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岁的胰腺癌晚期患者,因癌栓完全堵塞门静脉系统,引发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大出血。要止血,必须要进入已经堵塞的门静脉系统——这被誉为介入手术“天花板”的操作,在癌栓上打开通路更是“天花板上的极限挑战”。开通过程中稍有偏差,便可能造成血管破裂,引发灾难性腹腔大出血。面对如此绝境,十堰市人民医院介入科谢兴武团队,以精湛技艺成功穿刺,并在癌栓中开路,为老人打通了堵塞的生命通道。
突发,七旬老人吐血不止陷入昏迷
一年前,张阿姨(化姓)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在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她接受了各种治疗。然而,今年10月1日晚,张阿姨开始断断续续地吐血,并伴有便血。起初家人还抱有一丝希望,但症状持续不止,第二天一早,不敢耽搁的家人紧急将其送往十堰市人民医院。
入院时,张阿姨已处于重度休克状态,生命体征极不平稳。检查结果更是触目惊心:她的血红蛋白已降至极低水平,不到正常人的一半!“正常人血红蛋白应在120g/L以上,她来的时候只有不到60g/L,这意味着她体内血液已经大量流失。”会诊医生张正宇语气凝重地说。
病根,癌栓堵塞“交通要道”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凶险的大出血?紧急检查发现,是胰腺癌侵犯了门静脉系统。“这是胰腺癌引发的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属于典型的肝前性门静脉高压。”谢兴武解释,简单来说,就是胰腺肿瘤侵犯了门静脉系统这个关键的“交通要道”。
检查发现,癌栓恰好位于门静脉主干、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的交汇处,且范围较大,导致肠系膜上静脉近段、脾静脉近段,门静脉主干完全梗阻。
“正常情况下,从消化道和脾脏回来的血液都要通过门静脉这个主干道回流到肝脏。”谢兴武打个比方解释道,“现在主干道被癌栓完全堵死,血液无路可走,膜上静脉和脾静脉的血只能逆流到食管胃底静脉,最终导致两处破裂出血。”
难上加难,“挑战”癌栓上穿刺
病情明确后,唯一的选择就是通过介入手术止血并开通堵塞的血管。然而,手术难度超乎想象。
“常规的TIPS介入手术,只需要穿刺门静脉,就已经被誉为介入手术的‘天花板’,而这次我们需要在癌栓里面打开一条路才能达到‘责任血管’,难度更是大大增加了。”谢兴武坦言,相较于相对柔软的血栓,癌栓韧性高,开通难度大,就像是在岩石上打洞。更危险的是,癌栓侵犯导致血管壁脆性高,开通中导丝导管一旦方向出现偏差,就可能导致血管壁破裂引发大出血,后果不堪设想。
同时,患者的高龄更是增加了手术风险。70多岁的老人,身体耐受能力差,再加上长期癌症消耗,身体状况本就堪忧。
迎难而上!三小时手术打通“生命通道”
面对复杂病情的挑战,10月2日,在完善所有术前准备并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张正宇、谢兴武等专家决定迎难而上。术中,谢兴武手持导丝导管,小心翼翼地探索,寻找着仅存的一丝生命之光,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极其轻柔,毫米级的推进,角度微妙的调整,都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精准的判断。然而手术中,张阿姨处于断断续续的吐血状态,***一直不断变化,让本就难度较大的操作更是难上加难。
“过去了!”凭借着丰富的穿刺经验和娴熟的技术,手术团队成功穿刺,并顺利通过了脾静脉癌栓,到达食管胃底静脉。团队立即注入栓塞剂,成功将出血的“责任血管”栓塞。紧接着,手术团队又退回导管,再次通过肠系膜上静脉癌栓,栓塞住了另一处出血血管。
随着两处出血血管被成功栓塞,令人欣喜的变化出现了——张阿姨不再继续吐血了!
止血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开通被癌栓堵塞的血管,否则高压状态很快会再次引发出血。手术团队将一枚支架精准放置在癌栓堵塞的部位,重新建立了血液流通的通道。当支架成功释放的那一刻,堵塞已久的门静脉系统终于恢复了正常的血液流动。
经过3个小时紧张的手术,手术顺利成功完成。术后,张阿姨的门静脉高压症状显著缓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情况得到彻底控制。术后第二天,张阿姨便转回普通病房,经过1天的观察,顺利出院。
十堰市人民医院介入科自2018年成功独立完成首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起,便正式开启了门静脉高压症介入治疗领域的自主探索之路。这台手术不仅打破了此前对外部技术支持的依赖,更成为科室在该细分领域深耕发展的“起点里程碑”。在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科室在以谢兴武主任为首的门静脉高压团队以临床需求为核心,围绕手术安全性、疗效稳定性与并发症控制三大核心目标持续攻坚。针对不同患者的肝脏基础功能、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合并症差异,逐步优化手术操作流程,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反复临床验证与迭代升级。
如今,科室已构建起一套覆盖“预防-诊断-治疗-随访”全流程的完善门静脉高压症介入治疗体系。该体系不仅能高效应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腹水等常见且危急的并发症,更可精准处理合并肝功能衰竭、门静脉血栓、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复杂病例,通过TIPS、经皮肝、经脾穿刺门静脉栓塞术(PTVE)、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经球囊导管阻塞下逆行曲张静脉闭塞术(BRTO)等多元化介入技术的联合应用,为不同病情的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显著降低了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的死亡率与复发率,为区域内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提供了更优质、更安全的医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