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记者 代世旭 报道 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将党建活力转化为治理活力?房县野人谷镇西蒿坪村聚焦基层治理痛点、难点问题,因地制宜搭建“乡亲互助站”议事平台,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最广泛的参与者和志愿服务的提供者,最大限度汇聚民智民力,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子。
张炎是野人谷镇西蒿坪村漆中“乡亲互助站”的站长,也是村里的蔬菜产业大户。这一段时间,他奔走在村里农户家中,引导村民利用冬闲时间发展特色产业。
张炎告诉记者,“我们平时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指导本辖区的产业发展和本辖区的矛盾信访纠纷化解与排查,使我们的片区更加和谐稳定。”
西蒿坪村采取“支部+合作社+互助站+农户+销售主体”的生产模式,在“互助站”里的产业大户的带动下,以高山反季节蔬菜、食用菌为代表的特色产业蓬勃兴起。
西蒿坪村一组村民舒智玉是村里的产业发展大户,主要发展袋料食用菌和羊肚菌。
“今年,袋料香菇做了15万袋,想的是2024年能够挣30万块钱,羊肚菌呢 今年还是只种了10亩地,也可以挣个十来万块钱。”舒智玉介绍说。
西蒿坪村建设“乡亲互助站”,主要目地就是及时收集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提供平安志愿、产业指导、矛盾调解等“站内服务”,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共同缔造,让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 以党员为主体,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乡贤、退休教师、产业大户,成立核桃湾、蒿坪、柒中、谷口等六个“乡亲互助站”。每个“乡亲互助站”推选1-2名党建联络员,充分发挥指导、宣传、组织作用,及时收集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带头提供平安志愿、产业指导、矛盾调解等“站内服务”,确保小事站内化解,大事不出村组。
西蒿坪村一组村民袁琴告诉记者,“我们村自从建了乡村互助站以后,村里的大事小事都喊站员们一起商量讨论,和村支部一起开展环境卫生评比、 产业发展、还有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这些事,现在我们村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美、越来越和谐。”
通过建设“乡亲互助站”议事平台,把党建活动力转化为治理活力,有效地促进了全村产业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2023年,全村蔬菜、食用菌、烟叶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发展高山蔬菜850亩,带动112户村民增收,实现高山蔬菜产业年产值1000万元。
房县野人谷镇党委书记雷虎说:“乡亲互助站的建设,既有效发挥了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又有效地激发了群众主体作用、基层治理效能得到有效提升,呈现出一副生态美、产业兴、民风好、群众富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