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报
新浪微博
网站地图
手机站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新闻中心
政务信息
社会经济
部门乡镇
图片视频
网上读报
视频新闻
房县文化
房县旅游
走进房县
企业之窗
房县电商
新闻
时政
县直
乡镇
社会
经济
深度
媒体
国内外
主页
>
房县文化
房县文史
>
返回首页
一位红军师长女儿的传奇人生
□ 作者 余策星 2001年,房县举办了一场 “苏区情”大型演出。 “苏区情”大型演出是为纪念贺龙元帅领导的红三军在房县建立苏维埃政府七十周年而举办的。这次活动得到了文化部、贺龙元帅夫人薛明、柳直荀烈士儿媳…
“房县”古今称谓的变化
01 先秦 翻开一九六四年一月上海古籍书店出版的天顺年明朝朱祁镇当皇帝(公元1452年)明朝国子监生襄阳张恒编刻本《襄阳郡志》卷本一,《建置沿革》“房县”记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尹吉甫传说
尹吉甫,房陵(今房县)青峰人,死后葬于青峰山,周宣王的大臣。湖北历史上第一位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是《诗经》的主要编纂人和代表性作者。 公元前828年,周宣王姬靖即位,选贤用能,国家兴旺,周室中兴。他任用尹吉甫、…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房陵锣鼓歌
房陵锣鼓歌遍布在千里房县的20多个乡镇300多个村庄,尤其是在门古寺镇、桥上乡、上龛乡、九道乡等高山地区,流传的房陵锣鼓歌最为历史悠久。 房陵锣鼓歌的种类繁多,曲目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房陵锣鼓歌包括阳锣鼓、阴锣鼓、喜庆…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房县黄酒制作技艺
房陵(今房县)黄酒历史悠久,制作别具特色。相传唐中宗李显被贬为庐陵王时,将宫廷中的酿酒秘方带到了房陵。宫廷酿制秘方与本地的矿泉水、糯米和小曲完美结合,先进的酿酒技术,结合房县独特的自然气候、水土资源及大气微生物菌群,造就…
房县“三腔哑功”成功入选市级非遗名录
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 余明艳 刘欢 报道: 近日,十堰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我县“三腔哑功”成功入选 。 “三腔哑功”起源于汉朝末年,元末明初在房县…
魅力房县 风景如画
野人谷龙须瀑布 丰桂芝摄 美丽西河 彭辉摄 古树参天 张建杰摄 诗经源森林公园 朱爱东摄 白鹭戏春 余国金摄 春色满园 熊旭东摄 水天一色 朱…
房县地名由来
房县古称“房陵”,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 据清同治四年编撰的《房县志》记载,房县从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房县一直称为“房渚”。这是个什么意思呢?就是防治水灾的重要关隘。一直到了秦代。这个“…
诗经溯源(二)房县的尹吉甫墓葬之谜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据考证形成于西周到春秋中叶,学术界经过几次大编撰,得到公认的是,太师是《诗经》编撰者。流传至今,尹吉甫是《诗经》中少数几个留下确凿姓名的作者之一。《大雅·烝民》末尾有:“吉甫作诵,穆如…
诗经溯源(一)房县诗经民歌的神秘传承
《诗经》是 “五经·四书”之首,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堪称中华文化的元典,2000多年来,一直是中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科书。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追寻着《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2800多年前辅佐周宣王,被赞颂为“文武吉甫…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120/共12页
最热资讯
野人谷镇千坪村:杜鹃花季
在十堰人医治愈十余年顽疾
突破生命禁区!十堰人医介
万株月季扮靓城市 千年诗
谢晓鸣强调:深化供需对接拓宽就业渠道
患癌男子膀胱被切除,用这种办法,十堰医
谢晓鸣强调:坚决扛牢生态环保政治责任
有人专程从英国来十堰找他治病!这个医生
手术不留疤!十堰人医腋窝腔镜技术助患者
县委县政府5月份工作例会召开
谢晓鸣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
习近平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