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 卢楠林、施桥员 报道:今年以来,房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发展突围,依托发展优势,塑造乡村“形、实、魂”,奋力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之路。
建强组织筑堡垒,塑造乡村之“形”。昔日,塘埂村是全县出了名的软弱涣散村,村集体经济薄弱、信访问题频发,据村民介绍,有过2年更换4个村书记的“历史记录”。
雁飞千里靠头雁,船载万金靠舵手。为解决塘埂村这个“愁心事”,土城镇党委借助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和村“两委”换届的“东风”,重新“排兵布阵”:一方面,动员群众评价好、带头能力强的原村书记王强回村竞选;另一方面,极力推荐已经培养成熟、责任心强、积极性高的年轻干部,为塘埂村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
如今,走进四月的塘埂村,地栽木耳基地的村民们正紧张有序地搬运菌袋,虎杖育苗基地长势喜人;新建茶园和老旧茶园改造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山羊规模化养殖基地雏形已现,塘埂村的产业发展正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党建引领产业强,充盈乡村之“实”。“村集体经济薄弱,一些群众急难愁盼的公益性小微项目都无法如期实施,这让我们村干部很没有底气。”塘埂村一名村干部说。
为了让村集体的“钱袋子”鼓起来,塘埂村“两委”立足资源优势,多措并举探索致富增收的新路子:因地制宜,依托邻村地栽木耳辐射效应,发展地栽木耳80亩;抢抓县“七大产业链”发展机遇,新建茶园400亩,改造老旧茶园88亩;大力引进市场主体,种植中药材200余亩;鼓励村民发展传统种植、养殖业,种植烟叶200亩,养殖山羊2000余只。
通过一系列的产业发展,解决了村集体经济空白的困境,也让村民看到了村“两委”干事创业的决心,看到了致富增收的希望。
党建引领文化兴,铸牢乡村之“魂”。村子面貌要改变,不依靠群众可不行。王强知道,要改变村子的面貌,就必须要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带好头、当好表率,带动群众共同参与。
为此,塘埂村立足群众需求,积极整合党员、志愿服务者等资源力量,组织开展各色各样的文化活动,以文化感染群众,以活动凝聚力量。
近年来,该村在上级支持下投入50多万元,建成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开设农家书屋,并收纳各类型图书3200多册,成立农民文艺团1支,依托乡村大舞台,举办各类文艺演出20多场,举办群众性赛事活动2次,开展各类演出40余场次,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