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沃野竞丰饶 ——房县聚力农业发展加快乡村振兴走笔-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千里沃野竞丰饶 ——房县聚力农业发展加快乡村振兴走笔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5日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王雁博

千里房县,山河锦绣。房县版图面积51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万亩,“九分山水一分田”,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春风化雨,砥砺奋进。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房县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日趋完善,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食用菌长势良好

产业结构优发展质效增

“农为四民之本,食居八政之先。”近年来,房县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紧紧围绕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农产品产量高倍增长,不仅解决了人们温饱问题,还实现了由缺吃少粮到供给有余的历史性跨越。2020年,该县播种粮食作物50.4万亩,总产量14.1万吨,与1978年相比,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减少,产量却实现了大幅提升;油料总产1.8万吨,生猪出栏21.1万头,分别比1978年增加8.3倍、3.2倍;水产品产量达2864.2吨,比1978年的462吨增加6.2倍。

采收烟叶

粮食产量的逐年攀升与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分不开。为加快调整产业布局,房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为突破口,以市场为指挥棒,突出生态底色、地方特色、产品成色,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种养加结合,农文旅融合”的原则,调整种养结构,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林果、中药材、山羊、茶叶、蔬菜、黄酒、烟叶“八大”特色产业。数载磨砺,终结硕果。目前,该县建成以窑淮、姚坪为重点的茶叶产业带,以土城、白鹤、青峰、万峪河、沙河为重点的食用菌产业带,以上龛、九道为重点的烟叶产业带,以五台、野人谷为重点的生态旅游(高山蔬菜)产业带,以红塔、回龙、军店、化龙堰为重点的林下套种示范带,以门古寺、大木厂、姚坪、野人谷、上龛为重点的神农道地药材产业片区,以城关、红塔、白鹤为重点的养殖示范片区,全县种植中药材34.2万亩、茶叶15.5万亩、烟叶4.5万亩、核桃54万亩,发展椴木食用菌10万架、袋料食用菌4000万袋,播种蔬菜17.5万亩,养殖山羊105万只、蜜蜂15000箱,娃娃鱼存池量70万尾。全面推进“一县一特”“一村一品”创建,建成1个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中药材),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

树优质品牌扩市场影响

房县是神农尝百草之地,中药材基原种类2518种,素有“华中药库”之称。近年来,房县不断培育农产品品牌,打破传统“酒香不怕巷子深”思维,走出品牌引领产业化之路。

黑木耳培育基地

房县木耳、香菇历史悠久,品质上乘,为中国地理标志认证产品,尤其黑木耳以朵大肉厚、色泽鲜亮、形似燕状如飞而赢得“燕耳”盛誉。房县黄酒风味独特,品质特优,早在隋唐时期已作为钦点贡品。此外,该县还有冷水红米、娃娃鱼、豆油精、魔芋等特色农产品,闻名省内外,已形成较好的品牌效应。近年来,房县坚持质量兴农,加快绿色发展,把品牌打造作为产品入市的通行证,积极鼓励和引导示范基地创建农业品牌,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已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品牌49个。“武当及图”“房陵本草”获中国驰名商标,房县香菇、黑木耳、冷水红米、黄酒、北柴胡、娃娃鱼、虎杖、樱桃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房陵牌丹参、房陵本草牌柴胡和白及等产品获评“湖北名牌产品”,“房县小花菇”和“房县黑木耳”分别被央视《舌尖上的中国》《从农田到餐桌——走近房县》栏目报道,它们的品牌价值分别为5.93亿元、6.06亿元。

中药材种植基地

品牌引领产业化。房县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初步形成了以神农本草、葵花药业、三鑫生物、武当动物药业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聚达食品、神武山珍、神农绿谷为龙头的食用菌产业集群,以渝川食品、九方魔芋为龙头的蔬菜产业集群,以庐陵王酒庄、忠和酒业为龙头的黄酒产业集群,以吴氏茶业、神农贡为龙头的茶叶产业集群。2020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07亿元。

强科技兴农促乡村振兴

房县大力实施科技强农战略,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着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构建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新通道,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8个、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科技示范基地27个,培植科技示范村121个、科技示范户3100户,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3%,农业科技转化率达65%。农业科技示范园已成为全县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科技推广培训基地。

规模化养羊场

科技兴农,产业富农。房县从2014年开始把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作为科技兴农重点,先后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56班(次),培训人数达2671人,涉及10多个专业,学员为以农业生产为主、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资金投入能力的农村劳动力。截至2017年,全县发展农民合作组织1117家、产业大户3684个、家庭农场245家,培植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2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生力军,“企业+合作社+基地+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路径。

八里村樱桃园

百舸争流千帆竞。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同时,房县不断激发农业新功能。立足山水田园、农耕文化等地域特色,积极培育观光农业、休闲采摘、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态。窑淮镇陈家铺观光采摘园、青峰镇青峰寨生态观光园、八里樱桃园等产业融合典型不断涌现,八里樱桃节、土城黄酒节、军店三月三庙会等节会活动影响力、辐射力不断扩大。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加快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已建成县级运营中心1个、标准型益农信息社10个、专业型益农信息社20个、简易型益农信息社50个。全力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村级电子商务站点127个。一个辐射秦巴山区、带动全县城乡农业同步发展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正逐步形成。

有机茶园

新时代赋予房县农业发展新使命。房县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致力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速农业转型升级,实现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让现代农业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