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仁心仁术传佳话
锦旗跨海传谢意 医患同心暖人间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马婷婷 杨柳)有些缘分,始于医患,却终于至亲。有些牵挂,跨越生死,仍温暖如初。近日,一面从香港远道而来的锦旗,轻轻落在了心血管内科2病区技术主任袁良俊的办公桌上。锦旗背后,是一段延续了11年的医患深情,更是一位九旬老人与他的"医生战友"之间,最珍贵的生命约定。
2014年的冬天,81岁的张爷爷(化名)因急性心梗被送入心内科2病区。那时病情凶险,袁主任带领医护团队连夜抢救,成功为老人实施了手术,从死神手中抢回了这颗衰老却顽强的心脏。谁也没想到,这次抢救,竟开启了一段长达11年的"生命长跑"。
此后的四千多个日夜,无论风霜雨雪,每两周的周四,张爷爷总会准时出现在袁主任的诊室。有时只为调整一片药的剂量,有时只是笑着说一句"来看看您才安心"。护士们常打趣:"老爷子来医院的次数,比我们回家探望父母都勤。"而这看似简单的复诊,早已成为老人心中最珍贵的精神寄托——他信任的不仅是袁主任的医术,更是那份十几年如一日的耐心与牵挂。
2020年寒冬,新冠疫情最严峻时,张爷爷再次病危。当时医院管控严格,保姆也无法全天陪护,家属都以为老爷子这次可能真的挺不过去了,但袁主任和心内2科的医护团队没有放弃,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连续守候,为老人量身定制治疗方案。袁主任每天都会亲自与家属沟通病情,当老人终于睁开眼说出那句"袁主任,我又来麻烦您了",整个病房都红了眼眶。
由于子女长期在外地工作,平时只有保姆照顾张爷爷的饮食起居。每次住院,都是心内2科的医护们主动承担起了"临时家人"的角色:护士们会记得老人喜欢喝温热的粥,医生们会特意放慢语速和他聊天。袁主任更是把老人的病历放在手边,即使在其他科室住院,袁主任的关心也从未间断。他会趁着查房间隙特意绕路去看张爷爷,和兄弟科室一同商讨治疗方案。
今年春天,92岁的张爷爷在睡梦中安详离世。家属料理完后事的第一件事,就是定制了一面绣着“仁心仁术护生命,至精至诚暖桑榆”的锦旗。远在香港的女儿在信中写道:"是袁主任和心内2科的医护团队,让父亲在最后的十几年里活得有质量、有尊严。每周四的复诊是他最期待的事,你们给了他生活的信心和寄托。作为不能常伴左右的子女,这份恩情我们永远铭记。"
这面锦旗很轻,轻到可以装进快递盒跨越山海;这面锦旗又很重,承载着一位老人对医者的全部信任,一个家庭对医院的无尽感恩。在十堰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病区,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袁主任抽屉里发黄的复诊记录本,护士站墙上密密麻麻的感谢信,都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最佳注脚。