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 王超亿 彭景洋 报道:光阴荏苒,岁月从指间悄然流逝,我依然清晰的记得第一次踏进烟草的大门,是陌生,是茫然。当听到第一任启蒙老师戴利平,说他已经在烟叶技术员岗位上工作了十余年的时候,青春年少的心依然充满了不解和疑惑。
在我也经历了十余年之后,辗转于不同的烟区,看到烟区拔地而起的一幢幢新房,听到烟农增收后的朗朗笑声,我也渐渐释然。
2006年7月,我在竹溪县桃源烟叶站工作,驻茂古坪村,记得当时,在代利平师傅指导下,我给烟农孟兴福指导烤烟生产,当时还是土烤房,房内四层,两层楼房高。但是这种土烤房上炕是个难题,两个小伙子从中午开始上炕,要到下午快天黑的时候才能装炕完毕,“好在年轻,要是岁数大点,烟叶装炕就是个难题!”当时才40多岁的孟兴福说的话,我至今记忆犹新。
两层楼房高的土烤房
2009年5月,因工作关系,我到房县西坪烟农合作社做职业经理人,烟叶技术指导也是我的份内工作之一。彼时的西坪村是全省现代烟草农业试点之一,只见一片片烟田整齐划一,一幢幢卧式密集烤房并排在一起,配备有编烟、晾烟等功能区。
烘烤季节,装烟上炕的时候,一个人,两个来小时,就能把一整炕烟叶装填完毕,而且比土烤房鲜叶量多三倍。
也就两三年的时间,烤房就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从土烤房到卧室密集烤房,从一间烤房到并排联建,并发挥着编烟等功能。那时候烟农的户均面积,已经发展到了15亩左右的样子。
并排联建卧室密集烤房
但是到烘烤的时候,烟农也有难言之隐。烘烤期间,烟农把床支到烤房跟前,半夜每2个小时就要起来给烤房烧火,要是大排湿的时候,整夜都睡不好觉。
为了解决烘烤燃料问题,我作为合作社职业经理人,提出了用煤烘烤的方案,并得到合作社理事会全票通过。先是散煤,烟农反映散煤烧不尽,浪费大,我们又引进一台套煤球机,总之,只要是烟农的诉求,我们都认真的对待并着手解决。
2015年底的时候,因工作关系,我到土城烟叶站从事具体的烟叶生产指导工作,烘烤还是我最牵挂的事情,此时煤球已经使用的很少了,改用含硫量较少的焦煤,烟农夜间休息时间也多了起来:从最初的整夜不能休息,到夜间只用起来一两次。
2018年底,我回到机关工作,经常有下去采风的机会,烟叶烘烤也是我的关注点之一。
前段时间,我去了房县门古寺镇项家河村,密集烤房变成了活动板房,保温效果更佳,烤房烤火区域,增加了生物质烤炉。村书记方必春穿着寸衣,打着领带向我们介绍生物质烤房的好处:自动送料,智能控温,无烟尘,火力大,温度平稳……,眉飞色舞间,我都忘记了他还有一个身份---种植30亩烟叶的烟农。
方必春告诉我,现在的生物质烤房,配备有物联网设备,温、湿度曲线、烘烤状态,在手机上一览无余,不需要在现场。同时遇到异常情况,手机上会第一时间提醒。
新式生物质烤房
十余年间,我印象中的土烤房现在见到的很少了,卧式密集烤房也逐步演变为生物质颗粒烤房。装烟量较土烤房增加了3倍多,烟农户均面积也从当初的10亩,增加到现在的30亩,烟农户均收入,从10余年前的4万元,发展到现在的12万余元。
现在到烟区,更多的是像方必春这样的职业烟农,他们穿着寸衣打着领带,而我曾经服务的孟兴福,现在应该60多岁了,不知道他是否还在种植烟叶,享受着烟草发展成果呢?
烘烤方式的改变,只是现代烟草农业产业链上一个微小的变化,烟草公司从土地整理、烟叶育苗、移栽、大田管理、采烤一体化、智能烘烤、专分散收等等,无不展现了烟草人对烟农减工降本追求。作为烟草的一员,我是骄傲的,我们在为烟农减工降本,快乐种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现在时常想起和我师父在一起的点滴:半夜两三点钟,一座烤房一座烤房的观察温度,叮嘱烟农不要掉温。但那已经是过去,现在生物质烤房旁,少有烟农身影,一部手机,就能烘烤出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