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茧成蝶新农村 志为房县“后花园”①-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化茧成蝶新农村 志为房县“后花园”①


作者:田兰兰 来源: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14日


  编者按:提起红塔乡的南潭村,房县人都会记得,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南潭村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小流域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当时的中共郧阳地委认为:南潭之路,是一条根本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的希望之路。在全县上下如火如荼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南潭村怎么发展,向何处发展,成为当前摆在南潭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选题。今年,县委书记张歌莺、县长沈明云先后深入南潭村调研后明确指出,要把南潭村建设成为房县高山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房县的风景旅游景点,房县人休闲娱乐的目的地。为全方位展示南潭的光荣历史和发展前景,从本期开始,本报将推出“红塔乡南潭村发展纪实”系列报道。
  从房县县城出发,沿武神公路(209国道)向南行驶约十四公里,左转进入一通村公路,放眼望去,那满山的碧绿,犹如一条绿色的地毯;吮吸一口,一股清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一幢幢整齐、洁净的农家村舍掩映在青山绿树中。生活在闹市中的我们,此时此刻,仿佛进入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这个美丽的仙境就是房县红塔乡南潭村。
                      南潭精神铸辉煌
  说起南潭村地名的由来,先要从南潭四周的地形说起,南潭四周山丘环绕犹如一条盘踞的卧龙,龙头刚好伸在南潭村的中心地带,传说在地形如龙头的地方曾有一个很大的深潭,潭中住有一位美丽的小龙女,小龙女乐善好施,经常租用一些盘子、碗筷等物品给乡亲们,但是有一个禁忌,就是小龙女在回收租用的物品时,不得偷看和吆喝。当地的几个小青年就想破坏这个禁忌,一天,小龙女出来收餐具时,他们躲在暗处使劲一吆喝,吓得小龙女扭头就钻进深潭,餐具也被摔的粉碎。从此,乡亲们再也租用不到餐具,人们也看不到小龙女了。
  后来,这深潭就渐渐干涸,被改造成一片良田,但是深潭小龙女的故事广为流传,人们也就把这个地方叫做了南潭。
  神话传说是美好的,南潭村的深潭干涸后就被改造成了“良田”,但是上世纪70年代之前,这里却是穷山恶水,所谓的“良田”每年产出的粮食连供应当地居民的口粮都不够。当时,南潭公社有5个村、34个生产队、3600多人,而年产毛粮人均只有400多斤,除去做种子和饲料的粮食外,口粮相当少,只够吃半年的,为了能填饱肚子,南潭公社每年要吃4.5万斤的国家供应粮。“脸朝天,背靠墙,左右两手伸得长。左手要救济款,右手要救济粮”就是当时的南潭的真实写照。
  田里收不到粮食,填不饱肚子,村民们无奈之下,到山上开荒种地、打野味。但是由于南潭管理区的几个村分布于武禹沟水系的5个大山谷、数十条小沟中,不断毁林开荒,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山上开荒,山下遭殃”, 1972年春,在遭受了又一场毁灭性洪灾之后,南潭人民痛定思痛,他们决心改“治标”为“治本”,进行一场改革创新。(未完待续)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