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随笔④:“临沂精神”感染了我们-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取经随笔④:“临沂精神”感染了我们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7日

图为城水相依、水城一体的宜居城市——临沂

城水相依的临沂夜景

橡胶坝拦截形成的水面,让临沂恍如滨海城市

沃尔沃-临工大型挖掘机停车场

专题十堰党政代表团赴皖苏鲁豫四省五市学习考察

秦楚网讯 记者 阿甘/文  陶德斌/图

马路,双向八车道。路边的围墙后面,是一片一片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车载广播里,不断传来车队引导员的实时解说:“在您的左边,是正在兴建的××项目,总投资××亿元,建成后年产值可达××亿元,实现利税×亿元;在您的右边,是……”10月15日下午,十堰党政考察团在临沂工业新区最大的感受,就是可以真切地听见这个革命老区崛起的号角。

临沂地处沂蒙山区,改革开放前有人形容它为“内货不出,外货不入”,闭塞的交通条件使当地落后和贫困面貌长期难变。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其下辖的9县3区中,还有7个是国家级贫困县。如今的临沂,不仅摆脱了“老少边穷”的形象,还以“水之城、商之都、文之邦”三张名片闻名全国,创造了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临沂速度、模式和经验”。

临沂是怎么干的?短短两个半天的所见所闻,让我们不得不对临沂人竖起大拇指。

做足水文章

临沂市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其中有8条河流在主城区穿城而过。如何把这些资源有效利用起来,既造福百姓,又能提高城市品位?敢想敢干的临沂人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主城区兴建橡胶坝,把水资源保护存储、开发利用起来,把临沂建成以水为魂的最佳宜居城市。

认准了的事说干就于。从世界最长的小埠东橡胶坝,到全国第二的桃园橡胶坝……近年来,临沂一口气修建7座橡胶坝、8道节制闸,人工制造了总计达48平方公里的水域。

橡胶坝拦蓄的大量水源,不仅可以满足市区工业用水、生活用水,还可以有效回补临沂的地下水,确保地质稳定。更重要的是,这48平方公里的水面分布在城区不同区域,一下子让临沂灵秀起来,形成了“城水相依,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河一体”特色鲜明的滨河生态美城。

唱好商贸戏

提到临沂的商贸经济,物流业功不可没,“天下物流,中国临沂”的名片,早已唱响全国。“中国物流之都”的名誉,并非一朝一夕得来的,这当中凝结着临沂人几十年的心血。

临沂的商贸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从一批浙江人摆地摊卖布,到建成第一个西郊大棚卖百货;从政府出台“谁出资、谁受益”的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建市场,到形成规模庞大的市场群,走出了一条商贸脱贫的路子。

现在,临沂市区有各类专业批发市场1004处,去年实现商品交易额1500亿元,商品覆盖6万多个品种,辐射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6日上午,考察团在临沂天源物流、金兰物流两大基地看到,市场里车水马龙,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货车一排排停在各家商铺门前,正在忙着装卸货物;市场内,大型LED电子显示屏上,不断滚动着货物配送信息……其场景跟十堰汽配城没什么两样,只是这里的规模大得多。

孵好工业蛋

临沂商贸物流城虽闻名全国,但大部分产品是外地货,最近几年逐渐有所改观,本地产品比例越来越大,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沂工业园区建设拉动。

15日,考察团在临沂高新技术开发区沃尔沃-临工挖掘机总装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紧张忙碌着,底盘组装、驾驶室安装、履带安装、机械臂安装……售价高达几十上百万的庞然大物,在这种一目了然的场景下,如同组装玩具。在这里我们了解到,该项目2011年2月动工,7月投产,目前已经达到了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和2万台大型高端挖掘机的年生产能力,年可实现产值200亿元,利税35亿元。

据了解,临沂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先后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此外还拥有14家省级以上开发区。这些开发区汇聚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50家,其中产值过百亿元、十亿元分别达到家5家、60家,利税过亿元企业达到45家。可以预见,这些开发区如同动力强劲的引擎,必将助推临沂的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打好民生牌

绿草如茵的滨河大道,秀丽挺拔的高楼大厦,遍布城区的广场绿地,不断完善的城市功能……如果不是这次亲眼所见,我们很难相信“临沂市居民幸福感排名全国第二”这个中科院发布的结果。

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临沂加大了城市建设和民生建设。早在2004年,临沂就提出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的“七成联创”目标,整体推进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目前,除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外,其余均已创建成功。

此外,临沂城乡养老保险比国家规定时间提前一年半实现全覆盖,在全国第一个建成进城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先看病、后交费”新型就诊模式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中心全面推行,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和中国全面小康最具安全感城市。

“临沂精神”触动了我们

短短两个半天的临沂之行,考察团始终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包围着、感染着。

临沂是革命老区,但临沂人没有躺在红色的功劳簿里“等靠要”,而是不声不响地依靠勤劳的双手,早在1995年就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率先脱贫。面对21世纪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瓶颈、阻力和困难,临沂市的干部群众凭借着一种赶超、拼搏的勇气和志在必得的信念,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穷到富的嬗变,令人震惊,引人深思。

考察结束,临沂人给我们留下了“坚韧、善谋、务实、苦干”的印象,暂且就称为“临沂精神”吧,虽然不够全面,但这是我们此行最大的感触。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