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民绿色低碳生活行为规范》解读①:科学膳食,按需备餐-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十堰市民绿色低碳生活行为规范》解读①:科学膳食,按需备餐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7日

开栏语:7月7日,十堰市发布《十堰市民绿色低碳生活行为规范》,用简短的430字,从10个方面对市民绿色低碳生活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即日起,秦楚网开设专栏,对规范内容逐一解读,以便市民深入理解规范,自觉践行规范,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社会生活新风尚,为加快建设十堰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

规范内容:科学膳食,按需备餐。清淡饮食酒适量,公筷公勺更健康。剩菜打包不浪费,用餐节俭要光盘。

解读:在我国,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数量庞大。他们饱受“三高”——高血脂(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之苦。“三高”患者就医时,总会被医生强调,要调整饮食来配合治疗。为了预防和控制我国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今年发布了《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提出了通过调整日常饮食来控制“三高”的营养健康建议。高脂血症多与不合理膳食有关,如过量饱和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摄入等。合理膳食可以通过调节血脂、血压或血糖等危险因素,从而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清淡饮食的特点是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味道清淡平和,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比较适合老人、小孩及口味清淡的人群,尤其是高血脂、肥胖、胃肠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过度饮酒十分不利于身体健康。长时间的饮酒过度,主要影响以下三方面的器官,一是胃肠道,导致胃溃疡、胃穿孔的出现。二是肝脏,造成肝硬化。三是头部,造成脑出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适量饮酒,倡导“文明聚餐、适量自愿饮酒”。

十堰市为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发布了《文明餐桌公筷公勺倡议书》,并印发《十堰市“公筷公勺制”“十进”工作方案》,要求“公勺公筷制”进媒体、进单位、进食堂、进餐饮行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支部、进校园、进公共场所。《十堰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十条也要求公民在合餐时使用公筷公勺。使用公筷公勺具有下述好处:一是干净卫生、预防疾病。围桌共食、不用公筷,这种看似亲密无间的就餐方式,增加了疾病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风险。就餐者中的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可随着围桌共食中来回“穿梭”着的筷子将疾病传播给其他共同就餐的健康人群。二是减少浪费、文明餐饮。正是因为使用公筷,所以菜肴都没有被各种唾液所污染,没有吃完的,就餐者尽可以放心打包回家。减少浪费的同时,还培养了人们环保节约的习惯。因此,我们在家庭生活以及外出聚餐时坚持使用公筷公勺,并提醒身边人使用公筷公勺。

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要求杜绝公务活动用餐浪费、推进单位食堂节俭用餐、推行科学文明的餐饮消费模式、减少各环节粮食损失浪费以及推进食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021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开展粮食节约行动”的部署要求,推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将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等要求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内容。《十堰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十二条也提出公民要养成爱粮、节约习惯,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在家还是去饭店,要根据食量和用餐人数确定饭菜数量,不讲排场,不攀比浪费,不暴饮暴食,珍爱粮食,尊重劳动,做“光盘行动”的践行者。(康露馨)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