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地的丰收 ——记房县农业农村局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陈久传-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为了大地的丰收 ——记房县农业农村局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陈久传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7日


◎ 丁 瑞

著名诗人艾青曾充满深情地吟道:“为什么我 的双眼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作为山村之子,陈久传自幼便对土地怀有割舍不断 的情怀。立志献身农业,既是县人大代表陈久传儿 时的梦想,又是他毕生的追求。

陈久传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我是山里的孩子,学习和应用农业技术,就是为了报答生我养我 的这片土地。” 这是陈久传常说的一句话,是他的信念。这份信念,犹 如一颗种子深埋在他内心深处,饱满而充满活力。多少个春夏秋冬,他 跋山涉水,穿行阡陌,躬耕田亩,汗水与风雨交织,脸庞上写满了岁月 的沧桑,头顶上的黑发日渐稀疏,鼻梁上的眼镜度数一圈圈加深,韶华 在奔波劳累中悄然逝去,而为了农民丰收而奋斗的信念却日益坚定。

出身寒门,立志成才

野人谷镇与五台林场之间有一条原始溪流木瓜河,木瓜河的中游有 一自然村落因一方形如鱼头的巨石而得名鱼鳃村。这里河水潺潺,绿树 成荫。勤劳淳朴的村民依河而居,千百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1967 年 7 月,陈久传出生于鱼鳃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穷人的孩 子早当家,在无情的自然灾害和缺衣少食的艰苦岁月中,陈久传边上 学边帮父母挑水、砍柴、务农,半工半读似的念完小学、初中和高中, 1986 年 7 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北农学院。受家庭条件限制,陈久传 每月只有十几块的生活费,时常以稀饭馒头咸菜度日,甚至几个月不知 肉味。

童年的小伙伴们还未念完中学便已辍学在家,早早地拿着锄头当起  了农民。陈久传深深体会到,一个穷山沟里的孩子千里迢迢地来到古城  荆州读书是何等的不容易,他意识到自己背负着沉甸甸的责任,深感  不读书无以报效父母和国家。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 是人生价值观确定和成形的关键时期。幽雅的校园中,有人花前月下、 海誓山盟,也有人闻鸡起读、挑灯苦读。而陈久传无意享受风花雪月、 岁月静好的美妙时光,一心只想早日完成学业,用所学的农业知识回报  生他养他的家乡。白天,他认真聆听老师们的授课;晚上,他再把笔记  翻看一遍,温故知新。夏天,他手摇蒲扇端坐在床头看书;冬天,即使  窗外下着鹅毛大雪,他也要偎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研习到深夜。无论校  园外边的世界多么精彩,他总是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句至理名言来激励自己。

寒窗苦读终不悔,学成归来酬故土。1989 年 6 月,陈久传以优异 的成绩从湖北农学院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毕业,分配在房县农业局原 种场当技术员。当天晚上,老场长特意安排食堂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 又买了几瓶粮食酒为他接风。饭桌上,老场长端起酒杯语重心长地勉 励陈久传说:“小陈啊,你这大学生来我们农场里工作可算受委屈了, 基层的农业技术活路非常辛苦。但国家培养你们这样的大学生也不容 易,你一定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为农民的增产增收 做出贡献。” 几年所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陈久传不禁心潮澎湃、感慨 万千,一种发自内心的豪情和责任感油然而生。于是,他端起酒杯开怀

畅饮、欣然一醉。夜里,陈久传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背着黄挎包走在 乡村,走在田间地头,为农民讲解农业增产技术和农业科普知识,一望 无际的苞谷林长势喜人,宛如连绵不断的青纱帐,绿得一往情深;大片 的稻田泛起了金黄,沉甸甸的稻穗乐弯了腰。清风过处,稻穗沙沙作响, 宛如一串串风铃,奏响一支欢快愉悦的乐曲,昭示着一派丰收在望的喜 人景象……

俯首躬耕,情系三农

在同事和群众的心目中,陈久传不单是一个普通的农业技术员,还 是一个一专多能的“搞匠儿”,茶叶研制、苗木生产、小麦水稻玉米制种、 土壤肥料新技术应用推广等农业技术样样精通。

1991 年 10 月,千里房陵的山乡田野一片金黄,宛如一幅美丽的秋 收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陈久传因工作扎实、能够吃苦耐劳,被局里任 命为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副站长。次年,陈久传面对鲜红的党旗,右手握 拳,一字一句许下铮铮誓言,把“忠诚”二字镌刻在内心深处。

