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我市着力巩固壮大汽车主导产业,工业经济实现了大突破。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达到900家,比2005年净增567家,年均增长24.6%;预计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350亿元,年均增长21%;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200亿元,是2005年的3倍,年均增长24%;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100亿元,年均增长13.7%;预计实现利税150亿元,年均增长28%。
过去5年,我市始终坚持 “两个不动摇”,即坚持工业兴市发展战略不动摇和服务东风公司发展不动摇,一方面推动地方汽车工业与东风公司差异化发展,拓展发展空间,一方面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重大工业项目为抓手,大力实施 “双亿工程”,努力增强市县属工业实力。特别是2008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工业经济急速下滑的严峻形势,我市及时开展了 “千名干部进百企,服务工业促发展”活动,集中解决了一批工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助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全市工业经济之所以保持高位增长的势头,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推出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密不可分。诸如 《支持城区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规定》、《十堰市为大企业提供直通车服务若干规定》、 《十堰市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扶持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相继出台,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实施整车与零部件两手抓、 “双亿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实行项目建设 “集中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等绿色通道服务制度,加快了重点项目建设速度;为突破山区空间狭小、工业用地奇缺的 “瓶颈”制约,投入巨资进行万亩山地整理;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组织各商业银行赴各县市区开展项目融资对接,对接融资项目376个,融资198亿元;开展 “百亿基金进十堰”活动,组织全国24家基金公司分别与我市61家重点企业对接,多家基金公司与我市12家企业达成意向协议,协议资金达8亿元,一系列的融资活动解决了重点企业资金难题,推动了重点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市全力实施项目兴市战略,带来了投资力度加大、建设步伐加快、工业发展势头强劲的良好效果。5年来,全市建设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33个,总投资315亿元。随着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的竣工投产,企业的工艺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有了大幅提升,整车产能由2005年的25万辆提高到50万辆;改装车产能由5万辆提高到10万辆以上;汽车轮胎产能由200万套提高到800万套;水电装机容量由130万千瓦时提高到200万千瓦时;新建干法水泥生产线4条,产能由100万吨提高到600万吨;抢抓东风商用车公司实施 “DFCV-863”振兴计划的机遇,加快提升十堰汽车产业,推动了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5年来,我市坚持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4家,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43个,比2005年增加15个,其中国家级名牌产品1个 (“通达”牌消声器),实现了国家级名牌产品零的突破,名牌产品实现产值12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15%,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比2005年增加8家。东风公司 (十堰基地)的东风天龙、天锦等高端车年产销规模达到14万辆,3个自主品牌高端发动机实现大批量生产;以东风公司为依托,以东风实业、湖北三环公司为重点,推进汽车工业整合重组,优化汽车产业结构,引导、鼓励地方整车企业主动承接东风公司的产品转移,走差异化与 “专、精、特、新”之路, “十堰制造”在全国叫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