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特约记者 孙兵 报道:千亩核桃基地里,饱满的核桃挂满枝头;连片设施蔬菜地,各种蔬菜长势良好;畜禽养殖点上,牛羊欢唱、鸡鸭合鸣……金秋时节的白鹤大地,处处是一片丰收的喜人景象,在“三化”协调发展的统领下,白鹤镇特色产业的发展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该镇瞄准县城“菜篮子、肉案子、果盘子、药园子”工程,依托现有生产基础,高档次规划基地建设,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坚持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等方式,走出了一条农业现代化路子。
丰富“菜篮子”。白鹤濒临城郊,是县城蔬菜的重要供应地。实施“菜篮子”工程既关系到县城市场的稳定,又是发展壮大自身的必要途径。该镇以孙家湾、长龙、伏溪等村为重点,发展设施蔬菜4000亩,着力打造蔬菜产业板块;以东浪、黄杨、雷冲等村为重点,发展耳菇250万袋,着力打造食用菌产业板块。
满足“肉案子”。除巩固全县“山羊大镇”“大鲵繁育、养殖大镇”外,在长龙、付村采取“企业老板+ 农户+土地流转+项目扶持”的方式引进年产量过3000头的房县勃冠生猪养殖场及年产量过万头的湖北鸿洋天然生猪养殖场,着力打造特色养殖板块。
充实“果盘子”。以长龙和赤岩低丘岗项目建设为契机,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帮扶、农民主体的“三原则”,坚持规划、供苗、技术、标准“四统一”,严把整地、栽植、浇水、质量、管护“五关口”, 逐步发展核桃基地5000亩,着力打造核桃产业板块。
壮大“药园子”。充分利用土地流转政策,以基地+公司+农户的经济联合体为基础,按照“品种地道、效益优先、示范引导、稳步推进”的发展格局,在东浪、付村、堰河发展药材示范基地2000亩,着力打造药材产业板块。
放眼望去,4000亩的蔬菜、3000亩的核桃、2000亩的药材、千头以上的生态放养猪场等特色农业各处开花,在增加200余个就业岗位的同时将带来5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实现5180元的农村人均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