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献青春 ——记房县红塔镇人大主席谭荣强-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扎根基层献青春 ——记房县红塔镇人大主席谭荣强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7日

◎ 余策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塔,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无论成就什么样的事业, 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红塔镇人大主席 谭荣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 35 年扎根基层,在 默默的奉献中成就无悔的人生。

主动请缨到基层

谭荣强的父亲谭启同是上龛供销社一名职工,他的母亲陈淑英也在 上龛教书。谭荣强的童年是在军店镇的姥姥家度过的。

谭荣强从小兄妹众多,父母常年不在家,谭荣强就和哥哥妹妹在 军店镇读书,1984 年高中毕业时,谭荣强刚好十八岁。房县武装部在 全县招聘武装干事,谭荣强积极应聘,经过严格程序,谭荣强应聘成功, 在分配时县武装部准备将他留在城关或中部平坝乡镇,但他向组织要求 到远离县城 90 多公里的上龛区二荒坪公社担任乡武装干事,他的理由 很简单,我的父母都在那里工作,那里是我第二故乡。

走出校门,走进基层,谭荣强面临的是全新的课题,一切都得从 头开始。他自己只在学校学习过走正步,可猛的要在一个区域内主抓

民兵整改、征兵及民兵训练等工作,他确实感到压力重大却又无从下手。 正摸不着头脑时,县武装部组织了培训。通过培训,谭荣强懂得了武装 工作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自己的职责之所在及如何开展工作。

当时,二荒坪乡有四个大队,分别在药林场、青龙沟、三岔、湖溪。 那时公路没修通,到各个大队部都得一走几十里山路。当地人的顺口溜

儿说:“到了二荒坪,大小路不平;上山手扒岩,下山用拐棍。”

谭荣强现在还记得第一次到青龙沟村去找民兵连长的情景。那时交 通不便,通讯不灵,自己整整爬了一天的山,在山路上几次摔倒,搞得 一身尘土,手上有伤,好不容易才走到连长家,已是日落时分。到了晚上, 谭荣强住在连长看护黄莲的棚子里。高山寒冷,四周漆黑一片,山里野 兽的怪叫声时隐时现,此起披伏,让他心惊肉跳、瑟瑟发抖。他蜷缩着 裹紧被子,想以此来裹住自己的热气和勇气。然而那一床已经辨不出原 来颜色的被子散发出的一股尿骚味夹杂着汗臭味的气息窜入鼻孔,熏得 他睡不着觉。他用自己穿的军大衣盖住脑袋,再把被子搭在上边才能勉 强睡下。可是,刚捂暖和刚入睡,又被虱子、跳蚤咬醒了。觉是睡不成了, 谭荣强干脆起来,披着军大衣在火笼边上过了一夜,如梦如幻,似胆似怯。

二荒坪乡的条件很差,连乡政府办公的地方都不宽裕,武装部更 没地方安放。办公无场地,训练场地更谈不上。谭荣强写信向县武装 部汇报,并提出了用木材换砖瓦水泥的解决办法。当时县武装部建设 正需用木材,而上龛到九道正在修公路,沿途有许多现成的木材可运。 县武装部很快采纳了他的建议,从城里运去砖瓦水泥,返程时运回木材。 谭荣强安排民兵下货上货,干得热火朝天。有了建筑材料,二荒坪乡政 府才盖起了一间像样的红墙红瓦的办公房,武装部才有了安身之所。

在上龛乡工作的四年中,谭荣强从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慢慢成长成 为一名合格的乡镇干部,凭着不怕吃苦的精神扎根深山,多次受到上级 表彰。

1988 年元月,工作成绩突出的谭荣强被提拔为窑淮乡武装部副部 长。

一线奋斗当先锋

从 1982 年 8 月暴雨之后,房县连续几年灾害不断。窑淮乡属于二 高山地区,地域广,海拔落差大,最高海拔牛叫山 1432 米,最低海拔 长峪河 540 米,自然条件很差。谭荣强在担任乡武装部副部长期间,带 领全乡民兵开山造田,抗灾救灾,整修水毁公路,修筑铺沟河堤,处处 以身作则战斗在一线担当了“先锋官”的角色。

