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扶贫工作,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深入其中才能真正体会。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本应该投身教学工作,没想到精准扶贫却让我体验到别样的滋味。
初接触扶贫工作时,因为程序繁琐,贫困户的识别和退出相对严格,所以常常早上开大会,夜里开小会,接踵而来的业务培训,信息采集、入户走访。好不容易有闲暇时间却又要检查孩子们的作业完成情况,弥补因开会而漏掉的功课,这让我感到身心疲惫。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情绪波动很大,孩子没时间照顾,家里无暇顾及,我心里常常疑问:我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我的困难谁来帮扶?通过后期多次的家访入户,我的疑问也拨云见日。
我的扶贫对象是李泽勇,她常年卧病在床,唯一的孙女刚好在我们班。现在她家既是我的扶贫对象也是我的家访对象。走进她的家,是个有些年代的农家小院。破损的土墙,坑洼的地面,一张裂开了缝的小木桌和几把掉了皮的小木凳整齐地摆放在那里。一个圆形的土灶后面躲着一个羞涩的小女孩,她拿着书腼腆地迎接过来,从她的眼神里可以感受到她很惊讶。是的,这是今年第三次,作为她家帮扶干部也是她的班主任,我又走进她的家,何况路途是那样遥远。她想跟老师打招呼,但欲言又止,农家孩子的腼腆写在她幼稚而又略显成熟的脸上。
也许是农家孩子早当家吧,她忙着给我们找杯子,翻弄了半天才找到一个落满灰尘的金银花露瓶子,洗干净后给我沏上茶。我很感动并享受着她的“盛情”,不忍心打扰她的“款待”,因为这是她作为一家之主的一点自尊,我必须呵护啊,但鼻子总感觉酸涩得很。
等她忙完了,我让她坐下来,她不肯,我笑着说:“怎么,才离开学校一天就不认我这个老师了?”
她嘴角动着,脸涨得通红,不知道怎么回答我的问话。
我又笑着:“傻孩子,老师跟你开玩笑呢!”
她笑了笑。她的懂事是学校公认的,在学校,别人不愿干的脏活她抢着干,别人不愿当值日生她争着当,虽然她的话不多,但朋友不少,班上的老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她的懂事也是村里公认的。我在前两次的帮扶和走访中得知,她的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跟别人走了,因为她无法承受贫穷背后那一双双世俗的鄙视的眼睛。三年前,她的父亲在帮别人伐树时发生了意外,被树砸成重残,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子倒下了。没过一年,父亲还是离她而去。于是,她成了孤儿。但小小的她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她一有时间就去捡些废品积攒起来去卖钱。乌桕成熟时,她在长木棒上绑个镰刀把别人根本看不起的乌桕枝丫割下来,再把乌桕籽摘干净拿去卖;蒲公英出来了,她提个竹篓去挖,晒枯后再卖给收购的人……靠生活打磨起坚强,编织着自己的求知梦。想到这,我的鼻子更酸了,忙将头扭向大门外。
门外有道破损的土围墙,墙上长了些杂草。阳光下,贫瘠中,她们的长势却很强劲,我的心不禁一颤,忙扭过头来深情地看着她。
“这几天怎么没上学?”
她显得有些慌乱,低着头,手不停地卷着衣角,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我继续问:“你是不是不想读书了?”
她忙抬起头来,望着我,头使劲地摇着,眼里盈满泪水。
“有同学欺负你了,还是老师批评你了?”
看着我真诚的眼神,她吞吞吐吐地说:“不,老师,我对不起你们……其实我不是故意不去学校的……我把书收拾干净是为了带回家看的。”
“在学校不能看吗?”
“其实,我想告诉您我想请一天假,但由于路远,我家也没有电话,所以就……”
“没什么,老师没有批评你的意思,只是担心你。”我安慰她说,“你为什么要请假呢?”
“今天是我爸三周年忌日,我想在家陪陪他,他一个人在那边太孤单了……还有,我的爷爷也需要人照顾!”说到这,孩子泪如雨下,声音哽咽,我的眼角也开始湿润了,我帮她擦干眼泪,将她抱在怀里,紧紧地……
“过完了今天,你去学校吧!我们会为你想办法的!”
转头的那一瞬间,我又看见那道破损的土围墙,看见墙上长着的杂草,阳光下,贫瘠中,她们的长势依然那样强劲。透过草,我又看见了那双求知的眼睛。
回到学校,我把情况如实向校领导汇报了,又结合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我们为她申请了最高政策补贴,并为她爷爷申请了大病补助。我们用生活补贴在学校附近为她们爷俩租了一间小屋。这样孩子既能按时上学,又能利用课余时间照看自己的爷爷。
看着孩子每天灿烂的笑脸,每天积极迎接生活的态度,知道孩子慢慢过上了正常孩子该过的生活,又一朵祖国之花在广袤的大地上绚烂开放。
家访是教育的一部分,作为教育的载体,能让生命成为宇宙空间最闪亮的一颗星,而扶贫能让这颗星永久的发光、耀眼。
(作者系青峰镇陡口小学驻陡口村结对帮扶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