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高书文
11月21日,我县发生雨雪大风寒潮天气,气温骤降10°C以上,对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较重影响。为妥善安排群众生产生活,县委、政府、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出动,及时下拨各类救助物资,冒雪上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24小时值班预警,扎实开展暖冬行动……各方合力做好民生保障,温暖民心。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神圣职责。”此次及时应对雨雪寒潮天气,是房县“办好利民实事,打造幸福民生”工作的一个缩影。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房县竭力弥补民生短板,谋富民之策,办利民实事,切切实实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当前,精准扶贫是我县最重要的民生工作。我县坚持以精准扶贫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三大战略”,探索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八大模式”,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28.5亿,已减少贫困人口9.9万人,实现32个重点村脱贫出列、2.5万人脱贫销号。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夯实民生之本,多举措促进就业。五年来,我县累计发放创业贴息贷款1.5亿元,鼓励自主创业创新;加强劳务输转精准对接,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构建“省、市、县、乡”四级就业信息网络,完善就业服务能力。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实现再就业1.2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6.6万人,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
筑牢民生之基,优先发展教育。全县累计投入5.1亿元,新建和维修东城小学、七河中学、天明小学等198所中小学校,消除D级危房24.4万平方米,新建校舍39.3万平方米、教师周转房4900平方米;配置安装希望厨房95所;新增图书24万册,教育信息化走在全省前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幼儿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考本科上线率分别保持在84%、99%、65%以上,通过省级验收;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满足民生之需,稳步推进卫计事业。我县新建19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新建县医院外科大楼、妇幼保健院等重点项目;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缓解;扎实推进疾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扎实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培育民生之魂,提升文化素养。全县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公共文化惠及城乡,新(改)建乡镇文化站18个、农家书屋 293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76处;成功举办第二届诗经文化艺术节,诗经民歌精品《山风》成 功登上央视舞台,诗经文化品牌名扬全国;“四馆一家”工程主体完工,宝堂寺文物保护修复工程启动建设;尹吉甫传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里河遗址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县建设民间文化保护示范村178个,命名民间艺人1570人,挂牌诗经民歌堂161个;全民阅读蜚声省内外,全民健身蓬勃兴起,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
完善民生之依,健全社会保障服务。全县累计征缴社会保险费12.2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6%、99%、95%以上;归集住房公积金3.7亿元,发放贷款4750万元;累计发放民政救助资金5.2亿元。新建县殡仪馆、烈士陈列馆等县级民政基础设施,建成农村福利院14所、养老服务中心33个、城乡社区服务场所50个,不断提升乡、村两级为民服务公共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