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严谨 余华韵 通讯员 柯研
“十一五”期间,我市一手抓财政收入征管,一手抓财源建设,财政收入实现大幅增长;致力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今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80亿元,比2005年增长2.56倍,年均增长20.6%;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40亿元,比2005年增长3.5倍,年均增长28.5%。我市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财政收入目标。
近年来,全市财政部门把保增收放在财政工作的突出位置,一手抓财政收入征管,一手抓财源建设,确保了财政收入应收尽收,确保了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均衡入库。“十一五”期间,全市安排财政专项资金10亿多元支持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扩大生产规模,安排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资金支持特色农业、水电、旅游等支柱产业发展,财源进一步增多,财政收入随之不断上升。
今年,全市财政支出预计达到144亿元,比2005年增长3.2倍,财政支出年均增长33.2%。全市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更多的财力被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全市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再就业等民生类的支出达32.74亿元,占今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53.1%,民生支出比2005年增长213.15%。
“十一五”期间,全市财政部门通过有保有压、严格控管的方法,实现了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全市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厉行节约的规定,先后制定了会议费、招待费、出国费和公车购置与更换等费用控制管理办法,使一般性支出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更多的财力被集中用于全市重点项目建设、“三农”和民生领域的需要。如2010年,财政支农投入3425万元,比2005年的1750万元净增1675万元,增幅达95.7%;农村低保实现从无到有,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两项保障金年支出由2005年的3900余万元增加到今年的2.9亿元;建设廉租房510套25484平方米,城区有6386户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享受廉租房租赁补贴;新建或改扩建乡镇中心福利院174所,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5万人;先后下拨救灾款2.86亿元,恢复重建倒塌民房10多万间。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面对“十一五”财政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展望“十二五”财政工作的美好前景,市财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先锋说,今后五年,是我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深化财政改革,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时期。全市财政工作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一统三分”战略,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发展环境,壮大财源基础;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支出结构,着力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管,防范财政风险,着力构建安全稳定的财政运行机制,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实现140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68亿元,年均增长18%;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