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十堰日报) 记者 彭飞 姜琨 报道:“在北京,喝着家乡的水,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甘甜和惬意,总想着能不能为家乡发展出些力、做点事。”这些年,北京房县商会常务副会长、全国供销总社新合作集团副总裁王仁刚一直有这样一个愿望。
作为土生土长的房县人,王仁刚虽离家在京闯荡多年,但始终心系家乡的父老乡亲,多年来总是尽自己的所能,通过一系列公益活动为家乡人民奉献自己的爱心。在王仁刚的心里,做这些事情远远不够。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这份家乡情怀越来越浓厚,也逐步开始规划通过回乡投资创办企业的方式,带动更多乡亲通过发展产业摆脱贫困。
位于秦巴腹地的房县,山美水美、物产富集,特别是绿色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是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的理想之地。“这几年,房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很快,但在知名品牌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在京打拼多年的王仁刚敏锐地发现,把房县优质的农产品进行资源整合和品牌化推广,在北京等大城市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如何通过市场引导,把农民与企业紧密联结在产业链上,让家乡优质的农特产品走出大山,使更多的群众从中受益?
2017年,通过多次回乡考察并进行市场论证,在王仁刚的发起下,一家由王仁刚、付海兵、杜天柱等13名房县籍在京企业家及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高良涛共同出资成立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十堰武当农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公司以“引领生态,回归自然”为愿景,旨在依托房县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通过建立品牌、统一标准,走原生态、高端化农业发展之路,做大做强本地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健康农产品,带动家乡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经过近两年的精心运营,武当农夫投资过亿元,初步形成生态畜禽养殖、高山生态蔬菜种植、屠宰冷链加工、休闲旅游观光、农产品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营销六大产业板块。特别是公司旗下的生态养殖种植和乡村旅游经营板块发展十分迅速。截至目前,武当农夫公司已在房县红塔镇建起了全十堰市最大的8万头仔猪种繁基地和千头黑猪散养基地,在房县野人谷镇流转土地500亩建起了高山生态蔬菜种植基地,屠宰冷链加工项目、生态农业观光项目和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已完成整体规划。从2017年公司成立以来,持续带动红塔、五台、化龙堰、野人谷、大木厂等5个乡镇近6000户群众实现增收,计划在2022年实现产值10亿元,提供10000个就业岗位,辐射带动房县及周边10余个乡镇群众脱贫奔小康。
从20多年前全县有名的穷村,到如今远近闻名的“土黑猪养殖第一村”“高山蔬菜种植示范村”,房县化龙堰镇古城村、野人谷镇西坪村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如今,“武当农夫”用“一头猪仔、一棵青菜”激活山村、带富乡村、造福桑梓的故事在房陵大地传为佳话。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我们有今天,靠谁?”“我们富裕了,该做什么?”王仁刚、高良涛等家乡赤子始终没有忘记家乡人民的养育之恩,“我们都是大山里走出去的孩子,每当听说乡亲们的收入又有所增加,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由衷地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