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景大喜


扎根山区20年,心系百姓,自觉践行法律的公正,捍卫群众的利益,用爱心传递司法的温暖,用忠诚书写一名基层法官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他就是县法院军店法庭庭长景大喜。
有情有爱也有泪
“我是农民的儿子,深知老百姓的艰辛及他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渴望……许多当事人也许一生只打一次官司,如果法官不清正廉洁,导致裁判不公,他们就不会相信法律。”笔者在一个笔记本的首页看到这段话。写日记的是景大喜——军店法庭庭长。20年来,他在这个本子上写下万余字的“廉政日记”,记录了他先后50多次拒贿退贿的细节和一些感人的故事。
1992年,年仅21岁的景大喜毕业后,被分配到大木厂法庭。1993年早春,景大喜第一次单独去通知50多公里外的当事人。他一大早出发,回到法庭时已是深夜。这次“长征”后,景大喜深感村民去趟法庭不容易。从此,遇到边远地方的村民要解决纠纷,无论多远他都上门服务。
2008年5月,窑淮镇观音堂村村民陆玉梅搭邻居杨某的“顺风车”发生交通事故。为了5万元赔偿款的执行,景大喜多次上门做工作,引导他们互为对方着想。动情处,陆玉梅拔出被假肢磨得尚在流血的断腿嚎啕大哭,杨某也抚摸着伤残的胳臂抽泣。见此情景,景大喜忍不住抹眼泪。法官落泪,一时让当事人和现场的群众没了主张。良久,杨某抹去眼泪,说:“景庭长,你说得不错,我听你的,这就去取钱。”陆玉梅却说:“那钱是你自家土地、山林换的养命钱,全给了我,你今后生活咋办。我只要3万元,剩余的2万元不要了。”案件了结,景大喜却不轻松。陆玉梅今后的生活成了压在他心口的石头。此后几月,他和同事多次写报告为陆玉梅申请司法救助金。几经周折,终于批了下来。
据了解,20年里,景大喜主持审理1500件案子,90多件在当事人家中或在事发现场开庭审结,上百名当事人得到有效医治,300多对夫妻破镜重圆,400多户邻里冰释前嫌。
清正廉洁守底线
常在基层办案,山里朴实的老百姓,总爱在案结事了后表示一下“心意”,无论多少景大喜从不接受。这些点点滴滴,都留在了景大喜的“廉政日记”里。
2003年12月,姚坪乡一当事人为让景大喜关照,在办公室送给他现金200元。景大喜当场拒绝后,当事人又托人给他家送去猪肉和两只羊腿。景大喜回家得知后,马上要退回去。可偏偏不巧,邻居家的猫晚上将猪肉咬烂,无法原物奉还,景大喜只好按市价折款150元通过邮局退回。
2006年10月8日,景大喜的父亲因病去世,一案件的申请执行人——城关镇东街100号居民张兴山骑着摩托车到土城他家中吊唁并送礼300元。办完父亲的丧事后,景大喜通过邮局把300元礼金汇给了他本人,并附言:“谢谢你,心领了!”
景大喜的日记显示,他先后拒贿退贿50多次,数额达2万余元。 “与其说是我在办案中教育了老百姓,不如说是纯朴善良的老百姓教育了我。老百姓是衣食父母。我只有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公正地审理好每件案子,才对得起黎民百姓,对得起天地良心。”景大喜写下这段话告诫自己。
作为景大喜的同学、老乡,笔者经常与他交流。他坦言,对于自己的选择终身不悔。他说:“面对荣誉和信任,作为一名普通法官,我深感责任重大。其实我所做的是许多法官已经做过的和正在做的。还有许多我没有做到的,有的法官已经做得很好,我将把荣誉和人民群众的信任转化成为源源不断的动力,转化成为一生的责任,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更好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社会正义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
有情有爱也有泪
“我是农民的儿子,深知老百姓的艰辛及他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渴望……许多当事人也许一生只打一次官司,如果法官不清正廉洁,导致裁判不公,他们就不会相信法律。”笔者在一个笔记本的首页看到这段话。写日记的是景大喜——军店法庭庭长。20年来,他在这个本子上写下万余字的“廉政日记”,记录了他先后50多次拒贿退贿的细节和一些感人的故事。
1992年,年仅21岁的景大喜毕业后,被分配到大木厂法庭。1993年早春,景大喜第一次单独去通知50多公里外的当事人。他一大早出发,回到法庭时已是深夜。这次“长征”后,景大喜深感村民去趟法庭不容易。从此,遇到边远地方的村民要解决纠纷,无论多远他都上门服务。
2008年5月,窑淮镇观音堂村村民陆玉梅搭邻居杨某的“顺风车”发生交通事故。为了5万元赔偿款的执行,景大喜多次上门做工作,引导他们互为对方着想。动情处,陆玉梅拔出被假肢磨得尚在流血的断腿嚎啕大哭,杨某也抚摸着伤残的胳臂抽泣。见此情景,景大喜忍不住抹眼泪。法官落泪,一时让当事人和现场的群众没了主张。良久,杨某抹去眼泪,说:“景庭长,你说得不错,我听你的,这就去取钱。”陆玉梅却说:“那钱是你自家土地、山林换的养命钱,全给了我,你今后生活咋办。我只要3万元,剩余的2万元不要了。”案件了结,景大喜却不轻松。陆玉梅今后的生活成了压在他心口的石头。此后几月,他和同事多次写报告为陆玉梅申请司法救助金。几经周折,终于批了下来。
据了解,20年里,景大喜主持审理1500件案子,90多件在当事人家中或在事发现场开庭审结,上百名当事人得到有效医治,300多对夫妻破镜重圆,400多户邻里冰释前嫌。
清正廉洁守底线
常在基层办案,山里朴实的老百姓,总爱在案结事了后表示一下“心意”,无论多少景大喜从不接受。这些点点滴滴,都留在了景大喜的“廉政日记”里。
2003年12月,姚坪乡一当事人为让景大喜关照,在办公室送给他现金200元。景大喜当场拒绝后,当事人又托人给他家送去猪肉和两只羊腿。景大喜回家得知后,马上要退回去。可偏偏不巧,邻居家的猫晚上将猪肉咬烂,无法原物奉还,景大喜只好按市价折款150元通过邮局退回。
2006年10月8日,景大喜的父亲因病去世,一案件的申请执行人——城关镇东街100号居民张兴山骑着摩托车到土城他家中吊唁并送礼300元。办完父亲的丧事后,景大喜通过邮局把300元礼金汇给了他本人,并附言:“谢谢你,心领了!”
景大喜的日记显示,他先后拒贿退贿50多次,数额达2万余元。 “与其说是我在办案中教育了老百姓,不如说是纯朴善良的老百姓教育了我。老百姓是衣食父母。我只有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公正地审理好每件案子,才对得起黎民百姓,对得起天地良心。”景大喜写下这段话告诫自己。
作为景大喜的同学、老乡,笔者经常与他交流。他坦言,对于自己的选择终身不悔。他说:“面对荣誉和信任,作为一名普通法官,我深感责任重大。其实我所做的是许多法官已经做过的和正在做的。还有许多我没有做到的,有的法官已经做得很好,我将把荣誉和人民群众的信任转化成为源源不断的动力,转化成为一生的责任,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更好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社会正义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