1997 年 3 月,在房县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大会上,局党委任命陈久 传为苗木良种场场长。在苗木场工作期间,陈久传除了全面负责场里的 行政事务以外,还主抓茶园管理和茶叶制作。几年间,他潜心研究茶 叶制作工艺,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功夫不负有心人, 新茶品研制成功。1998 年,由苗木场研制的“房州毛尖”茶获得中国 农博会茶叶金奖,连续多年获得十堰市茶叶评比金奖。为确保全县低效 果林改造,巩固林果在农业产业中的作用和地位,作为场长、农艺师 的陈久传四年间走南闯北引进果树品种 17 个,指导本场生产各类苗木 110 多万株,为我县的林果产业及退耕还林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山不转水转,2001 年 10 月,经农业局党委安排,陈久传回到了阔 别十年之久的原种场。不过这次他已不再是场里的普通技术人员,而是 负责场里全盘事务的场长和农艺师,主抓制种工作。几年间,陈久传坚持以“创新科技、服务三农”为宗旨,指导全场技术人员生产水稻杂交 种 12 万斤,玉米杂交种 20 万斤,小麦原种 24 万斤。种子是一种具有 生命力的特殊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必须物质,是实现农 作物高产优质的核心保障。农谚说 :“种子不好,丰收难保;种子不纯, 坑死活人。” 为不让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受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陈久传 始终把质量放在制种工作的首位,场里每生产一批种子,他都要进行严 格的质量检验,决不允许不合格的种子流向市场。

时光就像一条永不停歇的河流,匆匆地从人们身边悄悄流过。转眼 到了 2005 年三月,在这个春意盎然、万象更新的季节,房县农业局党 委再一次进行人事调整,陈久传受命担任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这也是 他从事农业技术生涯的重要时期。土壤肥料工作站主要承担全县耕地质 量保护提升、化肥减量增效、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及监测评价、土壤常规 检测及农用肥料养分检测等工作,土肥站技术人员可以称得上是耕地的 营养师。

房县是农业大县,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但长期以来,不合理施肥  浪费了肥料,污染了环境,造成土壤板结、酸化,土质下降;而农民为  了保持产量,不断加大施肥量,形成恶性循环。测土配方施肥势在必行。 测土配方施肥就是先化验土质,再给厂家提供化肥生产配方,使生产  出来的化肥起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让农作物吃上“营养餐” 的作用。多年来,陈久传为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奔波于 100 多个耕地  质量监测点,采样化验、查看苗情长势,长年累月劳作在田间地头。

2016 年春,门古寺镇秦口村农民郑平富因在市场上买了几袋外地 生产的低质复混肥给苞谷苗追肥,导致五六亩苞谷苗出现烧苗现象。镇 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电话请求陈久传到秦口村给予技术指导。陈久传 到达现场查看了苞谷苗情后,立即对症开出“处方”,让郑平富对苞谷 苗进行灌水,加快肥料溶解以降低土壤中的肥料含量。这一方法很快起 了作用,五六亩即将枯萎的苞谷苗被陈久传给扳了过来,郑平富当年喜 获丰收。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 800 亩水稻就是陈站长帮 我们搞了测土配方施肥,每亩增产三四百斤,亩产达 1600 斤,每亩能 增收 500 元,这对我们种粮户来说可是高产高收啊!” 红塔镇朱湾村种 植大户朱胜利高兴地说。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现代科技含量较高的课题,房县从 2007 年开 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陈久传团队的努力下,全县推广配方施 肥面积总计近 744 万亩次,配方肥施面积达 294 万亩,配方肥施总量达 16000 多吨,技术覆盖到水稻、玉米、小麦、蔬菜、果茶、烟叶、药材 等作物,肥料利用率和作物产量稳步提高。

“要为老百姓造福,还必须送给老百姓听得懂、用得上、效果好的 技术。” 陈久传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强化测土配方施肥技 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推广应用,陈久传组织举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培训班 30 期,培训技术骨干 1500 人次,培训农民 15000 多人次,培训 肥料营销人员 300 人次,发放培训资料 70 多万份。据统计,我县主要 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 95% 以上,农用化肥用量逐年减少 10% 以上,实现肥料利用率提高 3-5%, 作物平均增产 8.9%, 亩平节 本增效 25-40 元。

