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余策星
2001年,房县举办了一场 “苏区情”大型演出。 “苏区情”大型演出是为纪念贺龙元帅领导的红三军在房县建立苏维埃政府七十周年而举办的。这次活动得到了文化部、贺龙元帅夫人薛明、柳直荀烈士儿媳竺惠明和孙女柳小立同志及湖北省相关部门的支持。在这次 “苏区情”演出现场,房县县委、县政府还请来了当年贺龙元帅领导的红三军第八师师长王一鸣烈士寄留在房县的女儿王青云老人 (时年70岁)。
红军师长喜得千金
1931年6月 (农历五月),贺龙元帅率领红三军第七、第八两个师从洪湖苏区北上,建立鄂西北第二苏区。一路上势如破竹。进入襄阳市保康县马良坪一带时,国民党集中十三个团的兵力对贺龙所率部队进行围剿。贺龙率主力向北突围,留下第八师师长王一鸣率领的二十二团打阻击,主力部队冲出重围,攻破均州城 (今丹江口市),占领武当山。当年农历五月初攻克房县城,随后建立了以武当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成立了房县苏维埃政府,由柳直荀、邓中夏、周逸群等一批同志负责。
当时的房县苏维埃政府设在县城的天主教堂,红三军司令部设在县城老十字街北街教会医院,红军医院设在县城西关福音堂。
红军医院设立不久,27岁的红八师师长王一鸣的妻子汤爱德军医在医院顺利产下一名女婴。三天后,贺龙来到医院看望汤爱德,他抱着婴儿说: “红军有后代了。”王一鸣给爱女取小名叫 “书头”,大名叫王青云。
红三军在房县建立政权后,蒋介石派出一万多兵力攻打房县。面对敌人重兵围攻,贺龙指挥第七师、第八师和独立团等,以少胜多,在房县境内的连山坡、青峰镇、上达河等地打了几个大胜仗,击溃国民党军队,活捉国民党川军旅长刘正真。正当节节胜利之时,红三军接到指示,要贺龙率领红三军主力回师洪湖。
大部队要撤走,新生的婴儿怎么办?王一鸣根据贺龙安排,动员汤爱德把女儿留下来。汤爱德舍不得与女儿分离,坚持要抱孩子走。贺龙听说后,冒着大雨,骑着一匹马赶到西关,对汤爱德说: “部队每天要行军打仗,带着孩子不方便,还是把孩子留给苏区人民哺养吧。等到全国解放了,我们再来接她。”最后汤爱德听从了贺龙建议,委托第八师政委王鹤找人寄养。
把女儿寄养在老乡家
王鹤委托当时的西关妇女部主任叶戢氏帮忙。叶戢氏是当地叶家老八叶上昭的妻子,穷人家没取大名,随着丈夫的姓氏、排行被称为叶八嫂、叶八婶、叶八奶奶。叶戢氏中年丧夫,她带着三子三女靠给人缝衣浆洗过生活。红军一来,她把两个儿子送去当红军,她自己积极参加苏维埃政府的妇女工作,发动广大妇女组成洗衣队、看护队,为红军做军鞋、收集粮食。她的工作受到贺龙和当时房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柳直荀的高度赞扬,称她是房县妇女的楷模、革命的巾帼英雄。
叶戢氏受王鹤委托,她去问王一鸣和汤爱德对于寄养女儿的家庭有什么要求,王一鸣夫妇商量后对她说: “一是寄养人家背景要是灰色,以躲过国民党残害;二是要有能力把孩子养活;三是不能给孩子改姓。”
叶戢氏根据这三个条件找了一户户主叫王朝梁的人家,王朝梁是当地洪帮的一个小头目,红军一来王朝梁跑到外地,红军也没为难他的家人。王朝梁当时40多岁无子女。
托养这天,王鹤带着汤爱德抱着孩子,在叶戢氏指引下,来到王朝梁家。汤爱德把孩子递给王朝梁妻子毛风美时,抽泣着说: “毛妈妈,我这个女儿就交给你了,请您好好照顾,等孩子长大一点我们会重谢您的。”站在一旁的王鹤对毛风美说: “请你好好照顾孩子,这是红军的后代,红军很快会再打回来的。”
红三军主力于1931年9月底全部从房县撤走后,王青云的抚养经费暂由留守的红军苏维埃政府经理处负责,由经理处主任周荣请来的奶妈况李氏进行喂养,同时按月给毛风美一些生活补贴。
两次遇险差点丧命
1931年农历腊月,曾在丹江口市、郧阳区、竹山、竹溪、房县和襄阳南彰、保康活动的国民党保安团和土匪、大刀会等一万多人趁红军主力撤回洪湖,房县兵力空虚之际,大举进攻房县。为保存实力,房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李明铨和柳直荀带领留守房县的独立团撤离,国民党军队占领房县县城。
