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对很多人来说还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龄。房县姚坪乡17岁少年肖龙军却因为家庭贫寒,不仅过早挑起生活的重担,还背着残疾母亲到十堰城区打工。苦,他不在乎;累,他习惯了。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是妈妈的依靠!
转自:(十堰晚报)文/记者 罗伟 图/记者 张启国
来自房县的特殊母子在张湾区西城开发区郭家湾村村口一间偏厦里,住着一对来自房县姚坪乡白石村的特殊母子。57岁的母亲左传秀是残疾人,不能走路,吃饭也要人喂;儿子肖龙军今年才17岁,小小年纪就外出打工,每天下班回来还要服侍母亲。
日前,记者来到左传秀母子租住的地方。十余平方米的房间,里外隔成两间,一间是厨房,一间是卧室。卧室里空空荡荡,最显眼的是两张床。稚气未脱的肖龙军告诉记者,大床是母亲睡的,另外一张铁架床他睡下层,上层则用来堆放物品。
左传秀瘦弱矮小,四肢明显萎缩变形,嘴里没有一颗牙齿。肖龙军告诉记者,母亲不能走路,手无法伸直端不住饭碗。母亲拄着竹棍,他扶着勉强能挪几步。
11岁外出打工一年攒5000元
由于家贫,肖龙军的父亲42岁才与左传秀成家。左传秀也是姚坪人,12岁时就得了风湿,后来瘫痪。肖龙军是家里唯一的孩子。
因为母亲残疾,不仅无法劳动还需要人伺候,父亲只能在家种地。种地的收入本来就有限,加之有病的有病,年幼的年幼,肖家一直挣扎在贫困线上。
2007年,由于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供肖龙军读书,年仅11岁的他决定暂时休学,和乡亲们出去打工。
这一年,身高不足1.3米的肖龙军跟着村里人到武汉给人打被套,包吃包住,每月工资500元。每月发了工钱,他舍不得乱花一分,过年时带着近5000元回到村里。
也就是这一年,肖龙军家四处透风的土坯房子倒了,父亲用他打工挣的钱在村里买了一处土坯房,一家人才没沦落到无处栖身的境地。
14岁辍学担起家庭重担
2008年,肖龙军重返学堂。好景不长,2010年的一天,肖龙军的父亲突然病故,肖龙军只得辍学。这一年,肖龙军年仅14岁。
山里穷,种地难以活命,为了养活自己和母亲,肖龙军决定外出打工。
要外出打工,首先必须解决母亲的饮食起居问题。肖龙军找到村里一位乡亲,谈好每月500元,请这位乡亲帮忙照顾母亲。
之后几年,肖龙军去过浙江台州,陕西西安,山西五台山、太原等很多地方,在工地上打隧道。
工地上打工很苦,受伤是常有的事。2011年,肖龙军在台州打工时,食指被割伤,他简单包扎一下“带彩”干活。因为在工地干活都是论天计工钱,肖龙军不想因受伤影响收入。还有一次,肖龙军在一处工地打工时,头部受伤,鲜血将头发都打湿了。
2010年至2013年,肖龙军将母亲托付给乡亲照看,自己四处打工挣的钱除了母亲的生活费、医药费,请人的护理费,基本没剩下什么。
背起母亲进城讨生活
今年年初,肖龙军决定再次外出打工,但村里人嫌钱少,没人愿意照看其母亲,肖龙军又无力提高护理费,只得留在家里。
但种地养活不了他们母子,于是,肖龙军决定带着母亲到表姐黄林珍打工的地方张湾区西城经济开发区,想边打工便照顾母亲。
上个月,肖龙军背着母亲出了门,乘车坐船,辗转来到西城经济开发区。在表姐帮助下,他们母子在郭家湾村租房安顿下来。随后,肖龙军在附近一汽车配件厂找到工作。工钱依然论天算,每天60元。虽然收入不多,但肖龙军非常知足,毕竟打工和照顾母亲他能兼顾,没有了后顾之忧。
少年誓做妈妈的依靠
每天一大早,肖龙军就起床做饭,喂母亲吃完,赶紧往厂里跑。中午因为时间短来不及做饭,他就在厂里买饭带回来喂母亲。晚上下了班就往家跑,每天周而复始。肖龙军特别忙的时候,表姐会过来帮忙。村里有些村民听说肖龙军母子的事后,也会来看看,遇到需要帮忙时也主动搭把手。
17岁,大多数同龄人还在课堂里学习,在父母面前撒娇,肖龙军却承担起照顾母亲,挣钱养家的重担,但他从无怨言。没有多少文化的肖龙军讲不出高深的道理,却认准一个死理:“没有妈哪会有我?我是妈妈的依靠!”
郭家湾村一位村民说:“好多像他这么大的娃子每天都混着玩,恨不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真是个孝顺娃子!”另一位村民说:“我们这儿好多和他差不多大的娃子,连他一半都赶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