“以前稻田有水踩下去也硬邦邦的,现在一脚下去脚底下泡乎乎的, 每亩比用化肥省钱约 100 元,种出来的有机无公害谷子比别人卖得价高, 里外里每亩能增收 400 元,去年我们合作社 1000 亩约增收 50 万元,这 得感谢陈站长无偿提供的绿肥种子和三天两头的技术指导。” 土城镇穿 山堰村湖北广艺生态种养殖合作社社长陈德根高兴地告诉笔者。

通过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的实施,我县主要作物测土配方施 肥技术覆盖率达到 95% 以上。如今,房县绿肥种植面积累计达 11 万亩, 土质明显改善,地力大幅提升。陈久传说,虽然农村还很穷,农民还很苦, 农业还比较落后,但我相信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粮食稳定增产, 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农民致富梦一定会实现。

春华秋实,岁月如歌

陈久传,这位朴实无华的农业技术员,胸怀对农民的无比赤诚,对 大地的无限眷恋,对农技的无尽痴迷,致力于全县土壤肥料的研究与推 广。他风里来雨里去跑遍全县 20 个乡镇 305 个行政村(社区),摸清了 全县土壤类型和养分现状,建立了全县耕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和耕 地地力评价系统,为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精准施肥,促进农产品提质增 效,确保农业生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发挥了重 要作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陈久传凭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先后完成《湖 北省农田建设农艺工程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十堰山地测土配方施肥 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项目研究,并分别获得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成果 奖”、湖北省科技厅“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项奖励。在课题研究过程 中 , 陈久传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记录了大量的笔记,主笔编写了《房县 耕地地力评价》《房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汇编》等论著,其中《十堰市城区耕地土壤养分变化分析》一文荣登国家核心期刊《江西农业学 报》。因业绩突出,县土壤肥料工作站被省农业厅评为“全省测土配方 施肥工作先进单位”,土肥站化验室被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评为 “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验室”;陈久传个人也先后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 收奖”、 国家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丰收奖”、省农业厅“全省测土配 方施肥 10 年推广优秀个人”等荣誉。陈久传丰富的理论知识在日常工 作实践中转化为突出的专业技能,2017 年 12 月,湖北省土壤肥料协会 聘任陈久传为第十一届理事。2018 年 8 月,陈久传晋升为高级农艺师。 在土肥站工作期间,陈久传积极争取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提升 等专项资金近千万元。

陈久传多年的辛勤工作和斐然成就,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和肯定。 2016 年 12 月,陈久传当选为房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这一崇高使命, 让陈久传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几年来,他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 勇于承担责任。既做好本职工作,又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参政议政, 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和模范带头作用。

2017 年,陈久传向县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请求政府解决耕地 质量监测费的建议”,得到了县政府有关领导的重视。县农业局抓住这 一有利时机,积极为单位争取了一百多万元的工作经费。

脱贫攻坚,人大代表责无旁贷。陈久传主动作为,积极参加以“聚 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为主题的人大代表扶贫活动,除自己 本身包联的窑淮镇西沟村的 5 户贫困户以外,另外又承担县人大分配 的青峰镇白马沟村两户贫困户的包联任务,陈久传认真落实帮扶责任, 积极宣传脱贫攻坚相关政策。每次入户,61 岁的盲人沈隆清和 55 岁的 单身智障人杜元财都会紧紧拉住陈久传的手说:“现在党的政策好,你 们也样样都为我们操心,让我们这些残疾人过得衣食无忧,这在以前想

都不敢想啊……”。

在人大代表参与精准扶贫行动中,陈久传从土肥站并不宽裕的工作 经费中挤出 4 万元钱,帮扶青峰镇白马沟村搞柴胡种植产业,并积极进行实地技术指导。除了开展必要的理论培训以外,他还经常深入种植户 的田间地头,手把手地将药材种植技术传授给农户,并叮嘱他们搞好施 肥、灌溉、除草及病虫害防控等注意事项 , 将柴胡种植打造成为白马沟 村又一致富产业。

从一名普通农业技术人员到享有诸多省部级荣誉的县土肥站站长 和县人大代表,屈指算来,陈久传从事农业技术工作已近三十年了。几 十年如一日,陈久传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不为名利所惑、不为浮 华所动。当年和他一起从湖北农学院毕业的大学同学,很多早已当上了 乡镇或县直单位的主要领导,他却依然是房县农业系统的一位普通站 长。他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地坚守着这个平凡的岗位,把从事的土壤 肥料工作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因为,他挚爱着脚下那片深情的土地, 他用对农业工作的无限激情抒写着人生的壮丽篇章!

上一篇:家乡才是我的根 ——记房县中坝乡龙驹山…

下一篇:没有了!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