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焲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引领、贯穿讲话始末。对党员干部来说,可谓是立意很远、用意很深。但笔者认为就是坚守“不忘为党为民的初心” 底线,始终围绕“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党员干部航标,真正完成好党和人民托付的任务,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和衷心点赞。
唯有坚守“不忘初心” 底线,才能做到心中有党。每一名党员在入党的时候都问过自己,也向组织表达过“我为什么要入党”,这个说服自己也说服组织的理由就是我们入党的初心,也就是我们永远唯有坚守“不忘初心” 底线。即是说“不忘初心”是每一名党员加入党组织时的承诺,哪么拥护党纲、遵守党章,也更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起码条件,还是一个共产党员党性的重要体现。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人来说,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每个党员干部都应当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必须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唯有坚守“不忘初心” 底线,才能时刻不忘自己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始终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才能把得住方向、经得起考验、干得了事业。
唯有坚守“不忘初心” 底线,才能做到心中有民。 唯有坚守“不忘初心” 底线,才能时刻不忘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只有心中有民,做决策、抓工作、办事情首先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才能使人民群众永远拥护和支持我们。从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到谷文昌“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再到尕布龙“心里装满了老百姓的疾苦”,一代代党的优秀干部,无不怀着人民至上的赤诚与真情,对群众利益想得多、看得重,对个人名利想得透、看得淡。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关键是正确对待群众、正确认识自己。党的干部源于群众、为民服务,手中的权力意味着职责而不是享受,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民造福。想万家灯火,念百姓忧乐,与群众心连心,为群众谋福祉,就能以实际行动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做执政为民的忠诚公仆。
唯有坚守“不忘初心” 底线,才能做到心中有责。从党诞生至今,正是因为有无数这样的共产党员,时刻坚守“不忘初心” 底线,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筑牢中国梦。俗话说“爱挑的担子不嫌沉”,只有把对党的责任、对群众的责任、对事业的责任高悬心中,才会以满腔热情干事创业,才会时刻牢记自己也是普通群众中的一员,以敬畏和感恩之心服务群众,眼睛向下看、重心往下移,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排民忧、解民难,把根扎到群众中,与群众同频共振。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扬人民公仆精神,发扬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防止和克服本位主义、衙门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做到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以公仆之心勤勤恳恳为民。
唯有坚守“不忘初心” 底线,才能做到心中有戒。“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唯有坚守“不忘初心” 底线,严格按照党章要求处理好公与私、情与法、利与害等遵循,自觉把党的纪律、政策制度、组织程序以及群众的监督当作“戒尺”置于心间,当作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永远不触碰、不逾越,就不会有“墙高不见春”的可悲下场。自觉践行,源于内心的敬畏,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敬畏责任,从而做人不妄为、有权不“任性”;严格要求,源于思想的清醒,慎独慎微、勤于自省,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权和法的关系,从而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老百姓心里头有一杆秤”,对各级干部而言,绷紧自律这根弦,守住廉洁从政这条底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才能不为诱惑所扰、不为“围猎”所困,做“人人开口都说个好”的好干部。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牢记唯有坚守“不忘初心” 底线,始终牢记“四有”(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党员干部标准,把精神力量化为实干动力,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征程上,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去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新业绩。(作者系湖北省房县关工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