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淮镇以“五个振兴”奏响乡村振兴华美乐章-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窑淮镇以“五个振兴”奏响乡村振兴华美乐章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0日

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 李博 徐江垚 报道:近年来,窑淮镇牢牢把握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大力实施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以“五个振兴”的美妙音符,弹奏出乡村振兴的最美旋律,构建了景美、业兴、人和、民富的美丽画卷。

以艺术村落为窗口,实现人才振兴。以现有的签约艺术家为媒介,引进涉及绘画、书法、雕塑、手工等方面的艺术家群体,让他们融入窑淮、扎根窑淮,在这里生活、写生、创作,让艺术的种子在窑淮乡村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同时,按照“内培外引”的方式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充分利用陈家铺村党员政治生活馆,创办“乡村振兴学堂”,为村干部定期“充电赋能”;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聘请高校、企业专家、农业专家担任产业发展、运营顾问,指导村庄规划、产业发展、技术培训等,让更多的人才在窑淮施展才华。

以村投公司为平台,实现产业振兴。积极筹建房县陈家铺村投建设有限公司,按照三个三分之一股权分配机制,打造新乡人、回乡人、原乡人为主体的村级投融资平台,整合政府、村内、社会等资本,促进行政手段“单驱”变为行政+市场“双驱”,通过盘活老旧闲置资源,促使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以“茶叶+网页+乡村旅游业”模式,推动形成以铺沟、三岔、窑场为代表的“有机、绿色、生态”茶叶观光景区,实现“农户发展茶叶产业、茶叶带动乡村旅游、乡村旅游链接农户增收”的良性循环。

以自然禀赋为基础,实现生态振兴。依托窑淮特有的二高山地势、3.15万亩茶园资源和92.3%森林覆盖资源,在保持现有生态风貌的基础上,把茶企当景点建,茶园当公园建,把茶区当景区布局,打造粉墙黛瓦错落有致、道路四通八达、青山依傍绿水、云雾笼罩山头、溪水流于山间、茶树漫布山林、野花争芳斗艳等美丽景观。通过村投公司进行旅游开发,达到生态美和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以茶道挖掘为重点,实现文化振兴。以茶叶产业为基础,深度挖掘茶文化,在挖掘茶文化元素基础上,通过“再现式”“自然式”等资源利用方式对窑淮茶文化进行体系化开发,打造以休闲、旅游、度假为主的茶旅融合,以培训教育、科研科普、夏令营为主的茶科融合,以茶餐、茶艺、茶具、茶蜜等为主的茶产融合。

以基层党建为抓手,实现组织振兴。按照“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将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将群众收入固化在产业链上”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党支部+村投+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由村书记成立村投公司,各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同时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4名,实现年龄、学历、结构“一降一升一优化”目标。发挥乡贤和党员群众代表作用,全面培育乡村文明新风;积极探索“三乡人”模式,吸引原乡人、新乡人、外乡人带头创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