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号召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深入贯彻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日前,县委副书记、县长纪道清,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心中始终有大局》为题撰写学习体会,本报特予刊登,供全县干部职工学习。
览阅古今中外,圣人贤者,英才良将,名仕雅儒,或安邦定国,或驰骋疆场,或穷经皓首,或搏击商海,皆有其安身立命、超然物外、气定神闲之本。究其“本”,无不皆备胸怀全局、大局之能。心有全局者,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遇事皆能站在全局的高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自觉做到从全局出发,以大局为重,为大局着想,放眼全局、融入全局、维护全局、服务全局。因此,心有全局体现的是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优良品质,是一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崇高境界,是一种“众人齐心、其利断金”的团队精神,是一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驾驭能力。只有心中始终有大局的人,才能利国、利家、利人、利己,才能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事,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
静心悟大局
所谓全局,典籍的解释是事物的整体局面。其释义虽廖廖数语,然寓意却博大精深。包含着主体对事物的认知、判断、分析、推理、决策、处理的全部过程。不识全局,无疑是“盲人摸象”、“瞎子射马”。心无全局如同水中浮萍飘于水上、空中楼阁发于想象,终致“全盘皆输”。认清全局,须具备“识金断玉,隔物观花”的洞察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敏锐力、“登高望远,审时度势”的感悟力。
其一,全局就是“—盘棋”。面对棋局时,高明的“棋手”善于统揽局势,运筹帷幄,用兵如神,笑谈应对。要下好“一盘棋”、走好“每步棋”、赢得“一局棋”,须将棋局视为内部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有机整体,全面考虑棋子之间的相互牵制关系。如果“各拉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天马行空,就会“一着不慎”,导致“满盘皆输”,终成“一盘散沙”,毁掉全局。所以,要有全局就是“一盘棋”的思想,做事情、想问题的时候,着重从对事物整体影响的角度选择做事的方法、行为和措施,始终关注全局,关心全局,了解全局,认清全局,做到对全局心中有数,自觉地服从全局、服务全局、维护全局,从全局出发,以全局来统揽各项工作,维护好大局的利益。
其二,全局就是“一盏灯”。漆黑的夜晚,假若有一盏灯,每一个黑暗的角落将会被照亮,夜行的人就能够明确前行的方向,就不会因为在黑暗中摸索而失足。全局就如同黑夜中的“一盏灯”,它能“照亮”每一个局部、每一个环节、每一处角落,指引着局中之人成功探索。心中若无全局,就象黑暗中行路没有“明灯”一样,总是“找不着北”,心中 若有全局,就像黑暗中高悬着的“明灯”一样,使人豁然开朗,迷途知返。由此可见,无论何人,处于何时何地,正在或将要做任何事,只要心中有全局,前进的道路上就会有“明灯”的指引,就能找到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就能把握准做人做事的标准和原则,心里自然“亮堂堂”,就不会途中迷路、偏离航向,就能不断进步、不断前进、直达目的。
其三,全局就是“一杆秤”。枰是度量具、平衡器。有了它可以知物之轻重,平衡利益之分配。全局能够权衡利弊,平衡关系,昭示真理,显示公平,伸张正义,所以,全局就是“一杆秤”。心中有全局者,如同心中有杆秤,可怀乾坤、明察秋毫、见微知著,可知物理、洞察事理、遵循道理,可生壮志、忠于信仰、诚于理想,处于顺境不自骄,陷于逆境不自毁,以天地良心为标尺心底无私,以智慧人生为追求游刃有余,以人性至圣为目标完善自我。心中若无全局者,易于得“近视眼”,易于妄自.菲薄、,息得患失、斤斤计较,大事做不到,小事做不来,与人有害,与己不利。因此,不管何人,只要自己生活在社会中,就应有全局观念,心中始终要有“一杆秤”,以“秤”为全局,以“秤”为衡量,准确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选择好自己的人生坐标,取舍得当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其四,全局就是“一面镜”。古人云:以铜为镜,能正衣冠;以史为镜,能知兴衰;以人为镜,能知得失。可见,镜子具有规范人们言行、警醒人们思想、映照人们心灵的功能。一面镜子,可以照出真善美,也可以照出假丑恶;可以照出是非曲直,也可以照出世间百态。全局能够映照局部、反观环节、知晓得失,其作用如同一面镜子,所以说全局就是“一面镜”。爱照全局这面“镜子”的人,就能够以全局为重,善于反思,鞭策自己;怕照全局这面“镜子”的人,就会不顾全局,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因此,每个人不仅要心中始终高悬一面“明镜”,还要每天擦亮“镜子”,不让其蒙上灰尘,保证明镜如随,时时照照自己,以便及时发现自己的衣冠正不正,形象美不美,行为端不端,做事对不对,结果好不好,以克已短,以教已律,以修已身。
心在大局中
