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久久的牵挂-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长长久久的牵挂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6日

作者:程长明

有几天没有见到老张了,还是有些牵挂!

老张叫张业文,住门古寺马家河村三组,是我5户精准扶贫帮扶对象中的一户,妻子叫夏昌林,一个男子汉的名字,但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个听力残疾人。一个69岁,一个65岁,因为老张头发稀少,两鬓斑白,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显得苍老。

9月5日,我去他家走访时,两扇斑驳的木门被一把小铁锁封着,没见着他们老两口。向周围的邻居一打听,原来是老夏生病了,跑到十堰住院去了。电话没联系上,我只好再走访别的家庭。但我的心又被牵动起来,有些紧张,什么病?还要跑到十堰去住院。

就这样念叨了几次,终于给他通上了电话,我问他妻子身体怎么样了,他说恢复的还好,从十堰回来后,在门古镇卫生院又住了几天,巩固了下,现在已经回到家里。我说:好,那我明天上来看你,到你家里吃顿饭。

再次走进老张的家,亲切依旧。只是下了很长时间的雨,空气有些潮湿,散发着霉味,黏土夯成的地面坑坑洼洼,但被老张的妻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老张的房子,建了好多年了,土木结构,属D级危房,就像他们老两口的身体,已经弱不禁风。

原来,老夏这次是旧病复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高血压的毛病又上身了,再加上遗留有左侧肢体功能受阻,只能往医院去。用老张的话说,老夏只要住进现在的屋,就会不安宁,就会生病。也难怪,1965年的土墙房子,不遮风也不避雨,四炸八裂的,地面潮湿,霉味又重,就是年轻人住也会受不了,更何况六、七十岁的老人。

老张家情况比较特殊。老两口都六、七十岁了,就一个姑娘,但长年在福建打工,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几年难回一次家。老张的妻子耳朵又聋,根本不知道别人说什么,无法跟人正常交流。两老年龄大了,身体又多病,种不了地,经不了商,住的土墙房,生活条件可想而知。用老张的话说,吃饭穿衣都没问题,但有多好的生活质量也就不好说了。

作为老张家的帮扶人,才开始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办。因为,老张的贫困,不是没有衣服穿没有饭吃。我第一次走进老张家时,心里有些犯嘀咕,不能说是家徒四壁,但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看得上眼的也就是一台不大的电视机,厨房的案板上散乱的堆放着几个蒸的馍馍。引起我注意的是,在堂屋的一个角落整整齐齐地挂着锄头、钉耙等几件农具,看来老张家的还是嘹亮人,年轻时一定是做农活的一把好手。才开始我不知道老夏是没有听力的,给她交流了几句,她也不说话,我才发现不对劲。这时候村干部又将情况做了介绍,我才明白。

老张很过细,用抹布连忙将几个木靠椅的灰擦干净,我们就坐下来拉起了家常,一来二去彼此熟悉起来。老张很讲感情,也很明事理,说话也很有条理。第一次家访,唠了唠嗑,介绍了下家庭情况,也介绍了当前的精准扶贫政策,“亲戚”就这样对上了。

在村两委和我们局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老张两个人的低保解决了,老夏的残疾证办下来了,现在,老两口每个月有新农保养老金,有低保金,有残疾人补贴,也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过日子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最忧心的,是老张的住房问题。我每次到老张家,都要围着老张的房子走一圈,看看有没有新的问题,因为他们老两口住在里面,我还是很担心的。一遇到狂风暴雨天气,我都要打电话嘱咐我们的住村干部去看一看,生怕有什么闪失。房子阴暗潮湿,长期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对身体也不好。所以,我很着急,问他为什么不建新房?来来回回几次,他才告诉我,姑娘在外地,回不回来住不一定,老两口也操不了心,更主要的是老两口没有钱。

找到问题症结就好办了。做思想工作呗,拿易地搬迁的新小区作比较,比环境、比质量、比道路、比配套设施。可老张有强烈的故土情结,舍不得离开自己的老窝。又给老张的姑娘做工作,让他多关心两老,支持两老建新房,好让两老安度晚年,国家又有政策支持,多好的事啊!

