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你们了!
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近日
患者雷女士(化姓)专程赶到
十堰市人民医院妇科一病区
为医护人员送来一面锦旗
前不久
雷女士经历了一场
凶多吉少的治疗
在十堰人医多学科团队协作下
这才逢凶化吉、转危为安
恶性肿瘤叠加两种罕见病
让治疗难上加难
雷女士的求医之路从一开始就布满荆棘。检查中,她被确诊为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急需手术治疗。然而,她的身体状况却为这场手术增添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难度。
首先,她是一位极其罕见的“镜面人”,即腹部脏器完全左右反位,这就意味着手术中的解剖结构与常人截然不同,这就需要医生在“镜像世界”中精准操作,对医生的解剖技术要求较高。
其次,她同时罹患罕见的卡塔格内综合征。这一病症导致她长期饱受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折磨,肺功能极差,存在重度通气功能障碍,血氧饱和度常年偏低。脆弱的呼吸功能让手术与麻醉风险陡增,术后能否顺利脱离呼吸机都成了巨大未知。
“患者情况极为特殊复杂,手术本身难度大,叠加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和罕见的解剖变异,每一步都风险极高。”十堰市人民医院妇科一病区主任张毅坦言。
十堰市人民医院妇科一病区主任张毅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十堰市人民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诊疗(MDT)机制。妇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ICU)、呼吸科等科室专家迅速集结,围绕雷女士的病情展开深入细致的讨论,反复推演手术、评估手术风险,模拟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最终,专家团队针对“镜面人”的解剖特点,制定出详尽的手术预案、应急预案和周密的手术方案,为这场“生命闯关”做好周全准备。
精准“拆弹”+精细护理
7日后患者“重获新生”
在多学科团队的精密保障下,张毅带领团队为雷女士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根治术”。面对完全反位的腹腔脏器结构,手术台上的每一步操作都需打破常规思维。最终,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张毅团队顺利完成手术。
然而,这只是雷女士成功“闯”过的第一关。由于呼吸功能极度脆弱,她术后被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得益于术前的充分评估和充足预案,以及护理团队的精准管理,雷女士顺利度过最危险的术后初期,生命体征平稳,仅一天后便安全转回普通病房。
即便至此,真正的考验也并未结束。转回普通病房后,针对雷女士突出的呼吸功能问题,妇科护理团队为她量身定制精细化的呼吸康复护理方案。护理人员24小时密切监测其血氧饱和度及呼吸状况,定时进行雾化治疗、协助翻身、拍背等,并耐心指导她进行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与此同时,副主任医师王任晓每日多次查房,根据患者实时恢复情况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在医护团队的精心呵护下,雷女士的身体状况日渐好转,不仅没有出现并发症,恢复速度也远超预期。术后第七天,经严格评估,雷女士各项指标均达到出院标准,顺利康复出院。
“来之前真的以为自己是凶多吉少,但十堰市人民医院的专家们没有放弃我,这么多科室的医护齐心协力,用高超的医术和细心的照顾,帮我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鬼门关。”雷女士感慨万分。
张毅表示,从多学科会诊的群策群力,到手术台上在“镜像世界”的精准拆弹,再到术后护理的细致入微,雷女士的成功救治,是十堰市人民医院“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深度践行,更是其综合实力与多学科无缝协作能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