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赵礼江

5月13日,县委书记、文明委主任蔡贤忠在全县干部大会上,提出“忠孝礼义信”处世准则,“简俭平顺和”生活态度。会后,“十个字”迅速走红、引发热议,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普遍予以好评。究其原因,是十个字触动了人们躁动的心灵,契合了人们幸福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当前,推动“十个字”学而知、知而信、信而行、行而成,要着力回答和解决四大问题。
一、性质界定
县委提出十个字后,人们不仅关注其是什么,更关注其干什么。某种意义上讲,界定好十个字的性质更为紧迫,因为它决定了十个字方向高度及内涵外延。目前,关于十个字的性质界定,有立德育人说、县风家训说、文化精髓说等等。笔者认为,界定为“大美生活的十字主流价值观”更为精准。
一是十字内涵表达的是为人处世的价值准则,安身立命的人伦大道。将十个字综合起来解读,“忠孝礼义信”是大美生活的世界观,“简俭平顺和”是大美生活的方法论。其中,爱祖国、忠于家、尽本分为忠,处理的是个人与组织、集体、国家的关系;孝父母、爱兄妹、和乡邻为孝,处理的是个人和家庭的关系;讲规矩、守秩序、正家风为礼,处理的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担道义、重情义、守正义为义,处理的是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有良心、守诚信、讲真话为信,处理的是市场主体关系。为人简单、办事简化、大道至简为简,是办事方法;俭以养廉、节俭养德、俭存奢亡为俭,是持家方法;平常心常乐、平和心和美、平民心民安为平,是养心方法;顺天顺地、顺势而为、顺其自然为顺,是处世方法;人和益寿、家和业兴、以和为贵为和,是人际方法。
二是十个字的历史使命是推动价值重建、道德重建、文化重建。十个字提出的大背景是四个全面新常态,30年秩序重建、道德重建、文化重建、生态重建之大变局;小背景是房县在转轨过程中遭受挫折,发展不够之痛带来的落差心理、焦虑心态,变革转轨之痛带来的碰撞心理、迷茫心态,负面冲击之痛带来的失衡心理、消极心态,精神危机之痛带来的扭曲心理、躁动心态尚未消散,房县人的负面形象不断放大,急需点亮价值明灯,立起人伦大道,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
三是十个字是探索房陵文化品牌的铸魂之举。十个字将赋予诗经文化、忠孝文化、神农文化、黄酒文化、农耕文化等房陵文化的鲜明价值内核,为房陵文化铸魂提气,推动房陵文化在“形散神聚”中第三次飞跃(第一次向房陵文化圈飞跃,第二次向诗经文化飞跃,第三次向文化精品飞跃)。
由此可见,十个字是县委在探索四化同步、全面小康道路上,立时代之潮头,持问题之导向,顺民生之期盼,上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接房县人文根脉,为房县人安身立命立起的大美生活主流价值观。
二、功能定位
十个字以主流价值观定性,将赋予价值“引路灯”、文化“大品牌”、精神“原子弹”、发展“驱动器”等更加宽广的方向和定位。
一是重建价值信仰。在道德与信仰的废墟中,完成价值、秩序、道德、生态重建,为人们点燃价值明灯,照亮幸福前程。
二是整合社会思潮。在众声喧哗中,整合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潮,澄清谬误、消弥隔阂,凝聚向善、向上、向美、向好的正能量,改善社会人心、净化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为社会管理创新创造源头活水。
三是铸造文化精品。以十字精神灵魂,为房陵文化铸魂提气,推动房陵文化形散神聚,更好地肩负起记忆、传承、育人功能,加速房陵文化向精品名牌迈进,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生产力转化。以此改善文化民生,更好的育民、乐民、安民、惠民。
四是开辟发展动能。既为四化同步、全面小康爬坡过坎凝聚价值共识,构筑精神高地,升腾发展气场,又借力发展实现项目化、事业化、群众化,落细、落小、落地。
三、成功概率
十个字简洁、直白、好记、易传播,以接地气、沾土气、聚人气、冒热气的特质,注定十字主流价值观有很高的到达率、有效率、获得感。
一是真理性。十个字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和儒家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不仅有效维护了传统社会的安定和平、繁荣兴盛,当今社会依然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济世良药、人伦大道,不因领导人及其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
二是本土性。十个字是中国的,十字组合是房县的;十字伦理精髓是传统的,十字主流价值观是当下的。更为重要的是,十个字在房县有着浓厚的人文根脉,民间散落着大量的历史遗存和民风民俗,人们普遍遵循着十字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无数家庭依然沿袭着相应的家风家教,十字主流价值观有着广泛的人文伦理及情感基础。
三是针对性。十个字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部分房县人的劣根性,既是心灵鸡汤,又是幸福密码,更是治病良药,是身心和悦、家庭和顺、人我和敬、社会和谐、天人合一的大美生活“金钥匙”,必将引领无数家庭走向幸福安康。
四是需求性。既是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载体,又回应了人们对有信仰、有道德、有文化、有品位等美好生活的追求,有环境、有动力、有市场、有热度。
四、实践路径
把十个字做成大美生活的主流价值观,必须构建利益互动机制、传播认同机制、实践转化机制、反馈优化机制,开辟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的实践路径,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中找出路。
一是融入文化小康中,在文化精品上下功夫。在载体、媒体、活动宣传普及的基础上,以双富同步、文化小康为牵引,以诗经忠孝文化为品牌,以十字主流价值观为内核,繁荣文化事业、大兴文化产业、丰富文化活动,推动房陵文化转型升级,加快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生产力转化步伐,快速迈向文化精品名牌之路。打造十字主题文化村镇、街巷、广场、院落等人文景观,推动生态文化旅游竞进提质、转型跨越。
二是融入文明创建中,在文明道德上下功夫。将十字主流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主线,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十星创建等系列创评体系之中,依托房县榜样、道德讲堂、文化大院、家风家教、人情新风、结对共建等实践载体,厚培好信仰、共筑房县梦,全面提升软实力、竞争力、凝聚力、影响力,推动物质富有、精神富足,双富同步、全面小康。
三是融入转型发展中,在动能转换上下功夫。将十字主流价值观融入全面小康建设、村镇升级发展、现代社会治理、生态文化旅游、建党管党治党等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活动当中,融入政策法规、自治章程、文明公约、行业规范、学生守则中,既为转型跨越提供精神“经济学”、精神“原子弹”,又在县域发展中转化为价值信仰、理想信念、道德家风、文明素养、精神区位。
人民有信仰,房县有希望,发展有力量。这十个中国汉字,历经独具匠心的抉择与组合,已经纳入县委、县政府的施政框架,就将焕发主流价值观的强大力量,引领生态好、城乡美、百姓富的铿锵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