1988 年的一场大洪水使整个铺沟成了一片汪洋。洪水过后只见一 片乱石滩,庄稼都被冲走了,好田好地也都被冲走了。

一切从头开始,全乡重新归划。学习南潭,规划出“山、水、林、田、路、 电、村”的远景蓝图。全乡所有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全部出马,民兵当骨干, 硬是从东沟口到观音堂砌出了一条高两米、宽三米、长达十五里的长堤, 把河水引向西山边,改出良田三千亩。

当时,县委书记何儒方驻点窑淮乡,提出了“三年绿化荒山,七年 绿化房县”的口号。

在这场抗灾救灾、保护基本农田的建设中,谭荣强以工地为家,与 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有一刻松懈,更没有半刻躲避。

在房县县委统一领导下,窑淮乡对铺沟三岔村、东沟村、西沟村、 佛洞村的大面积荒山实行彻底改造,建设茶山基地。全乡调集上万劳力 挖槽子修带子地,讲质量、讲数量包工到村、包到个人。

那时挖带子地,讲究六十公分宽、六十公分深,挖不动的地方打 炮眼,炸也要炸出来。验收时,也不用尺子量,只用一个六十公分宽、 六十公分深的筐子在槽子里拖,筐子不冒头、畅通无阻才算合格,土方 法拖出高标准。

合格的槽子又要按规定铺上厚厚的一层青草树枝,然后才回填松

土,平整出带子地。检查质量是个得罪人的工作,谭荣强不怕得罪人, 公平公正,不合格的一律返工。经过三年努力,建成了上万亩的茶叶基地,谭荣强被任命为窑淮乡佛洞茶场的第一任场长。

1992 年建好的茶园,由 20 公顷发展到 2005 年的 73.5 公顷。年产 茶叶一万四千斤,生产出来的“佛山剑”“陵西毛尖”等品牌多次荣获 县名优茶一等奖,远销河南、福建、武汉等省市,成为全县茶叶产业的 龙头企业。

管理茶场的同时,谭荣强又协助窑场村办起了集体砖厂,当年建成 当年见效,年产红砖 300 万块,创产值 30 万元,上交税收 2 万元。

为民代言受好评

2009 年以来,谭荣强因工作出色,先后担任化龙堰镇党委副书记、 政协联络组长及红塔镇人大主席。他善于学习,能准确掌握政策和当前 工作重心。他在走访工作中,耐心倾听群众心声,把老百姓关心的热点、 难点问题及时记录在他的笔记本上,养成了注重调查研究的习惯。这种 习惯在他进入红塔镇担任县人大主席时更是发挥到极致。他不定期参与 户院会、党员群众代表会,倾听大家意见,并且一条条记录下来,研究整理好后提出合理化建议,交给有关部门。谭荣强担任人大主席两年多 来,先后收集意见建议 371 条,涉及安全饮水、基础设施建设、精准扶贫、 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交由县乡有关部门后,得以全部办结, 办结率百分之百,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七里河村紧邻房县县城,作为红塔镇的镇政府所在地,是红塔镇的 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域。七河中学、七河小学、七河医院、红塔 财政所等单位都处在此地,谭荣强一来就有人反映学生行路难的问题。

谭荣强在调查中发现,七河中学门前的一条路最早是砂石路,在 2005 年翻修为水泥路。经过十多年,道路被日晒夜露,雨淋雪冻,早 已陈旧老化;再加上农民建房时运送砖砂料的重车碾压,路面已是坑坑 洼洼,破乱不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行路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师、学生及周边群众的出行安全,还成为美丽乡村的 环境硬伤,群众反映强烈。

为了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谭荣强带领镇人大代表进行实地考察, 达成共识,然后向镇政府提出了改造道路的建议,得到了镇党委、镇政 府的高度重视。在镇人大主席团的积极督办下,这项工程被列为 2017 年竹房城镇带建设的重点项目,投资上百万元对七河中学门前的大路 进行综合改造,于同年 6 月启动,10 月竣工,重新铺设并实施路面“黑 化”4500 平方米,铺设人行道 3000 平方米,完善双侧排水渠道 1000 米。 从此,到七河中学的路变成宽阔的路、平坦的路、美丽的路、舒心的路。

现在,作为红塔镇专职人大主席的谭荣强,虽然没有了行政的职责 要求,可他仍然兢兢业业地投入在一线,深入到精准扶贫的工作中,走 村进户,调查研究,寻求对策,帮助群众脱贫,扶持百姓致富,一点也 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点也不减轻自己的工作,一如既往地扎实工作, 在不断努力中谱写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崭新篇章。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