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赵先华 汤国炳 报道:笔者日前在红塔镇政府办公室获悉,2014年,该镇采取五项举措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一是产业发展工程。通过开展精准帮扶,项目帮扶、把脉帮扶,全镇实现“七大产业”快速推进。山羊产业实现新突破,发展养殖大户达到22户,山羊饲养量达到7.2万只,其中贫困户占饲养总量的36%;药材产业实现新突破,以大里村、邹家院、沙坪、油坪等村为重点,实现药材总面积4100亩,占县计划的125%;蔬菜产业实现新突破,以五将、谢湾、付畈等村的莲藕,塘溪、李湾、营盘、古桥等村的设施蔬菜为重点,实现蔬菜播种面积3.2万亩,总产量突破2.8万吨;核桃产业快速发展,以塘溪、油坪、沙坪、大里等村为重点区域,实现核桃产业基地1.2万亩,其中当年新发展3000余亩,超额完成县下达的目标任务;食用菌产业,截止目前,全镇已完成袋料食用菌50万袋,占县计划的105%;以南潭片区三个村为主的无性系茶园建设,到目前为止,全镇共累计发展茶园1.6万亩,其中当年新发展2000余亩,占县计划的150%;以高碑、五龙等村为重点的大鲵养殖产业,据统计,全镇已发展养殖户200余户,大鲵4.9万尾,占县计划4万尾的122.5%。
二是基础设施工程。2014年全镇已完成新修渠道5处5200米,维修渠道3.1万米,浆砌河堤3处1200米,维修河堤980米,滚水坝两座,维修塘堰22口,维修和加固病险水库两座,维修机井3口,维修提水站4处,新修机耕路12处26公里,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辖五个行政村,治理面积4500余亩,通过上述项目工程的实施,确保全镇3.2万亩水田的灌溉。彻底改变贫困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增产增收,达到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的目标。
三是民生改造工程。2014年全镇完成拆旧换新房屋600余户,其中贫困户危房改造300余户,占县计划150%,生态搬迁50户,占县申报计划200%;扶贫搬迁121户,占当年计划410%,实施户通饮水工程,新建磨石、李湾等村人畜饮水工程,续建桂坪、马栏、五龙、油坪等人畜饮水工程,共解决人畜饮水户2760户,覆盖人口达1万余人,实施通户工程在桂坪、磨石、五龙、党湾、马栏等村新修通户路12公里,彻底解决农户行路难的问题,在桂坪新建投资20万元,一所高标准村级卫生室,解决老百姓就医难的问题。同时对全镇五保全部实行应保尽保,对特困户、困难户实行社会帮助和民政临时救助,据统计全镇民生工程建设总投入已达到1.2亿元。基本实现了部分困难群众在医疗,住房和居住环境等逐步改善的目标。
四是大工业、小服务拉动工程 紧紧围绕“扩大企业规模,增加经济总量”这一目标,大力实施大工业、小服务拉动工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就业,给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从而增加收入,为贫困户尽快摆脱贫困提供经济保障。2014年全镇现有乡镇企业590个,从业人数5100人,在从业人员中贫困户从业人数3200人,占总从业人数的62.8%,实现工业总产值28亿元,占县计划的110%。商贸、旅游、餐饮、服务业等,从业人数3060人,在从业人中贫困户从业人数2450人,占总从业人数的80.1%,第三产业总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占全镇总产值的12%。
五是 “四双”帮扶工程。组织动员镇机关、镇直单位、企业开展驻村帮扶共建活动。截止目前,全镇“四双”帮扶工程成效显著,一是“双包”全镇287名干部职工人人包有贫困户,68个单位和企业个个包驻帮扶村。实行不脱贫、不挂钩。二是“双建”帮助马栏、兴胜等4个村建强村级班子。帮助五龙、谢湾、南潭、潮汪、桂坪等7个村建好种、养、加等不同类型的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三是“双带”,依托房县吴氏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带动南潭、潮汪、兴胜和桂坪、朱湾等村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茶2000余亩,依托致富能人周玉、王玲、陈宪文、李文广等大力发展牲猪养殖、山羊养殖和种植业以大户带动8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四是“双促”,全镇68个驻村帮扶工作,从2014年9月份起,到各自驻的村开展帮扶工作,要求每个工作队一年不少于6个月的时间吃住在村,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作用,为贫困户出谋划策,指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帮贫困户增加收入,解决贫困户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