国民党官员听说有位红军师长把女儿留在房县,他们抓住叶戢氏严刑拷打,要她交出红军师长的女儿,叶戢氏宁死不屈,被国民党杀害于房县西门河。
没找到王青云,国民党就在全城大搜捕,凡是有女婴的家庭,都要请十户邻居、亲朋出来证明孩子是自己家亲生的,但他们认为地痞、洪帮的人和绅士之家是不会收养红军子女的,因此王青云躲过这一劫。
红三军走时,王青云的奶妈况李氏也随部队撤走了,没有奶水吃,半岁的王青云在床上哭了半夜,天亮时,毛风美的嫂子王周氏听到孩子哭声,起来一看,奶妈不见了,孩子又哭又拉把床弄得很脏。王周氏把王青云抱给毛风美,毛风美见红军走了也翻了脸,说: “红军的娃子,莫管她。”王周氏就把孩子从后门抱出去,找了一位奶妈,把王青云喂饱了又抱回来。
红军一走,一直躲在外面的王朝梁回来了,一进门见到王青云就问: “哪里来的女娃子。”毛风美说: “共产党放在这里的。”王朝梁大发脾气说: “不是正经根子,让我把她抱到水田里用锅一扣,淹死。”毛风美说: “使不得,红军还要打回来,娃子大一点时他们还要领走的。”王朝梁听说红军还要打回来,就没敢作声。王朝梁是个大烟鬼,毛风美是麻将迷,他们整天一个在烟床上,一个在麻将桌上,红军临走时留下的一点抚养费很快被他们花得一干二净。王青云的死活他们漠不关心,只有王周氏每天来照顾她。王周氏生了两个女儿,她们每天轮换着抱王青云,逗她玩。饿了,王周氏就把她抱出去找奶吃,王周氏找到住在房县县城中西关土城门附近一位姓陈的奶妈给王青云喂奶,喂了一个月,这位奶妈抱着王青云来到王朝梁家要奶水费。正好毛风美这几天手气不好,打麻将光输不赢,正在气头上,不但不给钱,还把王青云抱过来,狠狠地摔在地下,说: “谁吃你的奶谁给钱。”奶妈赶紧把王青云抱起来。此时,王青云已经被摔得背过气,奶妈赶紧掐她的人中,这才把王青云唤醒。奶妈随即把她抱走了。
被他人收养成家又遭厄运
又过了一个月,靠给孩子喂奶养家糊口的奶妈又把王青云抱来找王朝梁要钱,王朝梁一反常态,亲热地把王青云抱过来说: “我的女儿回来了,我看看。”说着抱进了他抽大烟的房中,停了一会又抱出来说: “不凑巧,这两天手头紧,你过几天来拿吧。”奶妈把孩子抱过来一看,王青云手里拿了一个黄色纸包朝嘴里喂。她夺过去发现纸里包的是鸦片,她立即把鸦片拿走,并把王青云抱了出去,她对王周氏说: “王家想害死这孩子。”王周氏的两个女儿说: “不要再让他们看到妹妹了。”后来王周氏对王朝梁说: “你们给孩子留条命,你们不养她我就送给别人,你们别伤害她。”毛风美恶狠狠地说:“送远点,别叫我们再看见。”
王周氏多方打听,了解到当时住在房县县城小西关的郭毅斋年近42岁,没有子女,就把王青云交给郭家,并把王青云的身世告诉了郭毅斋。郭毅斋是位医生,家中开着中药铺。郭毅斋不但收养了王青云,还结清了奶妈喂养王青云三个月的奶水钱。郭毅斋对王青云如同己出,并给她改名郭青云,供她读书直到初中毕业。郭毅斋天天盼着红军早点回来领走王青云。可是直到新中国成立,也没人认领。这时的王青云已经到了婚嫁的年纪,红军寄养王青云的事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1950年农历正月,重病在床的郭毅斋把王青云嫁给了在中西关开绸缎店的毛文盈为妻。
王青云1950年农历二月十四嫁到毛家,未及一年,毛家就被划为地主成分,王青云也被划成地主,吃了不少苦头。郭毅斋被划为上中农,但他没有来得及为王青云澄清,就在这一年去世了。
不断寻亲身陷囹圄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当时大西关街道办事处开会,要求革命烈士叶戢氏的三女儿叶荣华忆苦思甜。叶荣华在会上说: “我妈是叶戢氏,她是为掩护红三军第八师领导的女儿才牺牲的,这名红军后代就是郭青云。”叶荣华道出了王青云的身世,震惊了会场,也震撼了王青云。散会后,王青云和毛文盈一起找到叶荣华。叶荣华把还活着的证人一一找到,众人详细说明了王青云的身世,但都把王青云说成了第八师政委王鹤的女儿。之后王青云给人民日报社写了一封信,请求帮助寻找亲人。很快人民日报社将此信转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总政治部首长肖华回信说: “请王青云把父母所在部队原来番号及父母姓名、职务了解清楚后再来信。”
