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逝子故 不幸男子抱养遗弃女童
今年56岁的叶章银,是红塔镇南潭村一组农民,1980年,他与当地女子沈吉梅相恋结婚,一年后妻子怀上了孩子。正当他沉浸在初为人父的喜悦中时,妻子不幸患病,带着肚子里的孩子离开了人世,好长时间叶章银一直活在深深地痛苦之中。此后,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叶章银也就没有想过再要结婚生子。
1997年4月的一天,天气还没有转暖,叶章银到县城办事,在路过南街皂角树的时候,他遇见了被遗弃的兔唇女童,也就是他现在的养女叶琼。当时的小叶琼只有4个月大,由于天气寒冷,又一直没有进食,躺一个纸盒里哇哇大哭,由于孩子有残疾,一直没人领养。望着幼小的孩子,失去妻子和孩子的叶章银心里很不是个滋味。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愿望,要给这个弱小的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于是叶章银就把这个可怜的孩子抱回了家,并给她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叶琼。
艰辛哺育 残疾养女沐浴爱的阳光
刚到家的小叶琼正是吃奶的年龄,但贫困的叶家当时连饭都吃不饱,那里还有钱买奶粉呢!为了养活孩子,叶章银将快70岁的老母亲接到家中照顾小叶琼,而他自己则背井离乡去了河南一家砖厂,当起了烧窑工人。
烧窑的工作非常辛苦,一年四季都必须守在高温炉旁,长时间忍受高温、灰尘和烟雾。回忆起当年的生活,叶章银说:“当时的小叶琼要吃奶粉,为了不让她饿肚子,我不分昼夜的加班。工作虽然辛苦,可只要想着家里还有一老一小在等着我寄钱回家吃饭,浑身就充满了干劲。”但就是这样,拿到手中的钱也少的可怜,叶章银寄回的血汗钱有时还填不饱老少两人的肚子。由于买不起足够的奶粉,小叶琼常常饿得哇哇大哭,这时奶奶想尽办法,捣菜泥、熬米粥,尽量让小叶琼多吃一口饭。
生活一直磕磕绊绊,充满艰辛,在养父和奶奶的细心照料下,小叶琼终于一天天慢慢长大,由于没钱治疗,兔唇手术直到今天也没有做,提起这叶章银难过的直掉泪,只怨自己没有用。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小叶琼初谙人事的时候,邻居们就常常看到幼小的她跟在奶奶后面帮忙提水拿东西,就算炒菜,她也要搭着小板凳学艺,想要早些为奶奶分担一些辛苦。到了入学的年龄,养父把她送到了十几里外的南潭小学读书,由于离家远,又都是山路,来往完全靠步行,每次来回要走3个多小时。望着别的小朋友都有家长接送,年幼的她是多么的渴望远在他乡打工的父亲也能有那么一两次机会来接送自己。觉察到她的想法,年迈的奶奶常常不顾自己的身体和年纪,步行十几里路接送小叶琼。
厄运当头 稚嫩双肩担当反哺之美
屋漏偏逢连阴雨。正在家庭生活开始慢慢地好起来的时候,2009年春天,奶奶突然感到身体乏力、吞咽困难,医院检查确诊为食道癌晚期,听到这个消息后,叶琼感到万分无奈,可是无助的她还不知道还有更大的不幸在等着她,远在他乡的叶章银得知了母亲的病情后,突发脑溢血,一条腿已经失去了知觉,丧失劳动能力。这个家庭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一时陷入了绝境。
红塔镇党委政府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伸出援助之手,为叶章银办理了低保救助,每个月为他提供150元的生活费;学校也为叶琼免去了书费和部分生活费,可这些援助对于这个不幸的家庭只不过是杯水车薪。面对这个情况,当时只有13岁的叶琼,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洗衣做饭、挑水打地,不让病危的奶奶多做一点体力活。
2009年冬天,奶奶离开了人世,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只剩下叶章银和叶琼两人。13岁本应是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龄,但为了生活,她常常是一放学,便匆匆回家,替养父泡脚按摩、劈柴挑水、生火做饭
为了更好地照料偏瘫父亲的生活,她常常去山上捡干枯的树枝,把它们扛回家劈成小节,放在灶边摆好,方便父亲烧火做饭。冬天洗衣服,一双小手冻得红肿。每次上学前,叶琼都要沿着坑坑洼洼的山路下山提水,由于山路不好走,每次只能提大半桶水,跑上十多来趟才能将水缸装满。艰辛的生活让叶琼更加明白了学习的重要,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茅。
为了减轻叶琼的负担使她能安心读书,今年养父叶章银决定要去当地的福利院。可就在他和小叶琼商量的时候,叶琼拉着父亲的手哭诉着说,“爸爸,您不能走,我不会丢下您不管的,只有您在,我们家就还是一个完整的家。”
现如今,父女俩仍住在三间快要倒塌的土坯房子里,没有像样的衣服,没有电视电脑,家徒四壁,但15岁的叶琼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微笑,命运的坎坷已让她懂得了什么是坚强,只有坚强,生活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