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房县籍在京务工青年曾庆军入选了“中国好人榜”。曾庆军是我县军店镇上茅坪村人,今年39岁,1993年至1997年在北京某部队服役。退役后在北京工作期间,他以餐厅为载体,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帮老助老,有效地缓解了北京公安社区内众多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为社会稳定与和谐社区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2009年度被街道工委评为“优秀党员志愿者”,2011年度荣获《北京市万名孝星》荣誉。
创优老年餐桌环境
1998年,退伍后留在北京公安社区工作,如今已是该社区“中大福泉餐厅”的经理。在他所接触的的服务对象中,有很多是生活不便的空巢老人和自理能力较差的高龄老人。北京市政府实行给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免费餐券政策后,餐厅于2010年3月被月坛街道办事处批准为定点“老年餐桌”。几年来,餐厅为社区内的近百位持有老年餐券的高龄老人准备早、中、晚三餐,累计每月为老年人服务2500人次,一年达到3万多人次。
曾庆军认为,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老人就是自己的长辈,为长辈做事要好上加好。为了确保餐厅的卫生安全,他曾花了十几万元对餐厅的硬件设备进行了彻底的装修,更换了全部的桌椅、空调设备,加装了监控设备。他还培训员工发扬“尊老爱老”中华传统美德,学习老年人政策,对待老年居民要像自己的父母和爷爷奶奶一样热情周到。餐厅每次更换新厨师,曾庆军都要让厨师先做一桌菜肴,邀请社区老人来餐厅免费品尝,让老人品口味、评厨艺,给新厨师把关打分。
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在他的餐厅里也专门设立了老年饭桌,出入方便、宽大敞亮、标签明显,老年人可以舒适地集中就坐用餐。他还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征总结出科学配餐方法:“三少”—少油、少盐、少糖,操作“三字经”—软、细、柔,特意增加老年营养餐,使老人们吃的愉快、顺心、舒服、健康。对于社区内20几位因腿脚不便、无法到餐厅就餐的高龄老人,专门派人免费送餐到家。
“社会效益第一”是曾庆军开办餐厅一贯坚持的原则,比如餐厅做早餐,既费力又赔钱(每月亏4000元左右),但为了社区内老年人的需求就继续坚持下来。2012年底,曾庆军又决定早餐时对50、60岁以上的老人实行稀粥及咸菜免费,进一步扩大了为老服务的深度。
助力公益促和谐
曾庆军自1998年到公安社区后,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努力为和谐社会建设出力。他地餐厅经常免费为社区里大型活动提供餐厅场地、供应矿泉水、开车拉东西等。北京奥运会期间,餐厅熬消暑绿豆汤,免费送给老年安保值勤员。2014年,社区内一位90高龄的老人赠送给曾庆军的餐厅锦旗以示感谢,上写:美味实惠敬老人,方便群众人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