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在家、学校是我家” 县八一希望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受欢迎-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父母不在家、学校是我家” 县八一希望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受欢迎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1日

●  郑云平、徐丹

“是学校老师父母般的关爱让孩子在学校里健康成长,我才能够安心在外面挣钱哦。”日前,房县城关镇温泉村四组农民吴炜真情地对笔者说,朴实的语言流露出学校对孩子的关爱他很满意。
  房县城关镇八一希望小学是一所半寄宿制完小,现有学生580人,服务半径5公里,除本社区380名学生外,其他学生来源于本乡镇5个社区和外乡镇流动人口子女,结构复杂。全校现有留守儿童250人,40%在亲戚家寄养,60%在寄宿学校。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由祖父母、外祖父母隔代教养,极少部分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状态。他(她)们初来学校时,往往因情感缺失,难免意志薄弱、行为怪异、心理失常、兴趣降低、安全不保、文化成绩较差。近年来,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配置设备,成立组织,建全档案,开展活动,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他们真情关爱,使这些留守儿童能够以校为家,不厌学而能乐学,快乐成长。
  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专门设置了“留守儿童之家”教室,安装亲情电话,室内放置有电视机、计算机,投影仪,和一定的文体器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立“爱心阅览室”。学校把留守儿童按照班级、是否寄宿进行分类,有序组织给父母打电话,开展活动。安排一定的教师,每天轮流管理他们的衣食住行,检查当日作业完成情况,接待其监护人的来访以及学生心理咨询。
  用足用好“亲情电话
  学校专门设立留守学生亲情电话。除留守学生在课间、课外活动、节假日等时间与家长联系、沟通外,学校每周定期让学生与家长联系,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联络,“亲情电话”管理教师负责做好联系记录。
  今年12岁的张宇是该校6年级学生,父母长年在外。她刚到八一希望小学时,性格孤僻、内向,由于想念爸爸,不愿意与老师同学们交流,无心念书,成绩很差。班主任每周三下午让他和父母联系,老师对他也赋予特殊的关爱。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张宇变得活泼、开朗了,敢于向老师提问题,逐渐与同学们交心,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成绩越来越好,还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结对帮扶   接受亲情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学校首先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然后确定帮抚教师作“***家长”,安排“爱心妈妈”,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对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不定时与他们交流、沟通,掌握其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定期走访与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在校情况。结对帮扶下的补偿教育,使他们逐渐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在老师的呵护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健康成长。  
  交心谈心   净化心灵
  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交心谈心制度。学校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他们每月至少与留守儿童交心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不认真、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衡的“问题”留守儿童,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着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消除不良情感体验,使留守儿童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 
   真情关爱    做到“三个优先”
  学习上优先辅导。每个班级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然后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头上,再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
  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从小事着手,从细处着眼,对留守儿童“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他们天天开心。学校食堂一直注意营养搭配,保证所有的寄宿孩子能够吃饱、吃好。留守儿童患病时,学校一方面与监护人联系,一方面帮助他们及时诊治,悉心照料。生活老师指导、帮助他们学会叠被子、整理衣物,养成按时洗脸、刷牙、洗脚的好习惯。 多年来,学校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寄宿生补助”计划,积极与社会各届联系,争取社会资助,以结对帮扶、捐助、“爱心妈妈”等形式,为更多的贫困留守儿童提供帮助,确保他们完成学业。
  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学校开展的“三操”、“两活动”一定要他们积极参加,并让他们力所能及地参加武术、篮球、乒乓球、舞蹈、书法、琴棋等兴趣小组活动。课余时间,有时机地组织他们看儿童节目的电视,淡化对思念的父母。“校园就像乐园一样,我们在这里玩得可愉快啦!”该校五年级学生顾晨曦兴奋地告诉笔者。
  父母不在家   学校是我家
  在八一希望小学250名留守学生中,每个孩子带着不同的“问题”来到这里,老师以胜似父母的关爱呵护着每一个孩子,他们以阳光的笑脸享受着阳光童年的快乐。
  学校定期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艺术节、体育节等各种活动,使他们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家长”、“爱心妈妈”指导他们每月读一本好书,写一封亲情书信;陪同他们过一个快乐的生日,在班上开展赠一张生日贺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活动,让每一位留守学生过一个快乐的生日,享受“大家庭”的温暖。
  5(2)班留守学生李冰冰父母在上海打工,2013年转入该校时性格内向,从不与人交流,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班主任老师文化芝时常到她家里和她一起过周末,安排安排品学兼优的的学生与她交朋友。一年多的时间,李冰冰变得开朗了,文化成绩也上升了许多,回家后还主动帮外婆做家务,如今还是学校《校园集体舞》、校园《武术操》的领队,今年“六·一”她表演的舞蹈《青花瓷》获学生表演二等奖。
  5(1)班留守学生张剑,去年转入学校时,外向好动,不做作业,上课总爱恶作剧。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帮助,现在不断学习主动,还当上了班干部,今年期中考试名列班上第一名,被学校评为“最美学生”。
  留守学生万龙飞、杨世雄在“房县第九届校园书信大赛中”获得小学组“优秀奖”。
  留守学生伍圆圆被评为县级“三好学生”
  ……
  六年级留守学生况博文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爸爸,您放心在外挣钱吧,我在学校很愉快,老师和同学们对我都很好。父母不在家,学校是我家。”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