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茧成蝶新农村 志为房县“后花园”③-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化茧成蝶新农村 志为房县“后花园”③


作者:田兰兰 来源: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3日

  改造完成之后,当年,全管理区粮食产量在耕地面积比治理前减少一半以上的情况下,总产却增加了2.5倍,每亩地出产的净粮由过去的210斤增加到1000近,一个管理区的产量超过了整个公社的总产量。1975年,南潭管理区粮食总产量达到100万斤,由过去的吃国家救济粮,变成了粮食输出地区,南潭人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更是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水改旱,吃饱饭”,耕作制度的改革使南潭人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那么“要想富,先修路”, 路就是脱贫的通道。过去这里只有一条通往县城的马帮小道,人们通行非常不便,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1977年,时任南潭书记的傅增权带领3000多人开始了修路的艰苦历程。他们用杆子和一碗水来测量地形高低,自己设计,自己购买工具,自己施工。傅增权更是以身作则,50岁并患有高血压的他吃住在工地,在施工过程参与每项细节,期间都没回过家。经过全管理区的人日夜奋斗,仅用一个冬春就打通了18里公路,仅用两年的时间,除高山区外,其它村组全部通路。通村公路修好之后,1979年在南潭召开了现场会,会上其它县市的领导前来参观,车子进入南潭后不走回头路,人们啧啧称奇,称南潭是房县发展的“样板戏”。
  优化了生存环境,解决了温饱,创造了致富的基本条件之后,南潭人又提出了“山、水、林、田、路、电、村”综合治理的理念,并开始了输电改水的工程。1982年腊月28,高压电线架起之后,当地两农户家通了电,引来四方群众看热闹;县计划委员会驻队南潭时,从山上修起通水管道,将泉水引下山,帮助当地人解决了吃水难问题,1989年50%的农户吃上了自来水。在新建农舍时,座座靠山成行,多年来没有为建房减少一分当家地。
  把眼光由一坡一山孤立整治,扩大到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科学、有计划、长期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使得南潭取得了生产不断发展和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双重效益。治理后的南潭山青水秀,林茂粮丰,路畅电通,田舍俨然,成为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个样本。上世纪80年代末,时任湖北省省委书记的关广富亲临南潭考察指导工作,南潭更是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小流域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当时的中共郧阳地委认为:南潭之路,是一条根本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的希望之路。
  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南潭的干部、群众表现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扎实苦干”的南潭精神和可贵的接力奋斗精神。在综合治理中,他们不依赖上级的扶持,主要靠群众投工投资。累计投工达200万个,集体和个人投资190万元,为国家投资的10倍。一些项目由于发动群众巧干、苦干,节省了大量费用。他们架起的南潭石拱公路桥,工程价值15万元,而实际开支仅用了必需的材料费5万元。在南潭,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茬茬“新官理旧事”,都带头按照规划步步为营苦干,共产党员和干部们的先进事迹,被群众编成歌谣传诵。   (未完待续)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