心在全局中,就是要以全局为重,眼光高远,心系全局。如果只看到自己眼前的一点小利,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会贻误全局。因此,我们观形势、看问题、谋思路、做决策、办事情都要蚁全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融入全局,真正做到“小我”归入“大我”、“小局”归入“大局”、“小利”归入“大利”、“小理”归入“大理“,坚决摒弃那种只顾“小集体”、 “小圈子”利益的思想,摒弃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作为思想,摒弃那种“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日子思想,从而实现“众人添柴火焰高,齐心协力开大船”的目标。
其一,“小我”归入“大我”。“小我”就是个人,“大我”就是集体。个人和集体永远是一滴水和大海的关系,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实现需要依赖集体利益保障。“大河涨水小河满”,只有集体利益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个人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无数圣人先贤如孔子为传播儒学忍辱往复奔波而不疲,无数仁人志士如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为复兴中华民族殚精竭虑而不懈,这些贤者们,都是让“小我”自觉归入“大我”,以牺牲“小我”保护“大我”的典范,是后世景仰的楷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一个人总是从个人利益出发,事事处处考虑个人利益,打个人的“小算盘”,必然会使集体利益受到损害。集体利益一旦受到损害,个人利益就不会得到保障“小我”归入“大我”,关键是要心中始终装着“大我”,凡事想着“大我”,主动服务“大我”,一切依靠“大我”,一切为了“大我”,为了“大我”的一切口只有充分保障了“大我”的利益,“小我”的利益自然而然就会得到实现。
其二,“小局”归入“大局”。“大局”都是由若干个“小局”组成的。大局高于小局、统帅小局,小局必须服从大局。大局就是一个总系统,小局皆是子系统,子系统的正确运行必须依赖于总系统的统一一调度,一定要符合总系统的要求。没有一个总体的战略和统一的指挥,子系统无论怎样高效运行,最终都舍“全盘皆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树立全局观念,最终是为了实现所有局部利益的需要。局部离不开全局,有了全局利益,局部的利益才有保障;失去了全局利益,局部利益最终也要丢失。局部服从全局,既是为了全局的利益,同时也是为了局部的利益,更是为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历史与现实中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如,1946年,为了粉碎国民党的战略围剿的企图,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部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中原突围,成功牵制了国民党30万大军,以牺牲“小局”的代价,换取了“全局”的胜利。
其三,“小利”归入“大利”。“小利”就是眼前利益,“大利”就是长远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一定条件下的眼前利益,是长远利益的基础,与长远利益是一致的。而在特定条件下,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又是矛盾着的。只顾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就将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损失;要想获得长远利益,就要割舍具有诱惑力的眼前利益。因此,每个人想问题、做事情要努力做到站高一步、看远一点、想深一些,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千万不能竭泽焚薮、杀鸡取卵、焚林而田。如果一个人总是从眼前利益出发,事事处处考虑眼前利益,必然会丢掉长远利益,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其四,“小理”归入“大理”。“小理”就是“小道理”,“大理”就是“大道理”。无论是“小道理”,还是“大道理”,都是“理”,都是做人做事应遵循的规律,顺理则昌,逆理则亡。所以,为人处事,必须讲“理”、遵“理”、顺“理’’,因为“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但如何讲
“理”、遵“理”、顺“理”,学问至深。可以说“小道理”,就是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就是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大道理”,则是保证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集体,正常、有序、和谐运行的规则。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一切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着”。“大道理”是管总的,管方向的,是系统化了的“小道理”;“小道理”组成“大道理’’,是“大道理”的具体化,服务于为“大道理”。当二者发生矛盾的时候,必须用“大道理”管住“小道理”,“小道理”必须服从“大道理”。只有这样,才能在当今这个社会中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和人格的魅力!
