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茧成蝶新农村 志为房县“后花园”④-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化茧成蝶新农村 志为房县“后花园”④


作者:田兰兰 来源: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3日

  科学发展谱新章
  过去艰苦奋斗的历史为南潭的发展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未来南潭又该走向何方呢?今年6月28日,县委书记张歌莺在南潭村调研时明确指出,要把南潭村建设成为房县高山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房县的风景旅游景点,房县人休闲娱乐的目的地。这为南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今,在政府的科学规划下,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扎实苦干”的南潭精神的引领下,南潭因地制宜谋发展,突出特色抓示范,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特色新村呼之欲出。
  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发展”,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40年前,南潭村开始的“山、水、林、田、路、电、村”综合治理已然为南潭的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生产有了发展之后,就要追求“生活宽裕”,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要达到“生活宽裕”,就要努力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为此县乡村三级干部南潭的干部不断思索和实践,在认为南潭村要有大发展,就要因地制宜,坚持“靠”山谋发展,发展特色农业;靠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创新机,打造生态休闲旅游新村。
  在上世纪70年代时,南潭人就已经喊出“千亩茶,万亩杉,到处都是板栗林”的口号。之所以要发展茶叶产业,是因为南潭海拔较高,气候特别,这里酸性的土质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近年来,南潭致力于发展茶叶产业。2008—2909年,南潭村共开发了3600多亩茶园,现有茶园面积4200多亩,在保护现有农田的前提下,他们将再开发1000亩,达到5000亩茶园的规模。目前,南潭村95%的农户家中都有茶叶地,每户的茶叶地占自家耕地面积的80%左右,每户每年的茶叶收益最低在200元左右。当地村民陈超,早年当过兵,也出外打过工,2004年他回到家乡后,在政府的扶持和指导下,他承包了50亩左右的茶园,经过多年经营,陈超的茶场现有30多名采茶工,并且从种茶、采茶到炒茶、销售,已经有了“一条龙”的经营模式,每年可产茶叶800斤,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今年,陈超准备在村里买块地,开办工厂,建设标准化的加工车间,把自己的茶叶生意做得更大。现在,南潭又有了新的顺口溜“公路沿线,集中连片,除了水田,就是茶园”,茶叶已经为南潭人带来了致富新机。
  而“到处都是板栗林”绝对不是一句夸大的,在30多年前的植树造林过程中,南潭人已经按照“房前屋后要建果木林”的思路开始了板栗种植。南潭的山上有很多野毛栗,而南潭人又很心灵手巧,大部分人都会嫁接板栗,漫山遍野的野毛栗经过嫁接之后,都成了“生财”的“摇钱树”。在6、7月份时到南潭,就可以看见山坡上、院子里、屋檐下,到处都是板栗花在风中摇曳。          (未完待续)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