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拓展就业渠道助推精准脱贫-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房县拓展就业渠道助推精准脱贫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1日
今日房县网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 李先江 杜达巍 通讯员 程长明 报道:5月18日,记者从房县人社局了解到,该县已建成扶贫车间81个,总投资1.15亿元,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01人在家门口就业,月平均收入达1800元。
 
近年来,房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就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实现扶贫车间安置一批、产业进村消化一批、电商旅游影响一批、小微企业吸收一批、公益岗位托底一批、劳务输出转移一批、能人大户帮助一批,推进就业扶贫全域化开展,累计带动16867户55186人就业增收。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就业扶贫新格局。房县把就业创业列入《关于推进脱贫攻坚“十个到村到户”的实施意见》,成立县精准扶贫创业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政府主抓、部门负责、社会参与、村有服务的工作格局。克服县级财力薄弱的困难,在技能培训、社保补贴、公益岗补贴、就业信息化建设、公共就业服务等领域给予补助,仅2018年就配套就业补助资金1060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00余万元,投入2500万元支持扶贫车间建设。为281个行政村配置精准扶贫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员,确保就业创业有人管、有人抓。
 
强化产业联结,拓展就业扶贫新空间。房县坚持把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推广产业扶贫“八大模式”,确保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劳动有收入。“八大模式”即土城镇土城村黄酒产业“统分经营”模式;上龛乡养蜂“直通车”模式;土城镇龙坪村食用菌 “园区+”模式;军店镇三溪沟村中药材产业“三金”联结模式;门古寺镇项家河村养羊“四包”模式;青峰镇卧牛观村产业扶贫“双带”模式;九方魔芋公司魔芋“投种还种”模式;大木厂镇三岔村茶叶产业“租包结合”模式。
 
强化创业带动,打造就业扶贫新引擎。实施 “回归创业、回乡就业”工程,因地制宜创办扶贫车间,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2018年,该县325名能人返乡创业,带动600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实现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突出清洁用品、服饰鞋业、五金卫浴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建成扶贫车间81个,吸纳5265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01人,月平均收入1800多元。通过 “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贫困户以土地、资金等方式入股,全县210家规模合作社联结贫困户5998户,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利用闲置农家庭院、农户宅院开办分散加工式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在家中进行生产活动,实现 “挣钱”“顾家”两不误。
 
强化志智双扶,培育就业扶贫新动能。房县开展进村入户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服务“四送”活动,面向广大贫困群众宣讲就业扶贫帮扶政策,开展勤劳致富教育、感恩奋进教育和先进事迹宣讲,组织开展“就业精准扶贫”创业大赛,提升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整合人社、教育、农业、畜牧等培训资源,开展美容师、家政服务、面点师、育婴员、电子商务、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累积完成技能培训9000余人次。立足本地企业用工需求,先后组织各类招聘会、洽谈会46场,提供就业岗位12000余个,4200余人在县内企业就业。成立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维护外出务工人员权益,去年共帮助388名务工人员追回工资469万元。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