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特约记者 李先江 杜达巍 陈涛 报道: 四月,一走进千里房县,人们就会被眼前秀丽春光深深吸引。近年来,实施“退耕还林,退厂还田,退散还圈,进城创业”的“三退一进”举措,为房县换来了绿水青山。目前,房县的森林覆盖率已达77.5%。
退耕还林。近年来,房县一直把林业生态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实行“四季挖窝、三季栽树”的长效绿化机制,大力开展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以高速公路、国道房县段两侧第一层山脊可视范围为重点,开展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先后荣获“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等殊荣。房县还将神农峡风景区、堵河两岸林地列为重点生态保护区,形成公路、河流、景区与青山绿水相辉映的格局。
退厂还田。近年来,房县以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为“经”,县、乡、村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以严格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为“纬”,规范建设用地审批,保持耕地占补平衡,划定和保护基本农田。兴建北城工业园、东城工业园、西城工业园等工业园区,促进产业集中、工业出城,改变工业企业“四处散落”的旧格局;实施“腾笼换鸟”措施,让县城的工业企业迁驻工业园,促进低效闲置用地二次开发利用;及时清理低效闲置用地,大力倡导节约集约用地。对全县所有粘土砖厂进行分批次关闭,使全县耕地保有量稳定在36895.76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29151.66公顷,连续14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退散还圈。房县是山羊养殖大县,为了不使畜牧业过度发展造成资源破坏,房县改放养山羊为圈养山羊,在门古寺、白鹤等山羊养殖重点乡镇推广种草养殖,实行粮草间作。白鹤镇付家村“山羊圈养模式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被省科协、省财政厅批准为十堰市首批“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建设行动计划”资助项目。种草圈养山羊的生态养殖法,使植被得到保护,有效改善了村居卫生状况,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进城创业。实行退耕还林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力往哪里去?房县立足农村实际,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优势,创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充分就业。截至目前,该县已转移农村劳动力13.2万人,转移就业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该县重点培育的“房县电子电工”劳务品牌在东部沿海等地区深受企业青睐,品牌效应凸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