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报关注我县精神文明建设-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精神文明报关注我县精神文明建设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17日

编者按:13日,《精神文明报》在头版区刊发了我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赵礼江的研讨文章《如何做好新时期文明创建工作》,宣传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赵礼江

  一个地方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单位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奋进中,确立什么样的价值标杆,才能提升竞争力、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摆脱传统解读,突破路径依赖,探求现代公共文明的进路,不可或缺。
新形势下文明创建工作的科学内涵
  文明、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创建是一组内涵和外延逐步缩小的概念,分别加以阐释,才能把握文明创建的内涵。
  文明创建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载体,创新社会管理的源头抓手,发展先进文化的动力源泉,提升文明素养的重要途径,造福人民群众的重大实事,具有很强的系统工程价值。
  文明创建不仅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提供思想理论,而且为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完善人生旅程提供行动指南,发挥着争取人心、凝聚人心、稳定人心、激励人心、温暖人心的凝心、聚力、铸魂、塑形作用,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推动事业发展。
  在公共空间无限扩大和全媒体、全时空的高科技信息时代,随着人际关系的不断变化和整合,中华文明正经历千年未有之变局,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
新形势下文明创建工作的主要路径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明创建的主题,对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做到知行合一,在“知、信、行、成”四个字上聚焦,知而信、信而行、行而成。
  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公民道德实践是文明创建的核心任务。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需要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实践层面的点滴进取。
    深化讲文明树新风行动。“讲文明树新风”是文明创建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培育先进文化、传递新风正气、劝人遵德守礼、凝聚文明共识。
  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志愿服务是文明创建的重要抓手,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志愿者是文明的使者,是讲文明树新风的倡导者、引领者。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有利于公众在践礼修德中,学雷锋、做好事、存好心、做好人。
    精心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是文明创建的重要任务,是满足公众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是逐步提升群众公共素养、建设公共文化的重要途径。
  做大做强文明创建细胞。培育文明创建细胞是文明创建的基础工程、活力源泉。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是县域的文明细胞,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是乡镇的文明细胞,文明科室、文明窗口、文明职工是行业、单位的文明细胞。文明工作者的核心任务是把文明创建细胞做大做强。
新形势下文明创建工作的有效对策
  做好文明创建工作既需要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实践层面的点滴进取,更需要全党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先是党政层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将文明创建作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顶层设计文明创建的政策体系、舆论导向、方法措施。建立“党委政府齐抓共管,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文明委办牵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人大政协监督检查,群团组织密切配合,新闻媒体同步跟进”、“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统筹城乡、结对共建”的组织领导体制、工作推进机制、目标管理机制、激励问责机制、城乡联动机制、信息调研机制、支持保障机制。将文明创建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目标考核相结合,与各级党员干部政绩考核相结合。
  其次是社会层面,社会是文明创建的第三方力量,社会组织发挥着为群众服务、为政府助力的桥梁纽带作用。要形成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创建格局,就要发挥政府、企业、学校等社会组织在文明创建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发挥乡风文明理事会、志愿者协会等民间组织的公益性、民间性、自律性、自愿性作用,发挥村委会、居委会等自治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发挥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社会知名人士等重点人群在文明创建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最后是个人层面,只有通过学习提高、实践养成、组织培养,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文明创建工作者,才能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扎实的作风,做好新时期文明创建的工作。
  人民有信仰,发展才有力量。我们从事着极其重要的工作,只要我们勇于担当现代文明进路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精准发掘每个人崇德向善、共生合作的力量,就一定能为社会发展助力,为时代进步铸魂,我们也将伴随着文明的成长,共同出彩。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