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全省生物制造产业科产融合对接活动10月15日在武汉市举行,推动我省生物制造在食品制造、医药健康、绿色农业、生物材料等领域创新应用,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学家邓子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先恩,亚太地区肽类物质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陈栋梁,工业和信息化部、省人民政府、省经信厅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县委副书记潘洪莉就房县生物制造产业做交流发言。
潘洪莉说,近年来,房县聚焦省委支点建设任务,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绿色生态为导向、产业倍增为目标,立足县域资源禀赋,深耕生物制造蓝海,在科产融合上作出了有益探索,先后荣获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省级创新型县、科技创新进位显著县等称号。坚持挖掘绿色潜能,瞄准高层次产业赛道。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发展34.5万亩,拥有野生中药材2518种,蕴藏量348万吨,被誉为“华中药库”。依托道地中药材核心产区优势,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抢占生物制造万亿市场风口,构建了以合成生物为主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涵盖生物提取、现代医药、健康食品、酿酒发酵等多个领域,全县生物医药产业规上企业达20余家,综合产值达50亿元。坚持积蓄发展势能,培育高质量科创项目。房县精准绘制产业图谱,靶向招引重点企业,先后建成合成生物创新城、生物医药产业园、中药材交易中心等项目,引进培育葵花药业、陵州药业、赟天生物等龙头企业。创新院士领衔、国企注资、科企控股、沪研县产的“飞地智创”模式,投资50亿元建设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合成生物专精园区,目前一期项目已经投产,预计未来两年将全部投产达效,产值突破百亿规模,税收达到10亿元。坚持激活科创动能,推动高价值成果转化。打造以“用”为导向的科创平台,投资6000万元组建上海产业研发中试中心,汇聚30余名国内外微生物领域顶尖人才,获得国家专利24项。团队研发的碱性蛋白酶,打破了洗涤核心原材料被国外长期垄断的局面。聚焦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与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联合搭建黄精研究院和院士专家工作站,攻克了中药材提取、黄酒降糖保鲜等技术难题20余项,开发黄酒黄精药食同源产品50余种,房县黄酒首次实现规模化出口,荣获“中国黄精生态名县”称号。目前,正积极推进合成生物技术与绿色生物制造中试基地,致力于打造全省领先的生物制造研发中心。坚持提升服务效能,强化高水平政策供给。组建生物制造产业服务专班,全方位提供生产要素保障。在用地审批、企业融资、人才引育等方面,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引进专家人才在房县创业发展。房县将坚决落实省委“51020”现代产业集群战略,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持续完善生物制造产业链条,奋力冲刺中部百强县,以房县节点之为服务全省支点建设。
本次活动中,邓子新等院士、专家围绕《依托合成生物学撬动生物技术创新与创业》、《生物制造国家政策方向》、《食品合成生物学在合成食品中研究进展与应用》等作主旨报告。湖北大学与房县合成生物创新城、湖北佶凯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签定《共建合成生物学产教融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活动还以视频的方式对国家级、省级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进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