的他应该担负起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的重任。不幸的是,2018年在外地务工的他突发脑溢血,花完了所有积蓄才抢救过来,命是保住了,但雪上加霜的是,这次突发疾病让他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现在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起居都需要他年迈的父母来照料,家庭生活顿时陷入了一片困境。面对他家的情况,我先给他宣传了健康扶贫的相关政策,并及时和乡卫生院联系,为其办理了慢性病补助,后又经我和村两委商议,在村民会上通过,并履行了相关程序,他被纳入低保。除此外,我还一边在社会扶贫网上帮他申请救助资金,一边积极号召单位同事进行捐款。原本他可以易迁进城,但也因为丧失了劳动力,无力承担在县城的生活开销而最终没能入住。他家在村的房子也已成为危房,不能继续居住。我及时多方联系为其在村内找了一户安全房租住。虽然这些政策可能只能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生活,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他对我说,能够感受到政府的关怀,他依然有动力慢慢康复,重新担起家庭的重担。

贫困户邓后成是2019年计划脱贫户,他家原来是危房,村易迁小区房屋建好要搬迁入住时,该户突然要求放弃易迁。他们觉得住在原处,土地都在附近,耕种起来方便;平时养猪、养鸡地方也比较宽敞,房子住得差点也没关系,至少生活上要比村小区方便。然而脱贫在即,要想脱贫就得先解决住房安全问题。我及时将他家的情况和村两委进行了沟通,综合考虑该户的交通及地理位置以后,经村两委及工作队商讨,并上报乡指挥部,决定将其纳入危改。随后我便多次入户去做工作,解释政策,他家四口人,按标准每人不超过25平米,最多可以建100平米,按照危改政策可以补助2万元。但是邓后成觉得补助的钱太少,迟迟不肯动工。我一方面联系了他在外务工的儿子做他的思想工作,一方面请来了当地建房的包工老板按照他的要求做了一个预算,通过多方面的沟通做思想工作,他的房子终于开始动工了。房屋开始施工后,隔三差五我都要去看看房屋建设进度,叮嘱他们注意安全,脱贫验收前终于交上了满意答卷。

还有很多不同的扶贫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一遍遍走访,一次次交谈,了解帮扶户的困难,考虑他们的需要,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结合每一家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的帮扶措施。我一直在思考、在践行。通过深入了解、真诚沟通和善意帮助,贫困户的精神越来越焕发,脱贫的信心也越来越坚定。

(作者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驻九道乡九道梁村驻村扶贫干部)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