王青云收到信还没来得及回,信就被当时派出所的一位姓李的工作人员拿走了,他说王青云编造事实冒认红军后代。之后王青云又给国务院、中央军委、国防部和贺龙元帅及许光达大将写了请求帮助寻找父母的信。但当时贺龙元帅和许光达大将等人都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她写的所有信件被全部退回,上面只批有一句话“查无此人”。这时候,一位自称外调干部的人把王青云叫到办公室,要王青云交待跟贺龙的关系,彼此怎么联络,往来信件放在哪里,王青云完全不明白他说的这些事情,被关了整整一天。之后,她和丈夫白天挨批斗,夜晚写交代材料。夫妻俩无职业,又有七个孩子要养,生活十分困难。后来她和丈夫到原房县西河群力纱厂纺线,一次工具箱倒下来,砸断了王青云的右手和右膝。毛家几兄弟凑钱为王青云治伤。王青云的小叔子毛文良患有小儿麻痹症,但他仍编筐卖钱为王青云治伤。
身世终被揭晓
1978年7月, 《人民日报》刊文为许光达大将平反,并发表了许光达大将生前未写完的一篇文章,文章标题是 《红色洪湖赤卫队是怎样建立起来的》,里面介绍了周逸群及当时的第八师师长王一鸣、政委王鹤。1979年,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部二处处长的张明才,写了一篇纪念贺龙元帅逝世十周年的文章,并被 《解放军报》刊发,标题是 《我是贺元帅领导下的一兵》。看到报道后,王青云立即和丈夫一起到北京找到张明才。张明才接见了他们,并且证明说王青云是王一鸣的女儿,而不是王鹤的女儿。曾与王一鸣共事、时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的贺彪也证明王青云是王一鸣的女儿,母亲叫汤爱德,是当时红军医院的医生,王一鸣带部队撤离房县回到洪湖,在政治运动中被枪杀,汤爱德后来牺牲在西北战场上,两人后来均被平反为革命烈士。曾在第八师任营长的张德 (湖南常德,离休红军,离休前任武汉警备区副司令员)也证明,王青云是王一鸣师长寄养在房县的亲生女儿,满月那天,张德还去喝了喜酒,他还亲手抱过王青云,他说: “王青云长得十分像她母亲汤爱德。后来张德受伤,汤爱德为他护理伤口一个多月。”
为子女改姓王
身世清楚了,回到家,王青云把自己小儿子和小女儿改姓王。1983年农历腊月,房县民政局把国家民政部颁发的王一鸣烈士证书送到王青云手中,并送来慰问军属的物品和补助金。当地街道办事处也在王青云家门口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 “赠给烈士王一鸣,烈士光荣,大西关办事处”。当时民政部门按月补给王青云8元钱生活补助,第二年每月增加一元钱。1985年,王青云的补助追加到每月35元钱,直到现在。房县民政部门还解决了王青云小儿子和小女儿的工作。
王青云和丈夫毛文盈年老后一直靠做小生意帮助大儿子 (患有唐氏综合征)生活,她经常说,不管日子再苦再累,始终要铭记自己是红军后代,是被房县苏区的好心人养大,决不会向政府伸手要救济。
在纪念房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七十周年的 “苏区情”大型演出活动中,王青云这位烈士遗孤受到了时任市委书记的接见。王青云在这次活动中,与柳直荀烈士的儿媳竺惠明、孙女柳小立一起共进了午餐。王青云对笔者说:”今天是我一生最光荣的一天,也是我最难忘的一天……我是革命烈士的女儿,但我是房县苏区人民的奶水喂养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