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 王秀玲 张平 报道:西关印象作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是展示房县城市形象的名片,也是体现房县文明建设的一扇窗口。
西关印象通过设置文明标识、志愿者引导和优化服务等方式,向四海游客展示我县良好的城市风貌和文明风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文明树新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遵德守礼、文明旅游等创文标语在景区随处可见;LED屏幕滚动播放创文及建设文明旅游景区的宣传标语,营造了浓厚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氛围。
为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规范我县旅游市场,房县人民法院成立专业文旅法庭,并在西关印象景区设立了文旅项目法官工作室,既让游客的合法权益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维护,又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志愿者们通过现场对话,向往来的群众和游客积极倡导文明旅游、绿色出行,呼吁广大游客在旅游中践行文明,动员和引导大家做文明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让美丽风景与文明旅游同行。
文明旅游不仅是景区的文明,也是游客的文明。行在景区内,游在景观中,游客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景区密不可分。
文明旅游呼唤文明游客。
西关印象通过线上线下积极开展了文明旅游系列活动。
我们外出旅游,除了赏美景,品美食,放松心情,陶冶情操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景点里展现自己的文明和素养。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走出家门,人人都是名片,一言一行代表着个人的形象。我们每一次的出游,都是一种体现素质和修养的过程。
我们应该自觉做一名文明使者,努力提升自己的文明修养,让文明成为每个人的“标配”。旅游中,在憧憬星辰大海、诗和远方的同时,着重带上文明,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把文明抒写成最美的诗篇。
让每一个正在途中或即将踏上旅途的人,都能尊重并遵守文明之约,做一个“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回忆,什么都不带走”的文明出行人,让自己成为旅途中的一道美丽风景。
现在,游客的文明素质显著提高。参观时遵守秩序、不在公众场合吸烟、拍照时相互等候礼让,垃圾不落地、赏景不留痕、参观不喧哗等旅游规范,正逐渐成为很多游客的自觉行为。
在西关印象,爱护环境、文明旅游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怡人的景色、和谐的氛围、文明的游客构成了西关印象景区最美丽的风景。
西关印象是一条从旧时光穿越而来的老街,它是千年房陵的缩影,有着房县最深厚的文化底蕴,沉淀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气息。
沧海桑田,难掩光芒;砥砺千年,熠熠生辉。西关印象在动与静中绽放着岁月的魅力,成为房县一张闪闪发光的“城市名片”!以光彩照人的容颜和丰蕴沉静的气质笑迎八方宾朋!
作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西关印象,白天是流动的“人文博物馆”,晚上是霓虹闪烁、人潮涌动的景区。
西关印象古建筑风格独特,一砖一瓦都透着历史的厚重。穿行其中,仿佛走入时光隧道,有种瞬间穿越的感觉。目光所及都似丹青画卷里的惊鸿。明清风格的亭台楼阁,清风明月、花木流水,行行复行行的回廊幽巷,迭迭复重重的馆舍店铺。忽而飘过一两名如花似玉、身着华美汉服的窈窕淑女,惊为天人。
西关印象,以诗经文化、黄酒文化、忠孝文化、茶马文化等特色文化为地标,围绕“城市会客厅”和“全域旅游集散地”两个核心布局,精心打造。再现昔日商贾云集、会馆林立、戏楼亭台的繁华街景,从建筑外观上重檐叠角、青砖黛瓦、木屋木楼的容颜,街道两旁绿荫斑驳、花团锦簇的繁华景象,全面演绎着“中国诗意生活·微度假目的地”。
西关印象是千年前茶马古盐道的华丽转身,是彰显房陵的底片,是激活历史的芯片,是一部在当下时空中,时刻被描绘渲染、被书写演绎的精彩曲目,是房县文明个性的最大印记。秦时明月仍在,四季亘古轮回。吹的是远古的风,但阳光有了今天的明媚。历史文化的途径里,注入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商业能量与时尚潮流。
夜晚的西关印象霓虹璀璨,游人如织。街区古建堪称艺术瑰宝、全国各地商业琳琅满目、诗经演艺美轮美奂、民俗活动精彩绝伦、非遗文化在此活化、传统文化与新国潮碰撞出夜游西关的火花。
灯火阑珊下,漫步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西关印象,绚丽多彩的街巷里散发着浓郁的诗经文化气息,飘荡着封疆御酒的醇香,潺潺水声在耳边流淌,仿佛瞬间梦回大唐。一栋栋沿街而建的房屋古色古香,挂满了各式灯笼,华丽的油纸伞巷令人惊叹,百戏楼流光溢彩的灯光秀火热上演,茶马街人潮涌动,美食嘉年华激情燃爆。在欣赏国潮电音节、汉服巡游的同时,住一晚“怡程酒店”和“颂风雅舍”民宿,香甜惬意;着一身“风雅颂”和“古衣坊”华服,随风飘逸;品一口“老舍茶馆”和“一品堂”清茶,香气四溢;喝一杯“黄酒工坊”和“庐陵王酒庄”黄酒,沁人心脾,回味悠长;唱一首“麻吉酒馆”和“静姝清吧”老歌,回味“我在西关印象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