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最后一天回老家看望亲人,车子行驶在宽阔整洁的柏油路上,也许是近乡情怯,也许是季节使然,内心里有一些莫名的惆怅。不过总还是有一些让人喜悦的事。
秋雨绵绵的季节,雾蒙蒙的远山一座挨着一座,像是并肩作战的兄弟。路的两旁皆是村落里参差不齐的楼房,行道树被罩在一层轻纱似的薄烟中。路旁农人的菜园里,有用木头或竹子搭建的丝瓜架,绿油油的丝瓜挂满架子,黄色的小花开的正旺,好像它们感觉不到秋天的来临似的。想起母亲说过的一句话“丝瓜恋秋”,不禁觉得这个“恋”字真是用的非常奇妙,非常生动。“恋”字可以理解为喜欢、深爱、眷恋,因为深深爱着秋天,所以不舍得枯萎,不舍得离去。只是眷恋这萧杀的秋,这多情的秋,这斑斓的秋,权当为这深爱的秋做最后一点贡献,添最后一点绿意和生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大多离不开老百姓的口耳相传和代代传承。我们老家形容某个物件不结实,惯用“行货”一词,“哈货”、“球形儿”用在活泼好动的小男孩儿身上,含有深深的爱意和喜欢,是将贬词褒用。但如果用在成年男子身上那就属于实事求是。两个字就把一个吊儿郎当、不务正业的成年男子形象勾勒出来,不可谓不生动。说某个男子长的好看,就用“板展”,“板”可理解为“身板”,“展”有“舒展、条正”之意,综合起来就是身板端正,长相舒展,开朗大气。某个姑娘漂亮,就用“排场”,“排”可理解为“排面之意”,“场”是“气场、气质”,意指该姑娘“相貌端方、气质优雅”,跟《诗经》里的“静女其姝”有异曲同工之妙。
记得当年教过一个学生,有一次写作文,形容某个东西很脏,该学生不用书面语,使用了我们当地的口语“奶带八尺”。阅到此处时,我忍不住大笑起来,一方面感慨学生的可爱,一方面觉得学生真是厉害,居然能够将这几个字书写出来。仔细一琢磨,这几个字可谓含义丰富:“奶带”可理解为老奶奶的裹脚布。旧社会的老年女子很多会裹小脚,那缠脚的土布可不就是又臭又脏嘛,“八尺”则用了夸张的手法,意为很长。老奶奶的裹脚布又臭又长,那该有多脏。方言配合夸张手法,生动活泼又妙不可言。
有一次和朋友聚餐,酒之酣至,聊兴正浓时,友人讲了一句歇后语,“板筋的妈哭半夜”。我一时没明白蕴含何意,就弱弱地问了一下,几个朋友立即大笑起来,他们说后半句是“板筋死了”。我顿时笑到不行,可不就是“板筋死了”嘛!“板筋”是牛身上连接肉和骨头的部分,上边啥都没有,既不好吃,又不容易炖烂,可不就是啥啥都没有吗,简直就是一无是处。后来友人又耍了一句,说是“稻草绳拴猪娃儿”,我听得一愣一愣,忙问他后半句是什么,他回答说“一挣就脱了”。我细细一想,稻草绳岂能拴得住活泼乱动的小猪仔呢?岂不就是一挣就脱了吗?
方言有时候比官方语言更富生活气息。有句方言“像货”,可能很多房县人都听说过。形容某人做事干活做得好,心灵手巧,也通常用来形容两个有血缘关系的人长相、脾气、性格像似或像近,有时候也指“臭味相投”的两个人。“无眼儿眨”本意为“瞎忙活”,后来引申为务虚,没干正经事。“眼皮儿浅”通常被人们用来形容喜欢“眼气”别人的行为或习惯,后来引申为见识浅陋,识人不清,看事不准。这些俗语即形象生动,又言简意丰。不小心摔了一跤,方言里说“板了一跤”,我个人认为最开始应该是“绊”字,后来流传的人多了,又融合了不同的口音就成了“板”。不同的两个字,相近的含义,呈现出不同的场景。“绊”是碰着障碍物了,有牵绊、牵扯之意,“板”可想像成橡木板一样直挺挺的倒下去,也许是脚滑了,也许是站立不稳,总之都很有画面感。
八十好几的外婆在我们村是公认的能干人,大家对她的评价是“嘹亮”,说她一把年纪了做事还很“撂吧”。前者是说外婆会拾掇,家里家外,大人孩子都收拾的整洁干净,一手好“茶饭”,又会来事,又会做人。后者是形容她老人家做事麻利,不拖泥带水。有时候为了制造幽默风趣的语言效果,我们会用普通话语调说土语。比如惯常说的“嘛滴克”、“翻死精儿”、“摇到”、“俩娃儿”、“儿娃子”、“奶娃儿”、“岔气儿”、“二球”、“懂大摊儿”、“遭业”等。房州话隶属于西南次方言,即西南官话,又融合了豫陕方言,很多跟普通话也无二样,不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比普通话更加接地气,更富感染力。
文化和艺术发源于群众,又在群众中传播、发扬,形成了汉语这个丰富浩瀚的体系,这个体系带来的文化魅力和语言魅力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其他语种无法媲美的。
比如,婴幼儿如果长的又胖又可爱,人们通常会说,“那个奶娃儿肉蛋蛋儿滴,胖嘟嘟滴,真是个肉墩子。”成年人流年不利,我们就说他这一年“坎儿多”、“结疤儿多”;不建议某人做某事,我们就用“打破”一词;形容小孩子体质弱容易生病,就说他们“灾星大”。形容某人装腔作势、假模假样,就“话白”他是“腰里别只死老鼠——假装打猎的”;形容喜欢说大话的人是“泡皮蛋”,爱胡搅蛮缠的人是“扯皮”;“话白”脸皮厚的人就用夸张手法说“比城墙拐弯儿还厚”,形容事情微不足道用“指拇顶儿大”,说某人做事不够光明磊落,就用“狼被洼”来形容。细细分析这些词语,每一个都意蕴丰富,形象生动又诙谐风趣,一针见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网络语言也渐渐融汇在生活中,混着方言和官话一块儿流传,也是别具一格。例如最近很火的一句“芭比Q了”,“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大冤种”,“摆烂”,“哒咩”,“你礼貌吗”,“内涵某人某事”,“夺笋”,“这个老六”,“躺平”、“葛优躺”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还孕育了这里的语言艺术。这些方言俗语在社会的进程中,在语言的发展融合中,像珍珠一样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在文化的长河里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