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五抓五保”掀起小麦“一喷三防”热潮-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我县“五抓五保”掀起小麦“一喷三防”热潮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7日

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 刘林报道: 当前,我县小麦已进入抽穗扬花灌浆期,是决定小麦产量关键时期,也是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小麦蚜虫等病虫的高发期,为确保小麦增产、增收,及时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在小麦生长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微肥等混配剂喷雾,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粒增重,确保小麦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县积极行动,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掀起小麦“一喷三防”高潮。
        抓领导,保责任落实。县农业局把开展小麦“一喷三防“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重点,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搞好组织协调督导工作,并制定了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各乡镇政府主要领导重视,主管领导亲自抓,成立防控工作专班,充分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做好防控工作,实行部门负责,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各技术指导小组深入田间地头,指导防控技术,督导防控进程,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抓测报,保信息准确。县植保站从3月上旬开始,就先后深入青峰、大木等小麦主产乡镇,认真搞好小麦病虫系统调查和大面积普查,系统调查6次,大面积普查3次,在青峰白马沟村大面积普查中,麦蜘蛛发生严重,百株虫量500—1450头,超过防治标准。在大木镇普查中,小麦条锈病出现中心病团,并呈现流行态势。通过认真调查,准确掌握了田间病虫发生态势,及时发布病虫发生和防治信息,保证了病虫预报的准确性。
       抓培训,保防控效果。县农业部门组织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开展防控技术示范指导,保证技术指导服务到位。于4月11日在青峰镇举办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观摩会,4月15日在大木镇举办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培训会,详细讲解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发生特点、防治时期、防治方法,向农户发放小麦“一喷三防”宣传单送到农民用中,让农民一听就懂,一看就明,一学就会,提高防控工作水平和效果。
       抓物资,保防控所需。早在2月份,县植保站就认真做好全县小麦面积、农药及施药器械统计工作,计划小麦“一喷三防”面积,划定重点区域开展防控示范,以此推动全县小麦病虫防治工作。选好所用农药,备足防控物资,准备25%三唑酮500kg,先飞一号2000kg,叶面肥400kg,对全县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的120台机动喷雾器共、25台担架式喷雾器全部进行保养、维修,随时待命。
       抓媒体,保宣传到位。为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对小麦“一喷三防”工作重要性认识,提高防控效果,我县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站、手机短信等媒体,及时广泛宣传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发生的危害性和防控的严重性,并开出防控“处方”,真正做到电视有影,广播有声,网站有文,手机有消息。目前,已通过《房县农业消息网》、《病虫情报》发布了《赤霉病发生趋势预报》、《小麦条锈病流行在即 务必迅速展开防治》等信息,在县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滚动播报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发生信息各一次,通过手机短信发布消息5000余条。
       截止目前,我县已经举办防控培训会5场(次),发放张贴《小麦“一喷三防”技术》3000余份,120台机动喷雾器和25台担架式喷雾器全部投入防控工作中,防控面积已达2.5万亩。下一步将抓住时下晴好有利天气,再加措施与力度,争取在4月30日以前完成全县13万亩小麦“一喷三防”工作,为夏粮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