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记者 秦珊珊 通讯员 吴勇星 报道:眼下正值春耕春种的关键时节,房县土城镇依托本土资源,因地制宜,抢抓农时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科学有效的产业发展之路,带领当地百姓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良好局面。
早上9点,记者在土城镇黑木耳种植基地看到,数十名村民正在黑木耳基地进行土地平整、挖沟等,一派忙碌的景象。穿山堰村个体户张宇告诉记者,他从2019年开始种植黑木耳,到现在有四五年了,每一年春、秋季种10亩地、10万包,每一季木耳要采5到6茬,全年两季总共加起来能销售干木耳2万~2.2万斤左右,每斤批发在36元左右,零售75左右。穿山堰村个体户张宇说:“种植黑木耳这几年,收入还是不错的,比在外面打工要强不少。”
记者注意到,一排排黑木耳菌棒整齐有序摆放在周边的田地里,菌棒上面长满了黝黑的“小耳朵”,一朵朵鲜嫩的黑木耳长势旺盛,黑木耳和白色的菌棒形成鲜明对比,场景十分壮观。张宇告诉记者,由于近期气温不断上升,适合黑木耳生长,现在种植的黑木耳20天后开始有收成,等待烘干就可以进行第一波销售了,木耳的销售渠道主要是在本地的一些经销商和外地的经销商,他们自己上门来收,木耳现在是不愁销。
黑木耳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平地、消毒、铺地膜再到转孔、运送菌棒等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工,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据了解,当地女工80元一天,男工是100一天,一天工作八、九个小时,采木耳是按时间一小时8块钱算。
张宇表示:“带动当地村民务工收入在10万元左右,加上村里还有一户种植木耳,我们两户一起能带动村里老百姓收入在20万左右。”
村民 代满菊说:“我们这些民工在这里打点闲工,早上7点半上工,中午11点半下班,下午1点开始,晚上6点放工,一天80块钱,一年大约能做三四十个工,可以赚到3000多块钱左右,贴不下家用,买点油盐强一些。”
近年来,土城镇围绕全县“七大产业链”发展布局,以通省村辐射带动全镇有条件的村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已带动塘埂、葛坪、穿山、白鸡、黄泥、马蹄等多个村生产黑木耳1000万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