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村级干部的工作,很多人觉得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调解劝架、计划生育、打扫卫生、治安巡逻等,可以说是“操不完的心,干不完的事”。然而,房县白鹤镇长龙村党支部书记赵大武却“乐此不疲”,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大事做,解决了群众一个又一个难题,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也迈出了他顾大家、忘小家、解民忧、帮民富的操心之路。
解难题 不怕苦与累
56岁的赵大武,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总是把上级安排的工作放在首位。今年3月,积劳成疾的赵大武住进了太和医院。当得知谷竹高速公路建设涉及长龙村7户房屋拆迁和30座坟墓的迁移时,赵大武立即向太和医院申请转到房县人民医院就诊,根据病情,太和医院不予转院,他毫不犹豫坚持转院并承诺说,转院后一切责任由自己承担,令医院的医护人员深受感动。“既然在这个位置上,就要服从和服务于重点工程建设”。赵大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针对大部分农户认为,房屋拆迁会动家族的风水,家族的后代不兴旺,国家对房屋的补偿标准低,再建无法承受经济损失等诸多顾虑,打着点滴的赵大武挨家入户给农户做工作说:“谷竹高速公路的建设是房县的重点工程之一,这项工程的建成,不仅能给长龙村和白鹤镇的发展带来机遇,而且对整个房县的跨越式发展起着必然的助推作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随后,全村7户房屋拆迁的农户和30座需迁移的坟墓都签订了拆迁和迁移协议,在全镇乃至全县都起到了积极带头的作用。
解民情 建起“连心桥”
长龙村距县城1.5公里,全村4个村民小组,3800人,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带来诸多的矛盾和问题。曾经担任村调解治保主任的赵大武,一直肩负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基层稳定的重任。
为了做好调解工作,赵大武一直高度重视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他带领长龙村两委不断研究纠纷发生的规律,并且做到提前预防、提前介入,对有可能发生纠纷的苗头,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避免了许多矛盾纠纷的发生。因计划生育多次无理上访的邓某属村上贫困户,住房困难,村两委一方面积极争取,合理解决因计划生育诉求需解决的问题,多次做解释工作;另一方面帮助他筹集资金,解决住房困难的问题。2009年,赵大武帮助邓某解决资金8000元新建三间砖木结构房屋,邓某热泪盈眶的向赵大武表态:“从此决不无理上访。”
促发展 构建新局面
赵大武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对自己的本届任期制定了全村中长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为建设一支精诚团结、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赵大武与村委班子成员坦诚相见,促膝谈心,共同谋划,相互激励,使班子成员克服了等、靠、望的消极思想,焕发出不甘人后的工作热情;为强化村两委阵地建设,赵大武八方化缘,筹措120万元新建一幢8间三层占地1800平方米的村两委办公楼,去年底又投资5万元添置了一套齐全的健身器材为改变该村落后状况,赵大武多方筹集资金80万元硬化了村级环行路9公里,投资50万元硬化灌溉渠9600米,加固河堤400米,建拦河坝一处,使全村800亩水田实现了旱涝保收,投资20万元完善了村小学配套设施;为了提升该村城郊特色,赵大武以改善人居环境为主攻方向,创建了白鹤镇第一个沼气示范村,95%的农户的住房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为了尽快让群众步入小康之路,赵大武和村两委一班人积极发展小龙虾400亩,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可增收100元;大力发展精细菜和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村人平纯收入由2007年的1400元增加到2009年3800元。
在赵大武的带领下,长龙村呈现出健康、快速、和谐发展的局面。2009年度,该村被国家司法部、民政部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村支部连续三年被县、镇授予“五好村党支部”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赵大武本人也多次被市、县、镇评选为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