这样反反复复,姑娘终于同意易地搬迁。我们都松了一口气,这就好了,解决了安居,比什么多好。

这次到老张家,一是老夏住院康复,专程来看看,二是小区的房子也快建起了,年前就能搬进去,要让老张做好准备,筹点钱置办点生活用品。三是还没在老张家吃过饭,要了却老张和我共同的心愿。

老张知道我要去,很是高兴,提前就让老伴把自己园子里种的菜拾掇了些,洗得干干净净装在竹篮子里。其实,我们也是有准备去的,老夏出院了嘛,我就买了水果和牛奶等,还买了猪排骨和叟肉,准备了不少的青菜,因为扶贫工作不准给群众增加负担,我们也不想给老张家添麻烦,而且是做好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准备。就这样,我们和老张聊了老夏住院的情况,看了看老夏住院的资料,还好,老夏住了十几天的院,最后也就出了800多块钱。看来国家的保障政策是越来越好了。

在我们的张罗下,一桌饭菜很快就做好了。人间烟火中,大家其乐融融。我们工作队的贾队长亲自操刀掌勺,手艺也是没话说,赢得了老张老两口和几个邻居点赞。我呢,不会喝酒,就以茶代酒敬了大家,表达了谢意。感谢大家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支持,感谢大家对我们住村工作队的支持!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们为住村帮扶付出了大量的精力。由原来的被动变为现在的主动,由原来的粗放变为现在的精准,由原来的等待观望变成现在的实际行动,由原来的“结穷亲”变成现在的“帮家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点点滴滴的变化,都让我们感到自豪和欣慰。

我们有住村精准扶贫工作队。我很欣慰,马家河村有了大大小小的变化。我很自信,精准扶贫会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美。

未来,任重道远。但我们一定会不忘初心。希望老张等这些贫困家庭能过得幸福些,再幸福些!

临走之前,我对老张说:老张,你们老两口要注意身体,等候乔迁新居!

按计划,今天必须把几个帮扶户走访完。走访完老张,还有住在秦口街的王中新、住在榔峪沟的尹仕军,还有今年初才搬新家的周维贵,以及长年在外务工的向成林。他们分别住在不同的方向,而我只能一户一户的走访。

几户跑完,天色已暗了下来。乡村的夜,来得快,说黑就黑了。乡村的冷,来的也快,阳光刚走,寒气便围上身来。

在工作队的住地,同志们点着了火,夜色中便有了光,便有了温暖。很久没有烤这种火了,大家围坐在一起,聊扶贫,聊走访,聊趣事,其乐融融。事实上,在空旷的院子里烤火,实际上是面前烤的焦黄,脊背后面发凉,五指还有烟熏火燎的味道。但这又是一种情怀,是乡土味道,也是游子的乡愁。其实,精准扶贫工作是很辛苦的。这种苦,体现在生活不便、交通不便,白天忙碌,夜晚寂寞。

同志们进村入户,都要走很远的道,因为贫困户大都住得偏、住得远。夜晚我曾宿过扶贫点,那里的夜,很静、很深、很旷、很远,除了夏天的闷热,就剩冬夜的寒冷。除了偶尔的狗吠,让人还想起生活在有人的世界,剩下的则是无声的世界,当然,还有偶然露面的星星。

与小城的拥挤不同、热闹不同,走在路上,要看前面的路,要防脚下的滑,还要防突然出现的狗,很多时候,小小的心脏会加速跳动,让人惊慌失措,那就是悄然窜出的小猫或小狗或小兔,还有可爱的松鼠和艳丽的锦鸡。而这也证明,农村的生态环境在不断地康复。

乡村说冷就冷得很。即使烤着火,也让人感觉凉风直往身子里钻。我们工作队的同志住在这里已两年了,已成为村里的一员,已与群众融在一起。他们的穿着,他们的语言,他们的几顿饭,早已是群众路线了。走在路上,如果他们不拎个包,你一定想不到他们是驻队的机关干部。与家庭团聚少,与群众走得近,这就是他们真实的写照。

要走了,柴火还在那燃烧。临走,我又加上了几块木头。这样,大火过后,会留下红红的炭火,挪到室内,多少会给驻队的同志们增添些温度。

因为,他们还要继续坚守!

(作者系县人社局驻门古寺镇马家河村结对帮扶干部)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