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十堰头条讯 记者 秦洪涛 通讯员 郑桢桢 余华 报道:45岁的徐女士在过去一年里饱受吞咽困难、反复肺炎和体重下降的折磨,直至在十堰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3病区找到答案——贲门失弛缓症合并多种并发症。经过10天的精准治疗与多学科协作,消化内科3医护团队不仅为她成功"解锁"紧闭的贲门,更助她重获健康“食”光。
一年前,徐女士开始出现吞咽困难,症状逐渐加重:从难以进食固体食物,到连流质饮食都伴随呛咳,甚至因反复误吸导致双肺感染,体重锐减近20斤。今年6月,她因双肺肺炎入住十堰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CT检查意外发现“食管全段扩张”这一关键线索,由此揭开病情的真相。
“贲门失弛缓症很可能是所有症状的根源。”十堰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3病区主任周春芳接诊后,凭借丰富的经验迅速锁定“元凶”,迅速组织团队展开评估。进一步检查证实,患者除贲门失弛缓症外,还合并食管炎、糜烂性胃炎、蛋白质-能量型营养不良等复杂情况。"这类患者就像被多把‘锁’困住,需要逐一破解。"周春芳解释。
6月22日,团队决定采用高难度的经口内镜粘膜下肌切开术(POEM)。严重扩张变形的食管、堆积的残渣、紧闭的贲门……重重障碍考验着团队。不仅手术本身的难度,术前患者的肺炎、低体重、营养不良等病情都可能影响手术效果。鉴于此,周春芳主任决定启动呼吸内科、营养科、麻醉科等MDT(多学科诊疗),做好预案,做足术前准备。
术中,周春芳团队以毫米级精度在食管黏膜下层开辟“隧道”,精准切开食管环形肌束,成功为紧绷的贲门“松绑”。整台手术如行云流水,术中少许渗血也被迅速控制。
术后护理团队则24小时动态监测,实施“阶梯式”饮食计划:从禁食到逐步过渡饮食。
“现在喝粥再也不呛了,吃东西再也不噎了,感觉像换了个人!”7月2日出院时,徐女士吞咽困难彻底消失,体重也开始回升。周春芳主任特别提醒:“贲门失弛缓症易被误诊,若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伴反复肺炎,应高度警惕,尽早就医。”
从吞咽困难的痛苦不堪到多种并发症的层层威胁,再到康复后的轻松如常。这场救治不仅彰显了消化内科3病区医疗团队的精准医疗和专业护理实力,更体现了十堰市人民医院精诚团结、学科强强协作的救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