潜心谋大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古往今来,大凡成就伟业者,无一不是善于识大局、谋全局的战略家。胸无全局的人,看问题、作决策往往是就事论事,目光短浅,也许能在一时干成一事,但绝不会一生都能干成事,最终难免贻误大局。善谋全局者,必定胸怀全局,眼界宽广,认识、分析、研究问题能够见微知著,统筹兼顾,抓住问题的核心与本质,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善谋全局者,不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善谋全局,是能力素质的反映、大家风范的体现和优秀品质的展示。
第一,善于“布阵”。冷兵器时代作战是非常讲究阵法的。科学合理地安排战斗队形,称之为“布阵”。“布阵”得当就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克敌制胜。军队统帅的战役、战术指挥能力,往往体现在善于寻找战机,合理调兵布阵,制敌于预料之外。善于“排兵布阵”的统帅,能够着眼全局,用人所长,集聚力量,伺机而战,能够有效调度,相互支援,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善于“布阵”,是一种统筹兼顾能力的体现,是一种“运筹于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外”谋略智慧的展示。谋划好全局,必须准确把握好形势,认真分析双方优劣,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积极调动各种因素,形成整体联动力量:全力去实现全局的任务目标。
第二,精于“弹琴”。全局是由诸多局部构成的,局部处理不好,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全局的协调发展。因此,在抓全局时不能忽视局部,既要抓住主要矛盾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以免顾此失彼。就像弹钢琴一样,要想弹奏出美妙旋律,必须处理好影响奏出美妙旋律的各种问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综合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优势,为奏出好的音乐而服务。首先,十个指头都要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也不能十个指头乱动,必须做到十个指头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联动。其二,十个指头要有节奏地动。对影响演奏的各个方面、各种情况的安排,按具体情况,有计划、有步骤,有先后秩序地科学运作,不能一哄而上,一哄而下,更不能破坏了符合客观需求的基本规律。其三,十个指头要相互配合,各司其职,不能随心所欲,不听指挥。
第三,勤于“补位”。俗语说:“相互补台,好戏连台”。全局是由若干个局部组成的,每个局部都是有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当一个局部出现“缺位”的时候,作为集体的一员,人人都应该主动去“补位”,确保全局的稳定。勤于补位,是大局意识的体现,是自身能力体现,更是人生智慧的体现。只要是有利于集体、有利于团结、有利于群众、有利于发展的事,即使不是自己“份内”的事,也要积极主动地去承担,做到以已之长补其之短,以已之劳解其之难,千万不能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自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要不得的,到头来不只是损害了全局的利益,个人利益也无法保障,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形象,而且贻误了工作,误人误已。
第四,乐于“搭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不仅是人与人之间合作共事的基本原则,也是彼此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加强团结的重要表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创造力。如果人人讲团结,集体的力量远远大于个人的力量机械相加。如果人人讲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起使,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挫折。因此,每个人在全局下,都要认真搭好自己的“台’’,共同构建一个让人人都能发挥作用的“大舞台”,各展其才,各尽其能,真正做到同志之间以诚相待,在相互沟通中消除分歧,在坦诚交流中凝聚共识,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氛围中取长补短,做到表里如一,心境澄明,不矫饰,不掩饰,不虚妄,力戒虚假,人前人后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